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盖山镇 首页
手机将成为农户的“新农具”

手机将成为农民的“新农具”,种田、卖货都用它!国务院力挺互联网+农业


导读:6 月 27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会议确定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等机制,建设涉农公益服务平台,加大对农户信息技术应用培训,使手机成为广大农民的“新农具”,使互联网成为助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设施。

会议上,“互联网+农业”成为焦点。总理在会上听取了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情况汇报。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发展“互联网+农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互联网+农业”已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

会议还提出一个颇为亮眼的说法——使手机成为广大农民的“新农具”。这是对“互联网+农业”背景下,现代农业发展趋势的一个形象比喻。就是告诉大家:做农业,一定要重视并利用好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

那么,农民到底怎么用好互联网?怎么用好手机这个“新农具”?接下来,咱们就跟着国务院常务会议,来看看经验、找找机会。


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更大发挥市场作用,依托“互联网+”发展各种专业化社会服务,促进农业生产管理更加精准高效,使亿万小农户与瞬息万变的大市场更好对接。 

寥寥几句,点出了互联网在农业上的作用:可以利用互联网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可以利用互联网管理养殖场、农场、果园等种植、养殖,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对接市场、进行销售。国家已经对这些方面进行了肯定,并表示“对推动农业提质增效、拓宽农民新型就业和增收渠道意义重大”,所以您照着这个思路来,路子走不错。

另外,会议还提出了三点要加快发展的方面,或许能给您一些启发。

1、互联网+农业生产

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加快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围绕良种繁育、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储等环节,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提高农业生产管理效能。扩大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范围、规模和内容,推进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

将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应用在农业上,目前已经获得了很好的效果,取得了一些经验,下面举几个例子供参考。

经验一:互联网+蔬菜大棚,种植更精准

在山东省寿光市稻田镇崔岭西村,村民崔江元种了多年的蔬菜大棚,以前是铁锹、耙子等农具不离手,现在成了“手机控”。

自从手机装了APP、用上了智能化设备,大棚里的光照强弱、温度高低、湿度大小,啥时候该通风了、该浇水了、要补光了……在手机上一目了然,可以实时查询和调节。

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大棚管理更简单了,夫妻俩轻轻松松管3个200米大棚。而智能操控让种植更精准,种出来的产品更好,卖的价格当然也就更称心啦。

经验二:互联网+养殖场,定制农业更好做

中国乡村之声农民观察员李安潮返乡创业,就在老家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创办了种养基地。基地采用WiFi全覆盖,养殖场里安装了摄像头监控。他用手机就能实时查看养殖场里的情况。而向他定制养殖场里的香猪的客户,也可以通过手机远程看香猪的生长情况。他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客户通过微信就能预订,方便极了。

经验三:互联网+农机,麦收更快捷

今年麦收,不少人都搭上了互联网的快车,网络平台为农机手找活干、为种植户找农机手。

在山东济宁,农机手用手机就能“抢单”。农户打开软件,自家的小麦作业面积、地理位置等信息出现在夏收大数据信息处理平台上,农机手可以对农户的麦收作业进行“抢单”。以前,农机手是开着车到处跑,现在通过手机就能及时掌握哪个地方需要收割。

2、互联网+农产品销售

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工程,强化电商企业与小农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产销对接,加强农村网络宽带、冷链物流等设施建设,推动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实现优质优价带动农民增收。强化网上销售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通过网络平台卖农产品、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对大家来说比较熟悉了。可以说,让农产品搭上电子商务的快车,已经成为未来的必备环节。这次明确提出,要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工程,对农民绝对是利好。有了这么好的条件,接下来就需要各位农民“练内功”了。

在国家大力推动农村电商发展的情况下,大家都用互联网销售,怎么能让自己的产品从中突围?这需要一些技巧。 

技巧一:包装好,吸引人

这里的包装,不仅是物理上的“包装”,给自家的农产品套上合适的包装袋、精美的包装盒,也要有走心的包装,会“讲故事”。比如在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岫云村,村支书李君给村里的农产品起了独具特色的名字——“时光鸡”“岁月鸭”“年华猪”。通过互联网,村里的鸡鸭猪卖到了全国,村民也脱贫致富了。

技巧二:有品牌,有规划

没有品牌,就意味着没有标识。在农产品电商领域,凡是做得相对突出的,都有自己的品牌,都是将打造特色品牌作为发展的核心。这个品牌,可以融入创始人的元素,也可以融入乡村地理的元素,还可以借助历史文化的元素。有了品牌之后,就可以为品牌规划形象。

技巧三:重视物流

物流的成败可以说对网络订单的达成有着决定性影响。虽然国家在冷链物流等设施建设上不断投入,但农民作为农产品的发货人,必须重视物流。一是争取合作,与物流企业达成长期协议,降低物流成本。二是要保证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的完好度,尤其是生鲜农产品,要是运到客户手里时已经磕磕碰碰了,肯定会影响生意。

当然,最重要的是,自家的农产品要给力,要保证质量,否则什么销售方式都是空谈。质量好的农产品,才能实现优质优价。

3、互联网+新业态、新模式

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鼓励社会力量运用互联网发展各种亲农惠农新业态、新模式,满足“三农”发展多样化需求,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农村向深度发展,带动更多农民就近就业。

将互联网运用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运用到农村新产业和新业态中,也已是不少朋友发家致富的“武器”。

模式一:互联网+特色小镇

在特色小镇,互联网已经成为营销等环节的利器。而且,国家还推进了“农业特色互联网小镇”建设试点,将农业特色互联网小镇建设与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乡镇等相结合,推动设施农业、畜禽水产养殖、农产品流通加工、休闲农业等领域的创业创新。

模式二:互联网+乡村旅游

比如在山东,“互联网+乡村旅游”让游客在出行前就能够在网络上获悉旅游点相关资讯,一站式解决出行难题。在湖南桃源赛阳村,游客通过微信公众号就能获得当地人文历史、风景美食以及旅游活动项目等信息,还可通过公众号预订农家乐、民俗、采摘、户外活动等旅游项目。

最后,再说回咱们的“新农具”——手机。

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等机制,建设涉农公益服务平台,加大对农户信息技术应用培训,使手机成为广大农民的“新农具”,使互联网成为助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设施。

未来做农业,可能人人离不开这个“新农具”,建议大家都学会、用好手机。

对此,农业农村部为广大农民开展手机应用技能培训,最近的一个培训周就在7月23日至29日。

培训周重点围绕“手机助力农产品线上营销”主题,大力推进手机应用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 

线下培训:积极发动益农信息社和相关企业在村镇的服务网点开展培训,做到社(站、点)外有宣传、社(站、点)内有活动。

具体可以向当地农业部门咨询。

对外经贸大学教授李长安表示:“随着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已基本普及了互联网,手机也不像过去那样是个稀罕物。农民手中的手机,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通讯工具,还可以变成发家致富的工具。手机可以让农民了解最新的农业动态,把握最新的农产品价格信息;手机可以帮助农民实现网上购物、支付和农产品销售,在生活便利化的同时,大大拓展了农业生产和销售的渠道;手机还能够帮助农民实现创业梦想,通过微商、开淘宝店等方法,实现自己的‘老板梦’。”

希望大家学好相关技能,真正让手机、互联网成为发展生产、便利生活、增收致富的好帮手。


  


图文素材来源于三农中国、中国政府网、农业农村部网站、人民日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侵权,请联系后台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