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子口社区 首页
罗孟冬‖宁乡献宝台印象记

献宝台印象记

提宁乡巷子口,不得不说献宝台。因为,献宝台是巷子口的文脉所在地,也可以说是宁乡的文脉所在地。读过易凤葵先生(易祓后人,原长沙市市委副秘书长、刘少奇故里管理局局长)在长沙晚报上发表过的《巷子口记》和余合泉先生(原长沙市市委副书记、长沙市人大主任)在宁乡十中(地址献宝台)六十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见中国文联出版社《沩山春秋》)便知,献宝台不简单。

献宝台,原为湖南历史上第一个状元易祓的故宅,后老宅易主为广东按察使、张栻第二十三代嫡孙张寿荃(1822-1892,号最叔。曾经任浙江丽水县知县、广西平乐府知府,同治七年,任广东惠潮嘉兵备道,同治十三年,调任南韶连道督,后官至广东按察使)所有,只不过那是600多年后的事了。

对于献宝台,虽然我的完小、中学几年的学习时间都在这里度过,但献宝台的由来、掌故我知之甚少。前些年,我有一次到广东省潮州市韩山师范学院参加学术活动。活动期间,组织者中有人知道我来自湖南,特意跟我说,韩山师范学院的前身是韩山书院,清同治十年,长沙沩源里(今巷子口)人,时任广东惠(惠州)(潮州)(嘉应州)兵备道张寿荃曾主持重修韩山书院,他治理潮州水患,修建汕头道署,潮汕人一直对他敬佩有加。我听闻后,心头好一阵激动,想不到在他乡还能听到人们夸赞我历史老乡的丰功伟绩。潮汕人讲实际,对于对他们有过贡献者是念念不忘的。就如韩山书院(韩山师范学院前身)为什么不叫潮州书院,就是因为纪念韩愈在潮州任上治理有功。人们为了纪念他,山为韩山,水为韩江。

后来我偶尔回巷子口,问过很多人关于献宝台的由来,大多都不知所云。就连状元易祓(祓,fu读音幅,古代用斋戒沐浴等方法除灾求福之意。易祓,号山斋),一些人也称之为易袯(袯,bo读音拨,粗布结实衣服,或者蓑衣之类防水衣)。就是有些易氏族人,也是这么读。这也难怪,历史久远,除了有心人去考证,又有几个人去理会它读音的对与不对呢。

近日读书,翻古籍,百度搜索,终于对“献宝台”有了初步印象与认识。

献宝台,位于网形山下兰花屋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右小山下的高台上。公元1195年前后,易祓(易祓,字彦章,后改彦祥,号山斋,南宋人。宁乡历史上第一个状元,曾官至礼部尚书,南宋三朝重臣。)在此建新宅。他借鉴江浙园林风格,亲自设计指挥建筑而成。一色青砖一字高墙,大宅门。门前一口月牙形水塘,塘边植垂柳。庄园内,栽种从京城临安(今杭州市)带回来的牡丹等名贵花卉,并亲手栽植了两颗罗汉松(遗憾的是,文化大革命中被毁)。乾隆《易氏族谱》之“山斋公古迹录”云:

“故址献宝台,公别墅也。台榭花圃,纳奇花异卉怪石,故曰献宝台。”

这里说的很明白了,一个“纳”字,是“献”,“ 奇花异卉怪石”是“宝”,所建之地是一个高台,即“台”。 乾隆期间修的《易氏族谱》所记载的“怪石”,其实是太湖石。相传是易祓在江州任职时候,发现一块奇怪的石头,该石奇特,色彩黄绿相间,纹理清晰,层次感极强,通灵剔透,其形状最能体现奇石“皱、漏、瘦、透”之美。易祓甚喜,连忙购之。后来调回京城为官,他将太湖石也便带至京城。在京城临安为官时,因为得罪权贵,易祓被贬广西。此时,他托胞弟易祯将太湖石带回老家巷子口住宅。这一说法,在乾隆期间修的《易氏族谱》中得到印证:

“近淘池塘,得一石,约五六百斤,天然之质,其俏可人,传公由京师带归。”

