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到手机,带走继续看!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
在手机继续浏览本文,也可以分享给你的联系人。
在手机继续浏览本文,也可以分享给你的联系人。
中风9小时,取栓后又能下床走路了
南京总医院最近接诊了一位50多岁的急性脑梗患者,被送到医院时已发病9小时,出现意识障碍、行动受限、不能言语。以往这类患者错过了溶栓时机,只能保守药物治疗,等待他的可能就是半身不遂。可南京总医院医生检查后判断,患者仍有打通血管的机会。该院神经内科主任刘新峰介绍,患者到达医院后CT检查显示症状很重,但还是有“不匹配”,也就是说,梗死周围组织依然还“活着”,有救的希望。经过与家属沟通,决定立即开通血管,患者第二天早晨就能够下床走路了,要以前可能就瘫在床上了。刘新峰所谓的“不匹配”,是指脑梗患者的脑部梗死组织周围还有很多频临死亡但有机会救活的脑组织。
南京4个病亡者1个死于脑血管病
虽然世界上每6秒钟就有一人患上脑中风,然而对于大众而言,中风远不如癌症让人为之色变,但是中风的致死率却早已超过癌症。记者从南京市疾控中心获悉,2017年,南京人死亡单病种排序中,脑血管病成为排名第一的死亡杀手,每4个病亡的人中就有1人死于脑血管病。
“既往研究和指南都推荐卒中发生后6小时内是治疗的黄金时间,超过6小时,则错过治疗时机,脑细胞已发生不可逆性坏死。但美国研究团队的新发现,教会医生选择、判断哪些患者在发病超过6小时后仍有救治机会,这将帮助更多脑梗患者摆脱瘫痪的命运。”刘新峰告诉记者,6小时后能不能再进行取栓治疗,目前判定方法包括影像学、核磁共振的灌注成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