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园路街道 首页
40岁以上90%的人脾衰百病从生!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舌头的变化是脾的外在表现:舌苔白厚,看起来滑而湿润,则说明体内有寒。

脾衰的严重程度盛于心衰,脾衰严重时看文字只看到两行,大脑会极度疲劳,整日想昏睡,与人交谈,只听到一、二分钟,大脑会一胀,随即大脑一片空白,对方谈什么,全然没听见,紧接着昏昏沉沉、血糖高、身体易疼痛、疲劳至极、全身不舒服、男人阳痿、女人性冷淡... ...

一、脾——推动生命循环的第一能量马达很多人对肾虚很了解,但对于脾虚、脾弱却知之甚少,其实脾虚比肾虚更加可怕,为什么?现在就给大家分析下!

通常人们认为:生命的动力源头源于心脏。其实躲在暗中的脾,才是生命的动力源头,它才是推动全身循环第一动力,其次是肾,再次是肝,因此心脏并非生命的动力源头,没有被人看得起的脾,才是推动生命循环的第一能量马达。

细心的妈妈都知道,婴儿出生落地时,哭的声音特别响亮,音讯可以传得很远,为什么可传得很远?其主要力量就是源于脾。然而现实中许多西医医师,从来就没拿着脾当回事儿,说摘除就摘除,完全不知道脾在全身的重要性。其实,脾不仅是全身的能量马达,同时也是杀菌灭毒的航母级消毒器,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脾比肾还重要。

二、脾衰会有哪些现象?

有句话:“脾胃一伤,则五脏皆无生气”,就是说脾胃对五脏有很大的影响,脾胃运化功能健旺,则气血充盈,营养五脏;脾胃受损,则气血生化之源亏乏,影响五脏。

人出生后,脾就是那二小片,一直长到十八岁成人,也还是那么大小,始终没有变化,生长的动能全靠脾的能量供给,只有年龄增长时,脾才稍稍增厚。到五十岁时,我们的脾内已经呈蜂窝状,其中已无实质能量了。如果将脾再次填实,肾水自然就会升入头部,人就有回到年轻时期的感觉。脾衰则力不从心,记忆力差,思维与反应迟钝。头晕的源头在于后脑发空,是脾虚的问题。脾衰时,全身瘫软无力,又说不清,道不明,往往被误认为是阑尾炎。脾有问题易引发心脏病、脂肪肝、特别容易感冒、脾虚会导致肾虚、脾气不足会发胖或瘦等等。

三、脾胃生病的起因:

(1)、脾胃四怕:生、冷、撑、生气

生冷的食物,如各种冷饮、生的蔬菜水果等,会带着寒气进入身体,最容易伤及脾胃。此外,脾胃最怕撑,饥一顿,饱一顿对它伤害最大。胃生病大多和人饮食不节制有关,脾生病则与人过度劳累有关。肝与脾胃互相影响,须先养好肝才能解决脾胃的问题。

(2)、肝不郁,则脾不虚

肝不郁,则脾不虚,大家都知“茶饭不思”“气饱了”,其实形容的都是肝脾不和的故事。常有病人告诉我,吃完饭还觉饿,但肚子是鼓的,吃胃肠药不管用。其实,这往往和工作压力太大有关,或情绪不好导致肝郁气滞有关,生气动怒忧思郁结,会导致肝气不疏,横逆克脾胃,导致腹胀气滞,胃脘不适诸多病症。

要让脾健康,就要养肝柔肝,顺畅肝的气机,让肝气可以正常疏泄,这样肝木与脾土处于和谐关系。因此说,养脾就要控制自己的情绪,永远不要发怒,尽量减少发脾气,这是舒肝养脾的一个重要因素。

(3)、胃以通为补,脾以健为运

现代城市人,普遍吃的多,运动少,工作压力大,心情抑郁多见,容易导致痰湿内滞,

直接的结果是体重易超标。因此说,对于痰浊偏重的人,用补法不如用通法,通降阳明,泄去浊毒,最利于健康。不少人有体会,平时喝萝卜汤,或吃炒香的莱菔子粉,即觉舒服。痰湿偏盛的人以消食通腑为主,千万别滥吃补药或营养品,以免壅滞气机。

(4 )、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

《临证指南医案》说: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灵枢-决气》说:胃满则肠虚,肠满则胃虚,更虚更满,故气得上下,五脏安定,血脉和利,精神乃居。

