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上镇 首页
二次坍塌前,他下令全员撤出!
 李科记者郑斌

  2月26日,位于安源区跃进南路萍师附小旁一栋6层居民楼的4层以上楼房发生坍塌,最先到场处置的市公安消防支队副参谋长黄信洋,与战友们冲在救援一线,连续奋战48小时成功搜救被困人员14人。凭借参加过2008年汶川地震救援的实战经验,他在事故现场发生二次坍塌前,果断下令救援人员和设备全部撤出,避免了进一步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第一时间赶赴现场

  “二级救援任务:萍师附小旁一栋6层居民楼的4层以上楼房发生坍塌。”当天下午,一条二级救援短信让黄信洋感觉到了事态的严重性,作为一名参加过2008年汶川地震救援任务的消防兵,他主动请缨参与救援行动,并第一时间赶赴现场。

  黄信洋与第一批救援力量到达现场,担任抢险救援组攻坚力量。短短2个小时,黄信洋和战友们先后从坍塌建筑内成功搜救出7名被困者。

  救援前期,“情报”短缺。在不知被困者人员数量情况下,黄信洋带领消防官兵利用雷达生命探测仪在现场进行全面搜索,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

  功夫不负有心人。16时10分,雷达生命探测仪探测到3楼有一处生命迹象!通过定位,救援人员在3楼楼梯转角处成功找到了被困者,但楼道已经被坍塌下来的杂物堵得水泄不通,要救人就必须先挪开坍塌物。而3楼属于坍塌楼层底部,承受着巨大压力,如果救援处置不当,很有可能造成二次坍塌,救援人员也存在一定危险!

  面对危机四伏的事故现场,黄信洋结合汶川地震救援经验,对被困者所处位置、周边环境进行全面分析后发现,在如此狭小的空间内,大型设备完全派不上用场,只能展开徒手救援。为避免二次坍塌和被困者造成二次受伤,黄信洋向指挥部提出使用多根长1.5米、直径15厘米的圆木对被困者上方和四周进行了加固处理,同时利用破拆工具对较大的阻挡物小心翼翼地进行破拆。 1个小时、2个小时……救援人员在直径不到0.6米的狭窄空间里,慢慢的、一点点的清理被困者身上的杂物。18时30分,经过两个多小时的紧张救援,被困人员最终被成功救出。在被困人员被抬上救护车上那一刹那,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二次坍塌及时撤出

  随着时间的推移,救援仍在紧张进行。

  2月27日晚18时左右,按照指挥部指令,黄信洋与救援小分队在坍塌楼顶部位展开最后的搜救工作。在搜救过程中,黄信洋发现坍塌楼层有4块水泥预制板出现了悬空,且未坍塌部分倾斜倚靠在另外一栋楼房上,倾斜角度达70度左右。

  看到这样的场景,黄信洋第一感觉就是“危险”!也许是消防人员特有的本能反应,踏上楼顶后,黄信洋第一时间叮嘱战友:“兄弟们,不要太靠近倾斜面,很有可能会出现二次坍塌。”

  在现场清理工作中,黄信洋与战友一起搬石块、清家具,现场杂音不断、灰尘满天。黄信洋将小分队分成3组,自己则站在最靠近楼房倾斜面的地方清理作业。他一边清理杂物,一边仔细关注倾斜面的情况,虽然已经很疲惫,但是黄信洋丝毫不敢松懈。

  “停,所有人停一下!”18时21分,黄信洋突然叫停了搜救,凭借着20年的作战经验和汶川地震救援经历,他感觉未坍塌处倾斜面突然往下坠了一下,而这一细微变化让黄信洋感觉到事态的严重性。

  “安全第一!所有人员立即撤离现场!”黄信洋果断下令撤离现场。“不要慌,有序撤离,脚步尽量放轻!”

  18时30分,黄信洋下令人员、设备撤离现场后约9分钟,惊险的一幕发生了!只听“轰”的一声巨响,事故现场出现了二次坍塌,坍塌面积扩大五分之一左右。25名在现场参战的消防官兵和13名参与救援的社会力量,描述起那一瞬间至今心有余悸,纷纷庆幸当时撤离得及时。

  “我也是根据汶川地震救援经验判断后临时下达的指令,尽量将危险化解、降低。”黄信洋回忆说。二次坍塌后,他再次第一时间进入废墟,与战友一起继续展开搜救。在全体救援人员返回后,他仍然带领6名消防员驻守现场,并对坍塌建筑旁边的萍师附小楼体进行全面排查,为全体师生能在周一正常上课把好最后的安全关。

来源:萍乡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