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里塘村 首页
对待父母的态度,是你最真实的人品。第二篇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你有没有想过,你还能陪伴在父母身边多久呢?



曾经在网上看过一种算法:



假如一年中,只有过年七天的时间可以回家陪伴父母,一天在一起的时间顶多算上11小时。

若父母现在60岁,假设他们可以活到80岁,那么我们实际上和父母在一起你的时间就只有1540个小时,也就是64天。



这种算法并不是完全准确的,但是我们陪伴父母的时间越来越少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告诫我们:“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不远游,并不是不让我们出去外面的世界翱翔,也没阻止我们多出去看看,而是说出门在外,一定要让父母知道你去了哪里,什么时候会回来。



小时候,我们很渴求父母的陪伴,但长大后,我们怎么就会忘了父母其实也需要我们的陪伴。



曾经有个老人到手机维修店,师傅检查了半天,跟老人说手机没坏。老人一听到这话,瞬间就哭了:“手机没坏,我的孩子怎么不给我打电话啊?”



老人接不到电话,当下反应是手机坏了,也不愿相信是子女淡忘了自己。



想想,很是心酸。反观下我们自己,又何尝不是那个时常“不归家”的孩子呢?



我们总以为来日方长,总以为再晚点,再晚点,父母还是会站在原地等我们,但时光从来都不会慢下脚步等待。



就像毕淑敏说的:



“每个孩子都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有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可惜人们都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我们的父母就像一颗生长了几十年的老槐树,在光阴的摧残下,从枝繁叶茂走向老树秃枝,一场大风,随时都能将它刮倒在地。



李小龙年轻的时候,只身奔赴美国学习武术,他在美国遭受了很多歧视,甚至没有人愿意给他工作,后来等他终于有机会成为享誉全球巨星之时,他的父亲却因病去世了。



李小龙回到香港之后,很是自责,一遍遍在纸上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



无独有偶,季羡林年轻的时候,也时常漂泊在外。



后来有一次,得知母亲病危,他日夜兼程赶回家,却只看到母亲留下的两句话:



“早知道你出去了就不再回来,我真后悔当年让你出去。”

“这几年我日夜想着你,这种痛苦,是你无法想象的。”



季羡林听后,趴在棺材上痛苦欲绝。直到很多年,这依然是他心头的一根刺,是他生命里最沉重的悲哀。



“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待在母亲身边。”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时不我待,这大概是一辈子都无法释怀的悲伤,更是一辈子都无法弥补的遗憾吧!



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不知珍惜;可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却已经失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