故神者,水谷之精气也。可见饮食充足,同时机体气化功能正常,便能很好地将其转化为精气,化生为血而濡养于神,于是人的神气充沛,生气勃勃。

四、肝藏血,脾统血,肾藏精,精血相生

脾衰的严重程度盛于心衰,脾衰严重时看文字只看到两行,大脑会极度疲劳,整日想昏睡,与人交谈,只听到一、二分钟,大脑会一胀,随即大脑一片空白,对方谈什么,全然没听见,紧接着昏昏沉沉、疲劳至极。许多人都听过“虚不受补”这词,“虚不受补”的要点就落脚在脾上,大病的最终结果是脾受到损伤。因此脾衰比肾虚更可怕。肾水足则脾有力量,寒湿不在。肾水亏则脾衰,则形成寒湿。脾脏湿,肾脏燥,最终演变成心寒、脾寒、胃寒、肝寒、肾寒和脑衰。

五、中医学认为:人体的一切精神意识、思维活动,都是脏腑生理功能的反应。脏腑之间相生相符,就如一个运转的机器,各个零件达到平衡才能运转,身体好就成功了一大半。   

女性的月经问题大多跟脾虚有直接关系!脾衰听起来很可怕,往往大病,就是被自己的不在意惯出来的。这里灸一下,脾好更年轻!取穴:足三里、三阴交、中脘穴、脾俞穴、太白;方法:灸法或扎针或按揉等,坚持每日一次,每次每穴15分钟,以皮肤潮红为佳,坚持一段时间,效果相当显著。

(1)、上腕、中脘穴、下脘、神阙

促进经气运行,提升胃功能,消眼袋,提升肤色。

(2)、足三里、丰隆穴

为回阳九针穴之一,是胃腑疾病和人体强壮要穴;具有培肾固本,行气活血,补虚益损。

(3)、三阴交、血海穴

具有:健脾补血、活血化瘀。

(4)、脾腧穴、胃腧穴

具有:利湿升清、健脾和胃、益气壮阳。

(5)、 太白穴、大都穴

属脾经上的原穴,也是补脾大穴。

六、四招养好脾胃

对于脾胃问题,“三分靠治,七分靠养”,为大家推荐几个最为简单易行的养脾胃小方法,养好脾胃,想胖就胖,想瘦就瘦!

1、常揉腹

腹部是六腑的所在部位,其共同生理功能是饮食的受纳、消化、吸收与排泄,做好腹部保健,可以加强消化系统功能,防治肥胖、高血压等。

做法:先搓热双手,然后双手重叠,置于腹部,用掌心绕脐按顺时针方向,由小到大转摩36 周,再逆时针方向由大到小绕脐摩36周,有增加胃肠蠕动、理气消滞、增强消化功能和防治胃肠疾病等作用。

2、吃山药

山药可是个好东西,既保养健康又有美容作用。但山药最好心买铁棍山药,刺儿比较多比较硬的,蒸着吃炒着吃,或者熬粥喝都可以,平补脾胃的效果最好。

山药与其他滋补食物所不同之处在于,它滋而不腻,其他食物滋阴多了就湿,湿多了就能化成热。但山药不会,它不热不燥,为平补脾胃的良药,尤其是对五脏气血的虚损补益效果绝佳。山药常被用来治疗脾胃虚弱、倦怠无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3、揉鼻头

每次揉鼻头20分钟左右,能改善胃胀气等症状。

4、药膳食补

(1)、用陈皮

对于脾胃虚弱的人,最好厨房里常备陈皮。俗话说“一两陈皮一两金”,陈皮是一味常用中药,具有理气、调中、燥湿、化痰等作用,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寒等病症。

因此,在烹调荤腥膳食时适量加入陈皮,既可以借助陈皮的芳香之气除去肉食的腥膻气味,增加菜肴的香味以增进食欲,又可充分发挥陈皮理气和胃、芳香醒脾、祛湿化痰的药效,减少痰湿和肥甘厚腻对脾胃的伤害。

(2)、喝姜汤

针对畏寒、脾湿的患者,可以喝姜粉加红枣、红糖煮的水,明天早上喝一次,连喝一个月。

(3)、喝四宝

制作方法:莲子肉10克左右,山药要20克,薏米仁要30克,芡实10克左右,加一两把大米熬成粥,早晨吃一碗,晚上还可以再喝一碗。

坚持吃四宝粥一个礼拜,基本上就能看到成效,有的要半个月,脾胃慢慢就好起来。

除了吃四宝粥以外,还要注意脾胃特别怕冷,怕湿,也怕撑,怕甜,所以说不要着凉,不要吃得太多,不要吃得太甜,潮湿的地方要少去,另外酒要少喝,辣要少吃。

在心肝脾肺肾这五脏中,脾号称“后天之本”,脾胃之气受伤,各种疾病也就由此而生。难怪自古以来,中医有“四季脾旺不受邪”说法。如果一年四季,都能够保持脾脏健康,那么就可避免所有的外邪,可以很好地保持健康与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