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王镇 首页
海水稻今年将首次在全国大范围试种

“以前我们讲保障粮食安全,一条途径是在保证18亿亩耕地红线的基础上,通过科技进步来提高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现在我们又找到了另一条途径,那就是通过扩大耕地面积,在原本不能种植粮食的盐碱地上种上海水稻,以此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5月27日,在2018年国家耐盐碱水稻区试启动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在谈及海水稻与粮食安全时说。

袁隆平

海水稻是耐盐碱水稻的的形象化称呼,是在海边滩涂等盐碱地生长的特殊水稻。1986年,被称为我国“海水稻之父”的科学家陈日胜开始长期在湛江市研究、推广它,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参加研究则大大提高了相关工作受重视的层次。

去年9月28日,由袁隆平领衔的技术团队培育出的最新一批海水稻,在位于青岛市李沧区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的海水稻田实地测产,结果最高亩产达到620.95公斤

在27日的启动会上,袁隆平坦言,国家要发展,城市要扩大规模,新建机场、高速公路、高速铁路都需要用地,至于未来能否保住18亿亩的耕地红线,尚是一个未知数。正在这一背景下,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展耐盐碱海水稻的意义显得尤为重大。

“全国60%以上的人以稻米为主食,提高水稻的产量,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袁隆平说。

袁隆平预测,我国有十几亿亩盐碱地,其中有1-2亿亩能种上海水稻,如果按照最低要求亩产300公斤来计算,就能多产300亿公斤粮食。“300亿公斤稻谷是什么概念呢?这相当于湖南省全年的粮食总产量,要知道湖南作为一个粮食大省,每年包括水稻、玉米、小麦等作物的产量加起来是300亿公斤。这300亿公斤除了供应本省的人口之外,多余的还用来出口。初步算下来可以多养活8000万人口,比法国的人口还要多。”袁隆平说。

盐碱地

而放眼世界,全球有142.5亿亩盐碱地,亚洲有48亿亩,占全球的1/3以上,开发利用盐碱地对保障世界粮食安全同样有着重要意义。袁隆平曾表态,水稻是改良种植盐碱地的首选粮食作物,海水杂交稻能够利用盐碱地大幅增产粮食,这方面的技术正趋于成熟。

“海水稻研究自启动以来取得了很大成就,2016年海水稻的亩产最高可达500公斤,2017年经过小面积测产,有试验品种的亩产达到了621公斤,这对全国的水稻生产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主任李继明在对2017年国家耐盐碱水稻区试总结时表示,研发中心从海南南繁基地的上千份海水稻材料中挑选出了176份优良品种,今年将首次在全国不同类型盐碱地上进行大范围试种。

李继明称,今年试种的地区涵盖五大类型盐碱地,其中包括新疆喀什的干旱半干旱地区、黑龙江大庆的东北苏打冻土盐碱地、山东东营的环渤海盐碱地、青岛城阳的滨海小流域盐碱地类型和浙江温州的东南沿海新生盐碱地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