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代村 首页
邵阳县第二个“黄荆岭”是哪里?带你去看看......

▲塘代村

黄荆岭素来以干旱著称,很多人不知道,邵阳县竟然还有第二个“黄荆岭”,就在白仓镇塘代村。塘代村是2015年至2017年省政协办公厅的驻村帮扶点村,也是县委书记蒋伟的联系点。我们多次采访过该村,接触过新老村干部和普通村民,大家公认,这四年是村里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变化最大最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从189户886人减少到目前的15户45人,其中12户是兜底贫困户,村里最大的变化是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改进和人们精神面貌的改善。

▲采访采风活动会议现场

11月初,我们再次到塘代村采访,看到村里正在安装自来水引水管,人称邵阳县第二个黄荆岭的塘代村乌龟塘自然村年底即可告别饮水难的历史。乌龟塘是十里八乡有名的干旱村,150多人,喝水全靠离村两里路远的山顶上的一口水塘里的泥巴水。其它的自然村也各有一口小井,但都出水不畅,不能排污。今年冬天将接通东方红水厂的自来水,引的是夫夷河的水。

◆基础设施升级换代


▲乌龟塘自然村饮用水取水池

谈起饮用水,村民感慨万千,一些人甚至声音哽咽。一个60多岁的村妇流着泪说,那年夏天,他丈夫干活后,身上太脏,因为没水洗澡,跑到几公里外的一个水库洗澡,失足淹死了。

再说电。村里上世纪八十年代才用上电,但电压不稳,电灯光不明亮,而且常常停电,功率稍大的家用电器基本不能正常使用。经过农网改造,各家各户用上了电饭煲、电视机、洗衣机等现代化的电器。更为可喜的是,村里建成了一座350千瓦的光伏发电站,每年可创收30余万元。

该村虽然靠近207国道,但长期以来村内没有一条像样的路,一条毛马路也是泥水路,晴天一身灰,雨天满路泥。以前大家穷,村里买得起摩托车的人家也很少,种了玉米、红薯等农产品要挑到白仓街上去买,走20多里路,很辛苦。这四年,村里的“泥水路”变成了“水泥路”,组组通了水泥公路,连机耕道都硬化了。多数人家有了车,不是摩托车、农用车,就是小轿车,上街购物或卖产品非常方便。

村级综合服务平台是新建的,功能齐全;村小学进行了维修、改建,增加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体育设施,进行了绿化亮化,在校学生从44人增加到160人;危房改造异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是全县两个示范点之一,共安置30户113人。

◆产业发展后劲充足

▲光伏扶贫电站

要想富,先修路;稳定致富,必须产业引路。帮扶工作队非常注重引导农户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先后支持帮助村里组建了希望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建立了齐公岭-大岭山500亩油茶基地、建设了红薯粉丝和淀粉加工厂、兴建了全省装机量最大的光伏扶贫电站,同时,通过做工作和政策支持,动员能人回乡创业,为脱贫攻坚助力。希望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由7名贫困农户组建,养殖生态乌鸡、种植水果蔬菜,年销售额200万元,利润40余万元。齐公岭-大岭山油茶基地租赁期30年,通过土地租赁费和分油提成的方式带动20余家贫困户增收。8年后进入盛产期,每年收益400万元以上。红薯粉丝和淀粉加工厂是省政协和步步高集团联合打造的扶贫产业项目,采取“能人+村集体+农户”的模式运行,每年解决15名中老年农民家门口就业,年收入人平1万元以上,临时用工40多人,带动310余家贫困户种植红薯,每年可增收400余万元,村集体增收11万元。请回了10余名能人回乡开厂或搞农业综合开发,开了4家饰品加工厂、1家石料加工厂、5家规模养殖场,安置本村就业农民80多人。光伏电站是全县首批光伏扶贫试点项目,50户贫困人口贷款入股,由县扶贫办全额贴息,每年人平分红1000元,村集体收入6万元。保守预算,电站工作寿命25年,相当于节约标准煤3785万吨,相当植树50.6万棵,具有非常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