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湖社区 首页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分宜镇】 打造经济龙头镇 建设宜居宜业城

 改革开放以来,分宜镇围绕打造经济龙头镇、建设宜居宜业城总体目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一任接着一任干,一茬接着一茬拼,主动对接分宜工业园区,突出“服务项目、服务城区、服务农村”三项服务,实施“党建示范工程、城乡一体化工程、平安和谐工程、民生幸福工程”四大工程,推进“工业强镇、农业稳镇、商贸兴镇、文化活镇、生态绿镇”五大战略,全镇各项事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为全县建设新时代“分外宜人地 天工开物城”贡献自己的力量。

服务项目建设  打造经济龙头镇

历年来,分宜镇坚持以项目建设作为扩投资、调结构、促转型的重要手段,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财政收入由1986年的75.6万元,迅猛增加到2017年43087.5万元,30年间增长560多倍,一般预算收入由1998年的784万元发展到2017年的34474.6万元,近20年间增长40余倍,镇域经济常年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纳税额稳坐全县各乡镇头把交椅,质量与效益得到“双提升”。

招商引资,引进优质项目落地。招商是项目建设的首要环节,分宜镇坚持以招商引资作为优化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十一五”以来,按照“既要数量,更要质量”的招商理念,围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产业招商,推动产业纵向链接,推动镇域经济向纵深发展,向绿色生态环保转型;

落实责任,协调服务项目建设。分宜镇围绕县委、县政府重点工程、重点项目的工作要求,创新协调机制,强化日常调度,全力做好县城重点项目和重大工程的各项协调服务工作。进一步完善服务重点工程(项目)奖惩办法,明确领导和相关村的蹲挂点干部都是相关责任人,“定任务、定责任、定时限、定奖惩”,明确职责,责任到位,确保项目引得进、早建设、早开工、早投产。先后顺利完成江锂科技(江西雅保)、德佑光伏、科陆光伏等一批市、县重点工程的征地搬迁任务,奠定了如今工业园区用地基本格局,为把园区打造成为我县经济发展“主战场”,推动全县经济转型做出重大贡献;

主动作为,争取项目促进发展。在强力服务县重点项目建设的同时,向上争取更多的项目和资金支持,以项目建设引领全镇经济发展。积极主动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衔接,及时掌握政策动态,光伏发电、小农水、新农村建设、水库移民、池塘村4500亩土地平整项目、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池塘村布上组整体搬迁)、电厂炭库综合利用开发、水北金矿废弃地复垦复绿、芦塘泉保护治理等一批民生项目顺利落地完成后,推动镇域经济驶入快车道。

服务县城建设  建设宜居宜业城

作为城区所在地,分宜镇牢固树立“服务县城”理念,狠抓土地要素保障,积极发展县域经济,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积极将分宜镇打造成为经济支撑有力、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齐全、人居环境优美新城镇,全镇经济辐射力和资源承载力越来越强。

强化土地要素保障,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历年来,为保障县城内改外扩综合路网等用地需要,分宜镇积极配合县有关部门抓好县城近郊集体土地征地拆迁和施工维稳工作。在分宜镇的有力配合下,一批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建成,县城北环路、清宜公路等进出县城主次干道的拓宽改造工程方便群众出行,北大门景观、城市雕塑工程、钤山东路亮化工程,突出分宜历史文化,提升城市品位;建成第二水厂、城区排雨排污管渠、龙须沟污水治理,保障县城用水和污水处理;建成钤山公园、万年湖湿地公园、青山公园等则成为县城居民休憩的好去处;保障房建设,城中村、棚户区、社区老房危房改造、小街小巷改造等实际成果惠及群众,城市形象大为提升;城区集中建设面积由1995年的4平方公里增加到2017年的 14.2平方公里,20余年间增长3倍以上,民生事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利用区位资源优势,对接县域经济发展。分宜镇积极对接县城建设和工业园区平台,立足县域实际,发展特色经济,加快培育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低门槛加工型家庭型企业,吸纳几万名农民和下岗职工在城就业;大力支持房地产、建筑业发展,满足城市居民对基本住房需求;发展汽车销售、二手房交易、物流仓储服务业、零售业、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改善居住、生活和工作条件;积极对接国内矿产贸易,搞活金融、股权市场,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创新创业,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产城融合效益日见成效;

