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庄乡 首页
2010年一座太监墓出土,揭开一个世界性谜团

在2010年6月份,南京市考古人员在祖堂山发掘出一座明朝的砖室墓。根据墓志铭的记载,墓主人是明朝都知监太监洪保。洪保,可能绝对多数人都不知道他的存在,但提到另外一个人,大家肯定耳熟能详,这就是郑和。郑和在明朝永乐至宣德年间曾完成7下西洋的旷世壮举,当时郑和是下西洋的正使,而洪保就是副使。可见其地位之高。

洪保墓的出土,澄清了两个历史疑案。第一个,郑和究竟是7下西洋还是9下西洋。根据洪保墓志铭的记载,以及历史学者所查到的资料显示,郑和应当是9下西洋。在传统认识里,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是在明朝永乐三年(1405年),而据历史学者查到的史料与洪保墓志铭的记载比对,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应当是在明朝永乐元年(1403年),而这一次下西洋并没有包括在郑和7下西洋之中。另外还漏掉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郑和率领船队去往旧港(今苏门答腊岛)这一次。


澄清的第二个历史疑案是,郑和下西洋所乘坐的宝船究竟有多大。在史料《郑和传》中,描述宝船长四十四丈四尺、阔十八丈,相当于现在长138米、宽56米。形象地说,郑和所乘坐的宝船比现代一个标准足球场还大。这段记载,备受西方历史学者的质疑。在西方历史学者看来,明朝时期的中国根本不可能建造如此巨大的航船,即便建造出来,也没法让它用于航海。他们认为,《郑和传》的记载存在偏差。
西方历史学者的这一论调,虽然遭到中国历史学者的反驳,但苦于没有直接的证明材料——有关郑和下西洋所乘坐的宝船的设计图纸以及实物等等都已消逝在历史长河中,中国历史学者们也没有底气。甚至,某些中国历史学者也认为《郑和传》的记载存在偏差,他们认为郑和下西洋所乘坐的宝船,顶多就2000料(料,是古代一种容量单位,1料相当于1石,2000料相当于现在1000吨排水量级别的海船)。

直到2010年洪保墓志铭的出土,这个历史疑案才得以澄清。洪保墓志铭记载:永乐元年,授内承运库副使,蒙赐前名。充副使,统领军士,乘大福等号五千料巨舶。赍捧诏敕使西洋各番国、抚谕远人。这段记载的含义很明确,“乘大福等号五千料巨舶”,也就是说当时洪保所乘坐的大福号是5000料的巨船,相当于现在排水量2500吨的海船。


郑和是正使,他乘坐的肯定是宝船;那么,作为地位仅在郑和之下的副使洪保,他乘坐的当然也是宝船,甚至极有可能与郑和同乘坐一条船。于是乎洪保墓志铭的出土,终于解开这个世界性的历史疑案。西方历史学者在出土的历史文物面前,被啪啪打脸。其实,中西方关于郑和下西洋所乘坐的宝船的争论,并不是单单争论尺寸而已,而是要在中西方历史的辉煌上做一次横向的对比。而最终,以西方惨败收场。
目前,洪保墓经过有关部门的规划,已修缮一新、对外开放,游客可直接走到洪保的墓室中,去瞻仰这位明朝下西洋副使残存的历史风采。

声明:本文和图片均转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