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垛镇 首页
泰州市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水秀文昌祥泰之州

——泰州市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江苏省泰州市水利局局长 胡正平

  泰州,一座依水而生、因水而兴的城市,有着2100多年的建城史,是承南启北的水陆要津,为苏中门户,自古有“水陆要津,咽喉据郡”之称。

  2014年5月,泰州市被确定为第二批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试点创建为期3年。实施范围以海陵、高港、姜堰和高新区为重点,覆盖面积1568平方公里,示范工程辐射靖江、泰兴、兴化3市,着力打造“一脉、一城、一湖、三带”的总体布局,开展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管理和水文化等五大体系八个方面的建设。

  试点以来,泰州市高举水生态文明建设旗帜,围绕打造“四大名城”的发展战略,推进实施“双水绕城”三年行动计划,发挥水优势,做活水文章,努力实现“江水纵横畅流、碧波环绕凤城、溱湖名冠江淮、人水亲密交融、生态秀美水都”的美好愿景。

  泰州引江河高港枢纽 缪宜江 摄

  以“大管理”推动泰州产业绿色转型

  强化组织领导与考核督查,实行系统治理,扎实高效推进。试点期以来,泰州市成立了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领导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工作。2015年,印发了《泰州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工作任务的通知》和《关于下发<泰州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工作考核办法>的通知》,分解了试点工作任务,落实到所辖市(区)人民政府、泰州医药高新区管委会及市各有关部门(单位),明确了项目名称、实施内容、完成时限、责任单位和工作要求,每年将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作为考核各地各部门工作成绩和干部成绩的重要内容,有力推进了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各项任务的顺利开展。

  完善法律法规与制度建设,加大管理力度,严格刚性约束。泰州市先后出台了《泰州市水环境保护条例》《泰州市水资源管理办法》《泰州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方案》《泰州市生态文明建设考核评价与责任追究办法》《泰州市长江永安洲永正水源地达标建设实施方案》《泰州市生态红线区域保护监督管理考核暂行办法》等多项制度,编制了《泰州市水资源保护规划》《泰州市地下水压采方案》等。泰州以制度为先导,以规划为引领,充分发挥水作为生态文明重要组成因子的控制性作用,严格水资源、水环境刚性约束,带动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和水资源管理体制机制创新。

  碧水绕城 陈富平

  以“大安全”夯实生态文明坚实基础

  加强城乡供水安全保障建设。泰州市充分利用滨江地利条件,完善长江引江河、泰东河、卤汀河清水走廊脉络,实施里下河地区水源替换工程,全面提升区域水资源调配能力,“立足长江、引提结合、江水北上、西水东配”的水资源调配格局已初步形成;加快推进水源地达标建设和区域供水工程,沿江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全部完成达标建设,并通过验收,全面提升饮水安全保障水平。

  加强防洪排涝工程达标建设。泰州市通过加强长江堤防及通江建筑物建设和管护,维修加固老328国道控制线重点控制闸站配套工程和里下河圩堤。目前,长江沿线堤防和小型通江建筑物达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中型建筑物达10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里下河地区圩堤达“四五四”标准。加强各市(区)中心城区的防洪体系建设,泰州中心城区防洪基本达100年一遇防洪标准和20年一遇排涝标准;通南地区排涝能力基本达10年一遇,沿江圩区排涝达5年一遇,里下河区域排涝能力基本达5年一遇,构建了安全可靠、标准较高的防洪除涝减灾体系。

  鸟瞰溱湖

  以“大整治”构筑平原水网生态格局

  提升河道水质,恢复河湖生态系统及其功能。泰州市沟通区域内水系,对淤积严重的河道、断头河进行清淤疏浚和生态修复,并加强水体流动和水位控制;多种手段治理市区范围内黑臭河道;全面实施“河长制”,建立健全河道管护巡查制度和考核制度,有效开展河道长效管护工作。重点开展主城西北片区水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工程,实现西北片区污水收集管网全覆盖;沿线小区企业接管、梅兰化工等重点企业取排水规范化改造;先锋河、元河、庆丰河等河道水系连通和综合整治,西北片区城市面貌和水体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同时,围绕“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2015—2017年累计建成宣堡镇、白米镇、马桥镇等14个省级水美乡镇及84个水美村庄,提升了村庄公共设施配套、饮用水安全保障、水环境管理水平,大幅改善了乡村面貌。

