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街村 首页
朋友,别看不上河北!!

别看不上河北

说河北“没存在感”,

很大程度上是认为河北人没特点。

当来自各地的人聚在一起时,

河北人能引起别人注意的地方

好像确实挺少:


在各地大学或企业中,

“河北老乡会”是非常稀有的存在;

聚餐时,几乎没人提议去吃“河北菜”,

街上也很难找到河北馆子;

东北话自带画面感,

“吴侬软语”婉转动听,

而河北话似乎毫无特点;


论喝酒,前有“喝不倒”的“浩克”山东人,

后有喝酒“套路深”的贵州人,

河北人仿佛也没什么存在感;

插科打诨就更不用提了,

河北人根本不是京津两个邻居的对手......




有些河北人自己也承认:

“说起山东人、河南人、山西人,

都会有一个大致的性格判断,

但对于河北人,

外人却很难有清晰的印象。

我们往往是在离开河北后,

才意识到自己的‘河北人’身份。”


河北人真没什么特点吗?

事实正好相反——

河北人形象相当鲜活!

我们不妨把视角拉长:


河北有英气勃勃的大汉。

数河北风流人物,

三国时期的刘备、张飞、赵子龙,

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

抗日猛将孙连仲和佟麟阁等,

都是河北人。


河北有铁骨铮铮的文人。

比如“明朝第一硬汉”杨继盛(今河北容城县人)

因弹劾严嵩“五奸十大罪”而被诬陷下狱,

被打得血肉模糊仍不肯低头,

疼醒的时候还用瓷片刮身上的腐肉。

明知必死无疑,

依然慷慨而行,

河北的文人就有这种

“明知不可而为之”的骨气!


河北人物群像(来源:《中国国家地理》河北专辑)


河北的文化名人也不少。

很多时候,

大伙难以把他们跟河北联系在一起。

一位河北朋友曾说,

有次和别人讨论起河北有哪些明星,

大家讨论起河北有哪些明星,

满屋子人想了半天都说不出一个。


朋友说,王宝强就是河北的。

结果,立马有人反驳:

“王宝强不是河南的吗?”

朋友又说姜文。

立马又有人说:

“姜文不是北京人吗?”

朋友只好把河北明星的资料一个个发群里,

人们才惊呼:

“原来河北有这么多明星呀!

是的,河北算得上群星璀璨,

而且很多都相当耀眼。












看了这些,谁还觉得河北人没特点呢?


2

还有一些人觉得,

河北这地就很平庸,

没什么亮点。

大错特错!

首先,大自然对河北就情有独钟,

慷慨的赐予河北最齐全的地貌景观。

河北是全国唯一一个

兼有高原、

山地、丘陵、平原、

海滨、湖泊和沙漠

的省份。


在各种地貌中,还夹杂着种种“惊喜”:


火山地貌(海兴县马骝山等),

喀斯特地貌(平山县天桂山等),

嶂石岩地貌(石家庄赞皇县的最典型),

丹霞地貌(最有特点的是承德磬槌峰),

大理岩峰林地貌(保定涞源白石山)等。

难怪河北人喜欢安定,

因为足不出省,

就可以揽遍全国美景

不多说,直接上图!








3

河北如此出彩,

为什么还让人觉得“存在感不强”?

这或许还是由河北人的个性决定的:

实在中透着一种刚直,

不事张扬,不喜抱怨。

你可能会遇到这样一个人:

平时说话办事很靠谱,

生活上粗枝大叶,不怎么讲究,

为人处世不计较小事,

但一旦被惹急了,

哪怕第二天发工资,

今天都有可能撂挑子、一跺脚走人,

这个人很可能就是个河北人。



河北人有多实在?

库叔有个同事就是河北人,

有一天她帮别人搞定一件事情,

别人随口说了句:

“明天请你喝咖啡!”

看起来很平常的一句客套话,

就被同事放在了心上。

她很认真地追问:

“明天可能没空,

你看周三可以吗?”

在河北人这里,

说到的事情怎么能不做呢?

河北人给别人办事也靠谱,

不习惯敷衍,

只要答应的事情,

就一定找时间办好。

河北人办砸了事,

不会给自己找个好听的理由。

在河北,

如果遇到出租车拒载,

司机不会和你说“我要交班啦”

之类冠冕堂皇的借口,

而是只有两个字:“不拉!”。

网上也有文章提到,

过去,河北农村媒人上门说媒,

会向女方夸小伙子能干、肯吃苦、

厚道、老实、本分,

但不会用“精明”这个词。

不玩儿阴谋诡计,

相处时肯吃亏……

总之,比“精”要强多了。


河北人对人对事实在,

对自己也很实在,

最适合居家过日子。

他们懂得知足,

对物质没有强烈渴望,

他们崇尚的消费观念是物美价廉,

必备的生活技能是货比三家。

奥运冠军郭晶晶是典型的河北人,

她嫁入豪门后,

还在买20块钱的地摊货,

戴5毛钱一根的发绳。

外省人会觉得不可思议,

但在河北人看来,

这只是常规操作。



河北人的实在里透露出的是一种刚直,

以一种更内敛的方式压在了心底,

不事张扬,不喜抱怨,有苦也不说。

幸好,艺术家将这种“悲情”呈现了出来。

中国各地方的戏,

以大团圆的喜剧、正剧居多,

偏偏河北人的戏独树一帜——

它们大多是悲情戏。

高亢、激越、慷慨、悲忍

是河北梆子唱腔固有的风格特点。




4

除了内敛的性格外,

河北“破碎的历史”也不利于形象的传播


历史上,

河北长期处于分分合合之中。

很多人可能觉得,

“河北”这个名称的历史很短,

其实早在唐代就设置了“河北道”,

管辖范围差不多就是今天的京津冀,

到了宋代改称为“河北路”。

元代及以后,

“河北”这个词没有被再用。

(元明清分别称为“中书行省”、“北直隶”、“直隶省”)

