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手机继续浏览本文,也可以分享给你的联系人。
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今天,有“合肥后花园”之称的合肥市庐阳区三十岗乡,如何发挥生态资源禀赋,打造生态亮点名片,助推美丽乡村建设,成为发展过程中的巨大挑战。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面对挑战,三十岗乡做出了响亮的回答。
绿色发展是三十岗乡最响亮的“招牌”。通过改革创新让乡村产业“活起来新起来”,让具有生态特色的新农村装满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三十岗开启了振兴“绿富美”乡村的新探索。为保护好这口全市的“大水缸”,近年来乡里鼓励村民进行土地流转,由土地大户集中种植。并加大全乡环境整治力度,配套建设道路工程、污水处理、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依靠发展特色旅游,村民们年均收入大幅提升。以崔岗村为例,村民们将自家闲置的农房装扮得生机勃发,以此吸引更多的客户来这里租房。每到一个月的第一周末把自己种的土菜拿到市场上去买,每个月又可以拿租房得来的钱,村民们的口袋鼓鼓的,他们心里美滋滋的。
“现在村民积极性很高。 ”崔岗村支部书记崔光龙介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1年的10487元增加到2017年的26856元,年均增长17%。50多岁的村民夏成翠将闲置的农房租给王菊生开办“慢趴客栈”,不但每年可拿到8400元的租金,还能在租户开的咖啡馆里做保洁员,仅工资收入一年就多了近3万元。村民们如今都非常爱惜自己的村容村貌,因为他们深刻地意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文化与旅游交融,艺术与生态共生,业态活了,农民才能富。三十岗乡以“市场为主体建设、政府主导推动、群众意愿充分表达”的多轮驱动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链,形成良好发展态势。在产业选择上,推动空间与生态格局的统筹、产业的统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统筹等,打造人人向往的城市文明与农村文明相结合、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空间。激活乡村资源价值,创造美好田园生活,充分体现全域旅游的文化特色与内涵,满足游、玩、吃、住、购、学等多方需求。
三十岗乡聚焦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趋势,调整理顺城乡关系,积极推进“一产三产化”,把农业变成有奔头的产业,把农民变为有吸引力的职业。盘活农村闲置农房,对接城镇居民和工商资本,不仅赋予农民财产权与收益权,同时满足中产白领、文化聚集人群等租农房需求,共享田园农宅,推动消费升级。在规划设计、民居建设、景观打造上注重挖掘村庄特色,找准农村的“魂”,留住农民的“根”,让乡村望得绿景、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里绿树环抱、花海相拥。漫步于乡间小路,观赏成片的菜花、桃花,品味农家美味,欣赏田园风光,体验乡村的淳朴自然。
以绿色发展为主线,以业兴民富为目标,以景美人和为愿景,带动乡村实现振兴的厚望。三十岗乡的明天将会是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尽管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征途漫漫,但三十岗人依然充满信心。未来,“都市中有田园、田园中见都市”的发展新格局,将承载起全乡人民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