木樨园第二社区 首页
什么是国学?国学该怎么学?国学还有没有用?

现在已经进入2019,距离五四运动的百年纪念也只有五个月的时间。2019又是建国70周年。这注定是一个大年,反思和纪年将是最大的主题。

前一段时间,看到一篇文章,其中有一个小篇章讲到,五四百年,始于科学,终于国学,其中批评了很多这些年国学传播过程中的一些不正常的现象,身处其中,很有感触。但是,我并不同意作者的结论。

很多人说,国学的概念过于宽泛,国学是个框,什么都往里装,国学的概念不够清晰;有些人认为,国学特别是儒学造成了中国的落后挨打,让中国没能产生科学;也有人说,国学都是糟粕,什么取其精华,根本就没有精华可言,除了说教就是玄虚,没有一句经得起逻辑的推敲。更有人说百年前救亡图存的先烈们要一把火烧掉的陈芝麻烂谷子又开始死灰复燃了,那些封建礼教三从四德又开始借尸还魂了。诸如此类的说法不胜枚举。骂的更难听的还有很多,只是这两年少了一些,原因是国家开始提倡学国学、用国学。

有些人说,这次的所谓文化复兴运动,是官方倡导的结果。其实不然,虽然没法明确界定,或者有什么标志性的事件,这次文化复兴运动应该基本可以确定是在2000年左右。而且这次的文化复兴运动与历次可能都不太一样,这次的发起点基本上是从企业家这个层面开始的,中国历史上可以说民国之前,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企业家,很多我们只能称之为商人。最开始的时候,他们中有些人的目的也不见得有多高尚。

前20年,我们是在拼命的追赶中度过的,国门打开,国外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经验让我们眼前一亮,又没有过系统商业和管理训练的企业家们,如何管理企业?一靠自己摸索,另外就是全盘引进西方的管理文化和管理工具。但是,到了90年代后期,大家发现很多的管理理念、管理工具在中国的现实土壤中,明显的水土不服。

有些人将这些归咎为民智未开,有些人将这归咎为中国人就是个人情社会,一板一眼的管理根本就不适应中国。在这个基础上,很多人做了大量的尝试,有些人引入军队的管理模式,军事化管理,有些人引入宗教的方法进行管理,有些人更是玩起了帝王术那一套,当然也有人想起了国学。

他们的逻辑很简单,要想把员工管好,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让员工自己想做个好人,变成顺民,还是老祖宗封建管理的那一套模式更有用,中国人不缺的就是奴性。一时间,各种要求员工诵读《弟子规》、《孝经》、给父母洗脚,给员工发孝工资等等精彩纷呈。

正是有了这样的需求,各色国学大师粉墨登场,用国学重新包装的各种管理培训、总裁班动辄几万几十万,听课的人也听的热血沸腾,录像在机场、各种贵宾室循环播放,各种国学与管理、国学与人生智慧的书成为畅销书。同时,看风水、择阴宅、各种周易算命也都赚得盆满钵满。

批评国学的人中,其实也包括拥护国学的人中,很多人并没有认真的读过一两本经典,更别说深入的思考。批评的角度和方向更多的时候是道听途说、张冠李戴。很多拥护者因为自己也没读过,拥护更多的是来自于情感,更没办法做深入性的思辨。

说了这么多,并不是想简单的批评这种现象,或者批评否定某些人。这些现象,其实都很正常,有时候混乱是一件事情最开始的最正常的状态,不管是做企业,开始创事业而言,建议大家可以时长研读一下《周易》的屯卦和蒙卦。

还有一些人是发现自身碰到了人生或者事业的瓶颈,发现我们所受的西方式的教育并不能很好的解决自身面临的思想或者是现实的困境,想试试用东方的智慧能不能给自己有所启发。

还有一部分是觉得中国自己的文化丢了可惜,自己已经来不及了,要让下一代接受系统的传统文化教育。这几年国学热的趋势,在官方和民间的互动下越来越热。很多人也开始加入到学国学的行列,但是我们依然没有搞清楚的几个问题是:一、什么是国学?二、国学该怎么学?三、国学还有没有用?其实这个阶段,这些问题,我们也基本没法给出一些绝大部分人都能接受的标准答案。就国学里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可能都没法形成有共识的答案。这种条件下,我们又该怎么办呢?

《中庸》里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可以作为我们学习国学的原则

而学习国学还要高清的一个问题就是,国学能解决什么问题?就是国学的边界在哪。国学并不能解决技术的问题(中国并不缺乏术,但是术作为一种谋生手段自然会加入了很多障眼法),更多的解决的是人的问题,是你如何看待这个世界,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看待人、事、物,甚至包括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各种各样的新生事物等等这些层面。

诸子百家,各种学说、西方哲学各个流派,其实都是我们一套看待世界的方法,本身并没有优劣之别,造成这些差别的是各自的自然环境、社会形成发展的过程,很多时候来自于偶然的小概率事件。

很多人批评国学是没有逻辑,都是一些空话、大话、玄之又玄。首先说,符不符合逻辑本身并不是判断一种学说,一个观点的最终的真理,逻辑的自洽需要很多的前提假设,比如说经典物理学定理在一定范围内都可以自洽,但是放到量子物理中,就不成立了。

这只是举了一个比较学术化的例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这类的例子也有很多。再就是,我们受的学校教育都是西方式的教育,概念、逻辑、推理这些都是最基本的特征。而东方文化更重直觉,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更注重人本身,类象学说和逻辑推理也完全不同。所以,我们现代人学习经典普遍都会比较吃力。

这里我想说的是,技术也好、科技也罢,如何学习、看待、运用这些技术、手段,背后是什么在支撑?是智慧,同样的工具如何让他发挥更好的价值和作用,把工具放在什么场景下使用,又如何去使用,决定于操作者的智慧,智慧有些来自于经验,有些来自于思考方式,有些来自于一些现成的方法论,应用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技术或者是工具能够产生的价值,也可以称之为格局。

很多人说学国学能够让人开启智慧,但是具体是怎么开启的,又语焉不详,说不清楚

如果说国学已经失去了融入我们当代生活,已经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失去了价值,只能被保护起来束之高阁,那就让他消失吧,没有什么好可惜的。

搞清楚了国学能给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并不是我们不需要天天埋头故纸堆里皓首穷经,目的还在于在我们低头拉车的时候,有一盏灯、有一颗星给我们指引方向,学技术、研究科技、对新事物保持敏感,拥有更为包容的心态和看待问题的不同视角,我想我们的努力会更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