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河里村 首页
宁乡炭河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走近炭河里】

 九月的黄材,阳光灿烂,天空就像画图调色板上挤出的深蓝颜料,牛奶一样洁白的云朵在山尖间飘浮。因四羊方尊而闻名遐迩的炭河里,就座落在这群山环抱的青羊湖畔黄材盆地。

  我和朋友爬上青羊湖大堤,放眼望去,青羊湖万亩水面,烟波浩淼,青山四合,奇峰耸秀,静景成壁,白鹭翔飞,鱼翔碧水;湖中奇观突兀,水乡十里画廊,长滩洞、龙潭峡等景观宛如一幅世外桃源的美丽画卷。

  山菊花绽着金黄的笑靥,镶在寨子山和烈马山的鬓边,淡淡的芳香微微颤动。堤下的炭河里黄材盆地,田畴平坦,民居青瓦白墙,金黄的稻穗谷粒饱满,头垂得很低,如同金黄的地毯铺满盆地、铺到山脚。有三台收割机如理发一般在收获乡亲们的喜悦,一边排出整齐的稻草,一边排出一袋袋沉甸甸的谷粒,农用拖拉机“突——突——突”地运送着乡亲们的丰收。

  朋友告诉我,炭河里不但有旖旎的风光,还有勤劳的人民、厚重的人文,更有光荣的革命传统——

  青羊湖又名黄材水库。上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中,物资极度匮乏、生产技术相当落后,全县先后共投入20万劳力,靠扁担、锄头、鸡公车(独轮车),移动土石1492万立方米,建成了这个当时全国著名的土坝工程。这里现已成为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

  原来,青羊湖只是一个蓄积上游来水的小湖,自从大坝建成将沩水拦腰截断后,就成了沩水上游的界线。湖水汇流240.8平方公里,湖面12000多亩,蓄水可达1.5亿立方米。以灌溉为主,兼防洪、发电、养殖、供水,旅游等,水库及灌区工程建成以后,结束了下游经年洪水泛滥,灌区人民靠天吃饭的历史。黄材灌区作为全国大型灌区,多年来担负着益阳市赫山区、宁乡、望城三县区近40万亩农田灌溉和70万人的生产生活供水任务。

  寨子山和烈马山下是塅溪与沩水的交汇台地,著名的炭河里遗址就位于这个面积约20000平方米的台地,在这里已出土了包括 “四羊方尊”、“人面纹鼎”在内的2000余件珍贵文物。考古工作者不仅在这里发现有商周时期的大型宫殿建筑基址和城墙,还在周围发现了大量的西周古墓葬,出土了具有本地文化特征且器物极为精美的陶器、玉器、青铜器等文物。证明这里曾为西周某一方国的都城,是已知南方地区最早的西周城址。

  四羊方尊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2000年5月,国家历史博物馆首次把它遴选馆藏青铜器十大顶级国宝之一。2013年8月,四羊方尊被确定为国家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

  2004年,炭河里被公布为“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2006年,国务院公布炭河里遗址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炭河里跻身国家文物局“十二五”期间7大遗址保护项目之一。

  相传舜和他的儿子“沩”曾相中青羊湖岸上的沩山,并来这里开发,开创了沩山的农耕业和手工业。

  青羊湖畔的毗卢峰下,有沩山密印寺,是我国佛教南禅沩仰宗的起源地。唐宪宗元和二年(807年),灵祐禅师来此开法,847年,由时任潭州观察使、后任唐朝宰相的裴休奏请朝廷,唐宣宗李忱御笔亲书“密印禅寺”门额。密印寺佛法宗风在中国佛教史上独树一帜,法嗣源远流长,深入影响东南亚及日本。

  山外的文人墨客、官贾富商、才子佳人念及此地灵气,常游幸于此。唐代名相裴休就是看中了这里山灵地旺,晚年移居此地,在此助佛教、办学堂,带动了炭河里周边佛教和教育的繁荣。从此炭河里及周边人才辈出,至清代末年,取得功名外出为官者达百计,还有武将数十人。其中南宋状元、礼部尚书易祓就是在青羊湖边的一个小山村里耕读成才。

  这里古代名人遗迹尚存,革命先辈故居依旧。现存的人文景观有密印寺开山鼻祖灵祐肉身塔、唐相国裴休墓、唐代大诗僧齐己庵堂及诗词碑林、宋状元易祓墓、抗金名将张浚和朱张理学创始人张栻父子墓、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故居、共和国司法制度奠基人谢觉哉故居、辛亥革命烈士何南薰墓等。另外还有千佛洞,是长沙周边近距离唯一的天然溶洞,洞内钟乳石形态各异,洞内奇景令人叹为观止。

  这里还诞生了何叔衡、谢觉哉、王凌波、姜梦周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曾在这里探求革命真理,从事革命活动。1917年夏天,青年毛泽东偕同学萧子升来到这里,与何叔衡促膝长谈,探讨革命真理。

  1949年2月10日,姜亚勋、饶孟虎、陈仲怡等在这里发动了著名的黄唐起义,震惊全省,引起了国民党湖南当局的一片恐慌,给了国民党反动统治重大打击,有力地配合了湖南人民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在湖南人民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

  聆听着朋友的介绍,我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炭河里过去辉煌的岁月……

  落日熔金,凉风习习。走下大堤,金色的阳光撒满盆地,炭河里就像一幅瑰丽的油画。 令人欣喜的是,重点围绕炭河里的保护和开发,炭河里国家遗址公园、炭河里青铜文化博物馆、青羊湖国家森林公园、沩山风景名胜区等一大批工程项目,已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有的正在加紧建设,有的正在完善功能设施。

  炭河里历经3000多年,风雨沧桑,仍焕发出灿烂的光辉。这是一方生生不息的热土,有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有厚重的人文底蕴,更有勤劳智慧的人民,我们相信,这里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来源:宁乡炭河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