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桥街道 首页
以暮秋之年,行大爱之事——访退休干部、区慈善义工协会会长徐凤华


他叫徐凤华

是一名退休老干部

也是黄岩慈善义工协会的会长

人们都喜欢叫他的网名:秋绪

或者是“秋老”

而受他资助的孩子们则叫他

“秋爷爷”


开启慈善事业之路

他的慈善事业之路,要从1992年开始说起。

那一年,徐凤华翻阅报纸时,在《浙江日报》上看到团中央“希望工程”助学活动的信息,便报名参加。

徐凤华资助的第一个人是苗族的一个男孩,从他念小学二年级至小学毕业,徐凤华每学期通过邮局汇款500元给对方。

“其实也是我的性格使然,我一直都挺‘爱管闲事’的。”徐凤华说,那一次,他帮助了需要帮助的人,感到很高兴。

后来,每资助完一个人,他就会接着资助另一个。其实那时候,徐凤华自家的经济状况也不佳,可是,不管生活多么艰苦,徐凤华都会坚持助学,准时地汇款到资助对象那里。

▲徐凤华与孩子们一起合影

有一次,他了解到四川平武有一个叫小雪的初中女孩,她父亲病逝,母亲一个人带着她和姐姐,家里欠了很多债务,生活很困难。按照之前助学的惯例,徐凤华每个学期给小雪汇款500元。同时,他还经常和小雪通信,了解她的学习情况,鼓励她努力学习,引导她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五六年后,小雪凭着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她的母亲也在北京找到了一份家政工作,无需再由他人资助。徐凤华没有再汇款给小雪,也和小雪失去了联系。

他没想到的是,网络通讯发达后,小雪通过网络获得了他的信息,并再次和他取得了联系。

“很惊喜,其实我也没帮她多少,仅仅是自己的一点点心意,没想到她还会主动找我。”徐凤华谦虚地说。更让他欣慰的是,当时小雪已当上了中学教师,并已结婚生子,孩子也已念小学了。

直到今天,他们都一直保持着联系,延续着这段简单又平凡的故事……

▲慈善活动展开前,徐凤华正在分派任务

2008年,震惊全国的汶川地震让徐凤华意识到,一个人的力量远远不够,而众人的力量却是无限的。于是,在他的组织下,2009年,黄岩区慈善义工协会成立了。

如今,这一协会已经发展到4900人,打造出关爱留守儿童、走进父老乡亲、雷锋在行走、从小学做文明人等涉及助学、助老、助残的品牌公益项目十多个。协会组织的公益活动内容越来越丰富、次数越来越多,2017年组织活动1008次,受益5.9万人。

多年来,他和他的团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


  • 2013年,他被评为全省志愿服务先进个人。

  • 2015年,他被评为首届台州市十佳杰出慈善义工。省委宣传部、浙江之声等十多家媒体为他献上“最美浙江人大型公益活动、万朵鲜花送雷锋”大型匾额。

  • 2016年,他被评为省五星级慈善义。

  • 2017年,他被评为台州市最美老干部。

  • 在他带领下的区慈善义工协会,年年被评为台州市慈善工作先进集体。

▲徐凤华骑着三轮车,带着义工为福利院送西瓜

“扶幼”  “敬老”  “助残”

在“扶幼”之外,“敬老”、“助残”,都是徐凤华特别关注的慈善主题。

早在2008年,区慈善义工协会还在筹备中时,徐凤华就开始组织义工们敬老了。

“当时想得很简单,去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徐凤华说,老人在弱势群体中占了很大的比例,而西部山区比较偏远,相对而言生活条件较差,那里的老人更需要帮助。因此,他们不顾路途遥远、山路难行,把目标定在了平田乡的一座敬老院。

第一次组织活动,徐凤华也不知道具体该怎么做,和大家一起商量后,决定帮老人们打扫卫生,为老人们做一顿可口的饭菜,陪老人吃午饭,让他们感受到温暖。

当时,协会只有十多人。他们早早地起床,去菜市场买了各种食材,到达敬老院后,分成两队,一队负责烧饭做菜,一队负责打扫卫生。所有费用在活动结束后大家一起“AA”制平摊。

多年来,这一类的活动一直在延续。

▲看望上郑乡靠呼吸机维持生命的付学朋

▲访问上郑乡贫困山区孤寡老人

2014年,有一位孤寡老人因中风瘫痪在床,手脚不能行动,无人料理,连吃饭都成了问题。偶有路人经过,才喂他些许吃的。徐凤华得知此事,立马和3个义工一起,带着食物、衣服、被子等来到他家,给他喂食物,为他换洗衣被、打扫卫生。

随后,在当地政府和慈善义工的共同帮助下,这位孤寡老人做了残疾等级鉴定并申请了残疾补助,又找到了一家合适的能接收这位老人的养老院,有了专门的护理人员。

半年后,老人变得红光满面,双眼有神。一年后,他就可以自己吃饭,自己坐轮椅到室外晒太阳了。现在,老人一切安好,这让徐凤华很欣慰。

▲2013年,在72巷影像艺术画廊为学生们讲解志愿者的好人好事

随着时代的改变

社会的发展

慈善的内容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物质帮扶 精神“补钙

物质帮助之外,徐凤华把心理关怀和文化服务,也都纳入到自己的慈善工作当中。

徐凤华说,自2013年起,他就发现,如今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孩子们念小学和初中的花费很少,传统的助学方式已经不完全适合当前的形势了,而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却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2016年在上郑小学看望留守儿童

▲在江口街道道头村开展“从小学做文明人”趣味游戏活动

2014年开始,徐凤华带领着区慈善义工协会,在不放弃原先助学的同时,开始了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并逐渐把重心从传统助学方式转移到了精神关爱上来。

“我们的义工或者社会爱心志愿者会和需要帮助的孩子结对帮扶,平常多创造机会和孩子聊天,鼓励引导他们,还会举办集体联谊活动,让孩子们打开心扉,有一个阳光开朗的心态。有时,大家还会将结对帮扶的孩子接到家里和自己的孩子一起生活几天。”徐凤华说。

▲重阳节,徐凤华给村庄的老人拍合影照

与此同时,慈善义工协会为老人以及残疾人提供的服务范围也不断扩展。

2015年开始,区慈善义工协会还组织了一群有文艺特长的义工,并外请一些“票友”一起“送戏进敬老院”,让老人享受服务的同时,还可以欣赏到精彩的艺术表演。

后来,我区文化礼堂建设得如火如荼,区慈善义工协会就把平台转移到了文化礼堂,并打造了“社工进礼堂”这个品牌项目,为居家老人与残疾人服务。渐渐地,他们又策划了“走进父老乡亲”项目,同时走进没有文化礼堂的农村,让更多的老人可以享受到他们的服务。

同样的,在活动中,若是知晓哪位老人腿脚不便,不能到文化礼堂的,他们便提供“上门服务”。

“办事要办实办好,帮人要帮到点子上。作为慈善义工,我们无需锦上添花,应该雪中送炭。”这是徐凤华经常对义工们说的话。

徐凤华说,虽然他今年已经68岁了,但是只要他还能走、能做,他都将带领着区慈善义工协会的义工们,做好扶幼敬老助残工作,把爱心洒向橘乡大地,让慈善之风吹遍橘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