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子冲村 首页
红色故事⑫丨影响少年刘少奇的《辛亥革命始末记》

在刘少奇同志纪念馆的展厅里,陈列着一本刘少奇少年时代读过的《辛亥革命始末记》。这本书是刘少奇的六哥刘云庭送给他的。书长27.5厘米,宽19.5厘米,封面呈浅黄色,封面上印有长方形双边花纹图案,图案内印有竖排的书名《辛亥革命始末记》,书名下部标有“第九册”字样。虽然这本书看起来十分陈旧,但它是少年刘少奇了解时事的一个窗口,勤思好学的一个见证。

少年刘少奇沉静好学、知书达理、手不释卷,由于他在叔伯兄弟中排行第九,人们便送给他一个“刘九书柜”的美名,这个雅号很快就在他的家乡炭子冲一带传扬开来。但当时人们只知道“刘九书柜”博览群书、手不释卷,尤其对“四书五经”比别人钻研得深,却不大知道他非常热心于学习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知识,十分关心时局的变化。

在刘少奇在炭子冲附近的私塾读书期间,中国社会发生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大事件——辛亥革命爆发了。1911年10月10日,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人士,在号称“居天下之中”的武汉,发动了起义。武昌城头一声炮响,各省革命派人士纷纷响应,举国震动,大清帝国的封建统治王朝顷刻瓦解,以孙中山为大总统的民主共和国随之成立。这一年是旧历辛亥年,后来便称这一场变革叫辛亥革命。

中国的变化,强烈地震撼着正在读书的刘少奇,中国怎么了?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少年的他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1912年的夏天,在外当兵多年的六哥刘云庭回家探亲,一家人都非常高兴,尤其是刘少奇,围着六哥问长问短,竭力想了解外面世界发生的新鲜事情,特别想知道最近发生的“改朝换代”的大事变。刘云庭个子高大,性格豪爽,从16岁开始就出外闯荡,20岁时加入了清政府改编的新军,后来成为湖南新军的一个小头目。辛亥革命爆发时,刘云庭及其所属部队参加了长沙起义,因而对这场变革有着很多体会,他都一一讲给刘少奇听,刘少奇对六哥的介绍听得非常认真。

不久,刘云庭离家返回部队,临行前,他给刘少奇留下了一套《辛亥革命始末记》。刘少奇如获至宝,一个人躲在自己的书房里如饥似渴地读着。从这套书中,他了解到辛亥革命的最终目的是推翻封建帝制;知道了武昌起义中革命新军一夜之间攻占了总督衙门、建立革命军政府的伟大壮举,和各省相继响应、纷纷举行起义、宣布独立的激烈变化;知晓了孙中山、黄兴等起义领导人的坎坷经历和革命理想,并对革命先驱者那种出生入死、矢志不渝的斗争精神表示了由衷的钦佩。从这时候起,刘少奇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更为关注了。为了响应辛亥革命的号召,彻底与旧的封建社会决裂,刘少奇毅然把那象征清王朝臣民身份的大辫子剪了下来。

革命和社会动荡掀起的浪潮,撞击着少年刘少奇的心灵,他更加不满足于在乡村农家和私塾的封闭生活,决心到外面去。他首先想到的,就是坚决要去小学堂读书。那时的小学堂是在辛亥革命前后,学习了西方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内容,在各地开办的新式学校。刘少奇所知道的宁乡县的最高学府就是设在县城的玉潭高等小学堂,他很希望去那里上学。他再三向母亲和兄长要求,终于获得同意。但进玉潭学校必须凭初等小学的毕业证书应考,而刘少奇上的私塾并不是正规学校,没有学历证书。为了得到一张文凭,1912年6月,刘少奇来到了离家20多里的西冲山芳储乡小学补习。一踏进校门,他便看到了许多熟悉的面孔,一些过去读私塾的小伙伴们又不约而同地聚到了一起。他们惊奇地发现,他们所钦佩的“刘九书柜”已经变了个模样:就是垂在脑壳后面的那根长辫子不见了,剃成了浅发平头;长袍和褂子已经换上了学生装,显得英姿焕发。不几天,在刘少奇的影响和带动下,芳储乡小学里的许多同学都剪去了头上的辫子,以表示对封建王朝的决裂和对共和国的支持。

由于刘少奇好学上进、刻苦攻读,加上他具有扎实的旧学和新学的文化基础,他的功课进步很快,半年后他以全班最优秀的成绩获得了毕业文凭。

1913年7月的一天,刘少奇自己挑着简单的行李,步行70多里,来到宁乡县城投考玉潭高等小学堂。学校张榜公布录取学生名单时,刘少奇的名字排列在榜首。他高兴极了,实现了他朝思暮想的求学愿望。从此,他象一只冲出笼子的小鸟,飞向外面的世界。

玉潭学校,是当时宁乡县负有盛名的新式学校之一。学校设立在宁乡县城玉潭镇的镇中心骆公祠里,它的前身是玉潭书院,始建于明朝,历经多次修复和改建。1902年清朝宣布废除科举时,改名为玉潭高等小学。新改制的玉潭学校,开设有国文、算术、史地、物理、英语、体操、音乐、图画、手工等课程。任课的教师,一般都是从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毕业的,也有一些清末的秀才,大都兼有旧学和西学的丰富知识,而且不少教师受到维新改革的影响,思想倾向进步。比如校长黄锡类、曾鼎三、地理教员梅冶成、历史教员肖叔为等,都是学贯中西、追求进步思想的、深受同学尊敬的老师。这样的学习场所,刘少奇一直非常向往,现在终于成为这里的一名学子,激动的心情难以形容。

刘少奇对学校里的各门功课都很感兴趣,尤其关心时事政治,喜爱各种新鲜的自然和社会科学知识。每当上历史和地理课,老师讲解世界和中国的地域、形势的时候,刘少奇总是凝神地注视着图上的世界,默默地沉思着:为什么中国这样一个具有几千年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东方大国会变得如此落后和受人欺凌呢?为什么法兰西、美利坚、俄罗斯这些“列强”们都要到中国来索取土地和赔款呢?今后世界和中国将如何发展变化呢?为了回答这些问题,他经常在课后跑到图书室看书看报,寻找答案。在阅览室里,他仔细地浏览着《申报》《大公报》《国民日报》等各种报刊,从中汲取政治营养。在玉潭学校就读的三年中,国内外风云变幻。那时候,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中日关系等,都是刘少奇十分关心的问题。

1916年夏天,刘少奇以全年级第一名的成绩,从玉潭学校毕业。毕业之际,来自炭子冲的“九伢子”在他的本子上工整地写下了八个大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玉潭学校的学习,使刘少奇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孩子成长为一个有远大志向、勤于思考的翩翩少年。

如今,这本《辛亥革命始末记》静静地躺在刘少奇同志纪念馆的展厅里,每当来参观的人们听到它背后的故事,就会浮现少年刘少奇深受辛亥革命的影响,外出求学的情景,激励人们前进。

来源:宁视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