后来,易祓居家三十年,对该石玩赏不已,并多次移动。告老还乡后,他修筑识山楼,并将此石移入步月池中,可见他对该石的喜爱。

易祓作为文官,工诗词。一年春天,易祓依石庭前,见春燕飞舞,有感而发,作《蓦山溪.春情》一词。词曰:

“海棠枝上,留得娇莺语。双燕几时来,并飞入、东风院宇。梦回芳草,绿遍旧池塘。梨花雪,桃花雨,毕竟春谁主。

东郊拾翠,襟袖沾飞絮。宝马趁雕轮,乱红中、香尘满路。十千斗酒,相与买 春闲。吴姬唱,秦娥舞,拚醉青楼暮。”

遗憾的是 ,几百年过去,易祓从京师临安(今杭州)带回来安放在献宝台的这块奇石,已不见其踪。

易祓卒于南宋嘉熙四年,即公元1240年。易祓过世后,献宝台老宅一直由易氏后人居住管理。时光荏苒,几百年过去,到了清朝光绪中期(1885年前后)老宅由于年久失修,已经破烂不堪。但易祓其后人为官和经商者甚少,无力进行大的修缮。这时候,住在附近的广东按察使张寿荃以田产作价,收购了易祓的旧宅,并且进行了整顿与翻新。关于这个过程,民国版《宁乡县志》作了记载。《宁乡县志》云:

“屏山之西有献宝台易祓旧宅在焉(今为张氏)”。

“其宅址今俗曰献宝台,光绪中属广东按察使张铣(即张寿荃,笔者注)”。

这就是关于献宝台旧宅的来龙去脉。光绪中期前是属于易祓及其后人,光绪中期后以至解放,献宝台旧宅属于张寿荃及其后人。

其实,在巷子口,易、张是两大姓。当年易祓与张拭还有师生之谊,张拭掌教岳麓书院和城南书院时,易祓在城南书院读书。张拭每回龙塘(巷子口官山)给父亲张浚扫墓,必叫上易祓同行,并且常常要在献宝台易家休息几天,易家待其视若上宾。

据说,在易祓去世640余年之后,张寿荃在修缮一新的献宝台故宅种植了一棵桂花树,并在新宅度过了他的第一个春节。春节过后,春天来了,院里几只紫燕呢喃,含泥筑窝忙碌,他想起易祓的《蓦山溪•春情》,顿时诗情勃发,步《蓦山溪•春情》原调韵,作《春情•调寄蓦山溪》和词:

“濛濛花雨,竹处鸠无语。帘幕玉钩垂,有人在绿杨庭宇。寻芳斗草,宝马逐香车。飞绛雪,飘红雨,镇作莺花主。

新来燕子,柳陌衔泥絮。香糁一池风,看飞起榆钱满路。吴姬压酒,劝客倒金樽。红儿唱,雪儿舞,莫使青春暮。”

时隔数百年,巷子口两个在中国历史上的名人一唱一和,这也不失为中国诗坛的一段佳话。就好像春秋战国时代的屈原,因得罪权贵,被流放沅湘,在桃江的凤凰山作《天问》长诗。也是数百年后,柳宗元因政见不同被贬永州,作《天对》复屈原《天问》。易祓与张寿荃时隔数百年的一唱一和,与屈原和柳宗元时隔数百年的一问一答有异曲同工之妙。

近千年过去,献宝台名字虽在,但已经物是人非。地因人显。如果说,巷子口是湖湘理学的源头,那么龙塘、献宝台是泉眼。故宅荡然无存,已被宁乡十中和巷子口中学取代。当年张寿荃所植的桂花树,三十多年前还能香飘十里,不过巷子口中学的扩建,这棵树伴随故宅仅存的大厅、花圃也便一并消失,成为巷子口一个永远也难以弥补的损失,以及巷子口人心中一个永远的痛!可喜的是,物虽不在,文脉尚存。宁乡十中和巷子口中学培养的一批批优秀才俊,正在走出山门,乳虎啸谷,必将震撼山林。


来源:刊微时代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