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山乡 首页
远古生物现武陵山大裂谷 化石很罕见
 重庆洞穴探险队队员在万丈坑一支洞内发现的贝类化石

重庆洞穴探险队队员在万丈坑一支洞内发现的古生物化石


重庆洞穴探险队队员进入万丈坑一支洞科考探险

3月19日,涪陵武陵山大裂谷万丈坑科考探险活动结束,在历时4天的科考探险活动中,重庆洞穴探险队5名队员发现大量贝类、腕足类、无脊椎类海生动物化石,其中一枚贝类化石是重庆市范围内罕见的个体较大、形态完整的化石。

万丈坑与大裂谷的形成 有非常强的关联性

万丈坑位于武陵山大裂谷右侧万孔溪山谷内,经重庆洞穴探险队前后五次探测,已探明为中国第二深竖洞,深度达841米。

参与此次探险活动的涪陵籍重庆洞穴探险队队员秦勇告诉记者,5名探险队员于15日进入万丈坑的一个支洞探险,希望找到更深的洞道,同时寻找万丈坑与大裂谷之间的地质关系。除15日晚,直到19日凌晨,5名探险队员一直吃住在洞穴里。令人遗憾的是,此次探险活动未能打破841米的深度,也未能找到与大裂谷连通的洞道,但探险队员们发现万丈坑的形成原因与大裂谷峭壁的形成有非常强的关联性。

秦勇告诉记者,地下几百米深的万丈坑内绝壁与武陵山大裂谷的形态非常相似,岩层都呈近90度的垂直状态。探险队员们推测,岩层的最初状态应该为水平的,造成这种情况极大可能是武陵山大裂谷地区曾经发生过非常强烈的地震、断层之类的构造运动,从而使得原来水平的岩层发生了90度的翻转。这种翻转使雨水或溪水从岩层之间的裂隙进入,对碳酸岩岩层进行溶蚀、侵蚀等化学作用,导致岩层发生崩塌,从而在地面上形成了漂亮的峭壁,在山谷内则形成了巨大的竖洞。

发现一枚体型大保存完整

罕见的贝类化石

秦勇告诉记者,他们在万丈坑支洞内发现了大量地质年代在3、4亿年的贝壳、海百合、角石等贝类、腕足类、无脊椎类海洋生物化石,另外发现的一枚疑似为陆生哺乳动物牙齿的化石令人不解,因为爬行动物在2亿年左右才开始出行,它怎么会与3、4亿年前的海洋生物在同一个岩层?

19日,探险队员将此次探险发现的化石照片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给重庆市知名地理学专家魏光飚鉴定。其中一枚贝类化石因体型大,保存完整而被魏光飚评价为在全市“很罕见”。魏光飚表示,将安排无脊椎动物研究专家前往洞穴考察。

此外,探险队员们在支洞内发现大量全身透明的灶马、蝌蚪和全身白色的马陆等生物。

秦勇说,他们发现万丈坑洞穴至少有4个支洞,今后将对另外几个支洞进行探险,为进一步研究大裂谷的形成及地质考察、洞穴开发利用提供更多科学依据。

文/记者 冉富月

来源:巴渝传媒网 netease 本文来源:网易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