  规范尾水排放,完善污废水处理和收集系统。泰州市加强化工、造纸、印染、医药、化学品加工、石油加工业等行业的污染防治,积极推动重污染行业工艺废水的深度处理与回用;加强污水管网建设,扩大城乡污水收集处理覆盖面,加大雨污分流工程建设力度,完善污水管网收集系统,努力减少污水接入空白区;大力推广中水回用、再生水利用技术,形成了以再生水水厂建设、充分利用河网输水、适当铺设公共输配水管网为主,分散处理、就地回用为辅的循环用水格局,实现全年排放COD总量逐年下降4%以上的目标。对于新、改、扩建的项目,要求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再生水利用系统,减轻对现有水源污染。

  以“大保护”注入生态建设不竭动力

  抓好长江保护。泰州市共清理整合岸线8.6公里,整合小船厂10家、小码头7个。靖江市沿长江岸线打造了8公里长的牧城生态园、应急水源保护区和新城生态湿地走廊。高港区建成春江花月夜景区水生态湿地公园,江堤内外新增绿化面积30亩;结合沿江堤防建设,长江滩地以芦苇等自然水系植被为主,建设滨江水源涵养林带,形成以防护功能为主体的长江自然风光带;在长江堤外泰州大桥北部至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外,清理整治人工鱼塘。

  抓好清水廊道保护。为了保证南水北调水质,泰州市引江河24公里范围内不设一个排污口、不上一个排污项目,对引江堤岸实施分段绿化,并投入巨资对通道保护区内企业实施搬迁,确保引江河水质稳定在Ⅱ类水。同时,加强对新通扬运河、泰东河两条南水北调清水通道的管理和整治,确保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标准送入通榆河;明确禁养区,并要求禁养区内粪污处理设施不到位、污染严重、影响群众生活的养殖企业(户)一律停养、拆除、转移或转产;为进一步治理面源污染,泰州市扎实推进秸秆综合治理工作,禁止向河、沟、渠抛弃秸秆,对秸秆清运、禁烧实施财政托底扶持,并加大巡查力度,对出现乱抛秸秆的镇、村干部实行问责制度,确保秸秆不污染河道、河水。

  抓好湿地保护。泰州市科学调整生态红线区域,兴化市西北部地区被辟为百万亩生态湿地保护区,姜堰市溱潼镇及周边地区被列为限制开发区域。同时,开展湿地水生态修复和资源整合,姜堰区积极实施溱湖国家级湿地修复工程和水体清水保障工程,清除湖底淤泥50多万方,清理围网养殖,关闭溱湖周边14家工厂;兴化市全面实行得胜湖、平旺湖退渔还湖工程,并同步整合千岛菜花生态园、李中水上森林形成了“一核两翼”的新格局;高港区实施凤栖湖水生态治理工程建设,拓展湖面、浚深湖区,新建引、出水河道配套设施;医药高新区开展周山河生态环境工程建设,提升城市园林绿化和生态环境品质。全市建设里下河湿地恢复示范区及湿地公园4处,累计恢复湿地面积0.82万亩。

  以“大融合”彰显水城水乡特色风貌

  坚持人水和谐,打造水文景观。泰州市重点实施了凤城河西南城河、凤凰河、南官河、老通扬运河等景观提升工程,对已建景观进行提档升级,同时加快推进“亲水近水”工程建设,全面畅通凤城河、南凤城河(周山河、南官河、凤凰河)城市水系,实施凤城河景区品质提升工程,周山河生态环境工程,凤凰河、南官河景观提升工程,形成“内环抱老城、外环护新城”的“双水绕城”形态,使城市的内环、外环水系成为城市两条璀璨的“珍珠项链”,成为老城、新城两大区域有机融合的“生态廊道”,打造“水城慢生活”的城市名片。

  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全民参与。将水资源、水生态和节水教育纳入国民素质教育和中小学教育课程体系,在泰州市政府门户网站设立了“泰州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专题”和“水美泰州”微信公众号,组织开展“泰州市中小学生书信大赛”,与水文化研究会等联合举办“水美泰州”摄影大赛、开展“水生态泰州”专题调研论文征集评选活动,做到了面上宣传与重点对象宣传、自身宣传与媒体宣传、政策宣传与案例剖析宣传的“三个”相结合,形成了社群有活动、网站有文章、微信有互动、征文有奖励的“四有”建设氛围。

  随着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开展,泰州紧紧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理念,全面开展五大体系构建、八个方面系统工程建设任务和十个重点示范工程打造。“江淮安泰、清水利民”的泰州水利现代化愿景已初步显现,一座水清、岸绿、城美、人和的水韵新城已由梦想走进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