直到1928年国民政府南迁后,

“直隶”才改成“河北”。


改了没几天,

河北北部分别被划归

热河、察哈尔两省,

直到1952年、1956年,

察哈尔、热河省才分别被撤销,

原属地也重归河北,

今日河北省的雏形渐成。



这样持久的“折腾史”,

其他省份少有


即便到了今天,

拿来一份中国的地图,

打开后你会发现,

在国家广阔的疆域上,

河北版图也是一个非常神奇的存在:

它没有中心,

呈半环状围绕着北京和天津,

中间有三块土地,被京津包围着,

地理上和河北联系不紧密,

被称为中国最大的“飞地”。





这块“大三香”(大厂、三河、香河)


猛一看,河北好像占据地利,

但是,这种布局大大削弱了

省内空间的整体性和联系性。

北方的张家口、承德难以越过北京天津,

和南边的石家庄、保定形成感情共鸣,

被包围的三大飞地,

很难在京津冀三地中找到精神慰藉。

这种省内的区域裂痕,

导致河北人在省籍认同上出了小小的问题。





分分合合的河北,

还有个“四处流浪”的省会。

从1913至1968年,

省会驻地竟然更换了11次之多!

如果再算上战乱时期的“临时性省会”,

那更是远不止这个数字。


自从明成祖朱棣定都北京,

河北就成为了拱卫京城的重要地区,

是保卫王朝中枢的一道最关键防线,

也是保证中央政府用度开支的经济自留地。

到了清初,

巡抚驻大名府(今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

大名成了河北历史上的第一个省会。

这个“省会”足足延续了70年时间,


雍正朝开始,

由于大名府位置不好,

清政府开始考虑新的省会地址,

保定地处河北中心,又和北京接壤,

且经济发达,成为首选。

搬到保定后,

河北的省会并没有因此安定下来,

经历了清朝覆亡、

国民政府成立、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开启了一段

在保定、天津和北京之间的“兜圈史”。


河北为什么这么爱换省会?


1928至1949年的河北省会变迁,

均与当时的政治背景有关:

谁是华北的实际统治者,

谁便对河北的省会驻地具有决定权

——从白崇禧到张学良,莫不如此,

南京中央政府只能扮演“橡皮图章”的角色。


1949年后,

河北省会驻地折腾了一轮,

保定—天津—保定,

在周总理“河北省省会不要再迁”的批示下,

终于落定石家庄。



石家庄城市夜景


此前,石家庄从未当过河北省会,

为什么最终选了它?

而不是老资格的保定?


在新中国初期强调工业发展的背景下,

保定并不能让人满意:

农业用地多、工业密度不够,

而且,在清末民初的近代化过程中,

其铁路并没有得到什么发展。


此时,河北的陆上交通中心是石家庄。

纵向上,京汉线是中国南北运输的大动脉,

经过石家庄;

横向上,

以石家庄为起点发出两条铁路线,

直达太原和德州,

是重要的煤矿通道。

位于纵横交叉点上的石家庄,

不仅交通运输业发达,

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基础不错。

石家庄的铁路公路还能通往太行山,

便于疏散和隐蔽,

在那个备战备荒的年代有特殊的意义。


除了海口(1988年海南建省)外,

石家庄是中国最年轻的省级行政中心。




河北11地市综合经济竞争力

摘自2017年6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第15次报告》

5

2017年上半年,

河北省的GDP在全国排第六,

2018年上半年,

被中部的四川和湖北赶超,

排第八名。

当然,对于正面临去产能、治污染

和结构调整阵痛加剧的河北来说,

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


长期以来,河北从产业结构看,

对钢铁、化工、煤炭、石油、汽车

等传统产业依赖性较强,

重轻工业比例一度曾达到了8:2。

而在当下,

河北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限产或者停产,

高新技术产业还未成气候,

相对湖北和四川,

河北资源密集型产业更多,

对资源依赖度较高,

经济环境成本也较高。


河北各地产业发展重点

(河北省工信厅供图)


从城乡结构看,

城镇化率仍然不高。

2017年河北省城镇化率为55%,

虽然比之前有很大提升,

但仍比全国城镇化率低近3个百分点。


从需求结构看,

消费需求占比相对较低。

由于市场对钢材、水泥等有巨大的需求,

这些行业迅速膨胀起来,

但居民消费、

特别是现代服务业领域的消费规模偏小。


从区域结构看,

河北是京津冀区域的“短板”。

很长时间以来,河北渴望对接,

但同京、津争优质资源时,

往往处于劣势,

一直扮演着“小兄弟”的角色。


解决这一系列问题,

无疑需要大眼界、大气魄、大手笔,

河北的发展必须要纳入到京津冀

以及环渤海经济区的整体空间内进行考量。


于是,2014年2月,

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

2017年4月,

雄安新区设立;

2022年,

北京与张家口将携手举办第24届冬奥会。


这些都给河北经济转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契机。

此外,就在8月20日,

首都地区环线高速公路(通州—大兴段)通车,

被称为“北京大七环”的

首都地区环线高速公路正式闭合成环。

“北京大七环”全长940公里,

其中890公里在河北地区,

这也就意味着京津冀间高速“断头路”

(本该相通但实际没有连通的路段)全部打通,

从而促进了京津冀交通一体化;


雄安新区的建设也迈出实质性步伐。


当然,这些仅仅是个开始。

对河北而言,

爬坡过坎、调整结构是个长期过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

面对着生存与发展的问题,

低调宽厚的河北人虽沉默多于发声,

但从未放弃。

当下更是如此,

把握着这份坚韧的河北人,

需要的只是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