提升城市管服水平,建设和谐宜居城市。所有城市社区建成数字化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和建设“一站式”服务大厅,整合卫计、人社、民政、工会、残联等管理职能和服务资源,将为民办实事、数字化网格化管理和公共民生服务覆盖全部社区;社区服务用房、办公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社区文化服务中心、阅览室、棋牌室等成为社区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通过在职党员回归社区建立志愿服务队的方式,引导党员参与敬老爱老、环境卫生、综治维稳、关爱未成年人等活动,为社区办实事、解难题;国家公共文化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文化活动队伍在社区全覆盖,业余文化生活精彩不断;全镇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氛围浓厚,先后涌现32年含辛茹苦撑起和睦大家庭的“最美家庭”黄春燕,30年来靠捡破烂抚养6名弃婴的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唐才英等全国知名典型。

服务农村发展  推进城乡一体化

作为农业大镇,分宜镇把服务“三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以“党建+”为载体,着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等五个振兴,全镇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强化农村党建,完善乡村组织。先后以“五星创评”、“先锋储绩”“先锋创绩”“三大工程”、“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三严三实”等为载体,大力推动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创新开展“六进六访入万家”主题活动和“找人我带你”、“有事我帮你”、“困难我扶你”等特色服务活动,推动党建工作与各项中心工作融合;各村选优配强带头人,吸引更多致富能手、返乡大学生等充实基层干部队伍,完善村民理事会在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以及村务监督等在村民自治中的作用;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成绩突出,2010年4月,时任中央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沈跃跃在我县调研时,对分宜镇水北村党建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壮大乡村产业,服务群众增收。推动土地流转,完善农业基础设施,目前全镇土地流转率70%以上,高标准农田建设率90%以上;实施“五千工程”(千亩水果、蔬菜、中药材、水产养殖、特色花卉基地),坚持“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一河二线三园”(一河:袁河两岸;二线:沪昆高速、清宜公路两线;三园:特色种养园、观赏花木园、休闲农业园)产业发展格局初见成效。以介桥历史文化古村游、芦塘角元两村油菜花和龙舟赛观赏等为代表的乡村游项目,成为全县居民的休闲好去处;

加强环境整治,推进生态保护。整镇推进清洁工程,通过村庄环卫保洁达标和垃圾集中处理,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日产日清,生活垃圾收集率达100%,卫生环境优美的村委会达95%;下定决心关闭影响环湖生态环境的采石场,强力推进“保家行动”,全镇畜禽养殖场全部拆除,率先在全县实现全域禁养,山塘水库、龙须沟两侧精养鱼塘全部退养;全面启动“蓝天碧水”行动,完成环仙女湖一至三期整治工程,实现95%以上沿河村庄污水处理无公害化。

整合各类资源,惠民生办实事。分宜镇以“党建+颐养之家”为载体,在全县首创并率先实现颐养之家行政村全覆盖,同时不断探索运营新模式,探索出多途径保障服务用房、多渠道筹措运行资金、探索“1+N”送餐模式;镇、村两级村级民事代办常态化,印发《便民办事一本通》,推出28项服务内容,群众不出家门口,就能办好所办事情,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持续推进“百万树木进村入户工程”,进村进组道路基本做到绿化、美化、硬化,全镇森林绿化率显著提升;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通过统一思想、规划先行、资金保障、建管结合、整体提升等关键措施,大力实施“七改三网”、“8+4”公共服务配套项目,优先在公路、铁路沿线安排新农村建设点,力求一村一景、一村一特。站前村香竹坑“农民别墅群”示范点、芦塘村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庄等典型市内闻名,全镇新农村建设完成率达85%;

建设精神文明,助力文化振兴。全镇上下大力推进思想文化工作建设“十个有”工程,农村精神文明开创新局面。全县仅有的两个“全国文明村”水北村、站前村,均位于分宜镇;“党员示范、群众参与”模式的农村志愿服务队伍在全县率先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并与“保家行动”、拆“三房”等各项重点中心工作深度融合,深得各界欢迎;各村因地制宜,打造自己的志愿服务活动品牌,新村村开办“四点半课堂”,关爱留守儿童,助力健康成长,特别是介桥村严兴河老人创办“钤阳书院”,为村里100多名孩子传授书法版画技艺的事迹,成为分宜乡村文化复兴的一道靓丽风景,并被中央、省市级媒体报道,受到社会好评。

文章来源:县融媒体中心 卢伟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