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手机继续浏览本文,也可以分享给你的联系人。
乌兰夫故居位于土默特左旗塔布村。是一座普通的农家院落,南面开设大门,院内有正房5间和东、西厢房。1906年12月23日,乌兰夫诞生于此。1906一1919年,他在此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1919年乌兰夫离开家乡到归绥(今呼和浩特)求学,1923年考入北平蒙藏学校,从此投身革命。1929年乌兰夫从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归国,回到家乡开展革命活动,以故居为中心,在周围村庄建立起十几个联络点和农民协会,开展起抗租抗税斗争,并为党组织输送了两批革命青年。1931年9月,乌兰夫接受王若飞指示,从事党务、军运和情报工作,并同家人在住宅中掩护过上级派来的情报员。解放前,乌兰夫故居曾遭敌人破坏。1987年对故居进行维修,1991年10月正式开放。在庭院中安放着乌兰夫半身铜像,陈列有乌兰夫青少年时代及其双亲等照片。
1906年12月23日(农历十一月初八冬至),乌兰夫出生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塔布赛村一个蒙古族农民家庭,幼名庆春,曾用名云泽、云时雨等。祖上为蒙古土默特部人,十五世纪末随部队进入现土默特地区,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随着清朝政府开垦土默特牧场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大量牧场被开垦为农田,蒙古族牧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牧场,被迫由牧转农。乌兰夫的先人大约就是在这时定居在此地。此后又先后从山西迁来郭、南、王、孟四家汉族形成村落,取名为塔布子村,汉语是五家村的意思。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到乌兰夫出生时家里积累下一份比较殷实的家业,这为乌兰夫能自幼读书、上学深造创造了条件。
青少年时期:1910年在祖父的启蒙下,乌兰夫开始读“三字经”、“百家姓”。1914年祖父为其取学名云泽,进入私塾读书,后就教于家庭教师。通过学习,使他明白了只有读书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1919年,乌兰夫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归绥土默特高等小学继续求学。从此,乌兰夫走出这座农家大院,迈出了寻求只是、寻求真理的第一步。
结束语:
长歌无语,丰碑无字,这茫茫草原记录了乌兰夫同志的足迹,他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却如同这充满生机的草原,生生不息,他将于草原同在,与草原人民同在。
小编:陈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