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网报道,社零总额增长9%,消费连续5年成为经济增长第一引擎。201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8.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零总额比重达18.4%,比上年提高3.4%。消费升级势头不减,恩格尔系数为28.4%,下降0.9%,服务消费占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比重达44.2%,提高1.6个百分点。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6.2%,比上年提高18.6%,连续5年成为经济增长第一驱动力。
据《经济参考报》2月12日刊发题为《万亿春节消费成绩单凸显新亮点》的报道。文章称,春节不再单单是吃饺子、看春晚,有人在解放双手通过外卖定制年夜饭,也有人在电商平台抢首发“新年款”,还有数亿人在出游过新年,“北上赏冰雪、南下享温暖”都成了热门选择,国产大片更是让节日生活丰富多彩……在刚刚过去的春节黄金周,国内接待游客4.15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139亿元,全国电影票房超过50亿元,零售餐饮消费首破万亿,这份成绩单显示出强大的内需潜力,也是我国消费升级的一个缩影。
“春节已经由一个传统节日演变为人们休闲旅游度假的假期,这是伴随最近20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老百姓收入提高之后,带来的观念和习惯的转变。”商务部研究院国际服务贸易研究所所长李俊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其所带来的直接影响,便是培育了旅游消费市场,并带动包括文化消费、旅游休闲、健康康养等一系列的服务市场快速增长。
李俊说,根据最新公布的数据,目前中国人均GDP已经接近1万美元,我国人均收入水平大大提高,与之相对应,消费理念和消费结构也出现相应变化。在消费理念上,已经从一些生活必需品消费转向享受型消费;结构上,则从商品消费向服务消费转变。
从上述的新闻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到“消费”对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可谓举足轻重。那么,我们消费者消费的钱都去了哪里?发挥了什么作用?这是一个值得思考和深入研究的课题。
传统的经济学重在研究“生产”,对“消费”的研究着实不够。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师从我国著名经济学大师陈岱孙、致力于我国经济发展研究的我国经济学家陈瑜教授所著的《消费资本论》,向人们深刻地揭示了消费的作用和意义。《消费资本论》作为我国经济学理论创新的著作,它向人们说明了,消费在商品经济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马克思曾经对消费和生产做出过如下分析,他认为:“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但是没有消费,也就没有生产。因为如果没有消费,生产就没有目的。”可见,生产和消费是两个相互制约的因素。
《消费资本论》则向人们揭示了消费和消费者的作用。当人们进行消费的时候,人们手中的货币会随着消费行为进入到生产领域,从而转化为生产者再生产的资本投入。这个时候,消费就完成了向资本的转化,消费资本由此而生。
人们手中的货币到底会进入到哪些生产领域?又究竟是如何支持整个社会的商品再生产过程呢?消费转化为资本,消费资本是如何发挥对社会经济的作用?作为消费者应该获得怎样的收益回报呢?消费者又如何以资本所有者参与到社会财富的创造和企业利润的分配呢?这些问题在《消费资本论》一书中都可以找到答案。
今天,我们已经进入消费型社会,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果我们不去研究人们的消费行为,以及这些消费行为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和机制,而是继续停留在生产本位制基础上的经济学研究,将落后于这个时代的发展。社会在进步,经济学研究的内容和认识也在不断更新。消费资本论是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沿理论和创新理论。
由中国商业出版社出版的《消费资本论(第三版)》自2018年1月份出版以来,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欢迎。人们对这一创新理论充满了好奇,对这一创新理论的应用也充满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