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社区 首页
23年的期盼:崔巍,你在哪里?

张秀珍夫妇张秀珍夫妇


崔巍留下的纸条崔巍留下的纸条


崔巍崔巍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要去闯一闯。有一天,我会回来的,你们不要伤心,不要找我……”23年前,乌兰察布市兴和县年仅19岁的崔巍留下一张纸条离家出走,从此杳无音信。崔巍的离开让这个家庭彻底乱套了,为了找到他,他的父母几乎跑遍了全国。“寻找儿子成了这些年支撑我活下去的唯一信念,我想他总会回来的。”3月20日,崔巍的母亲张秀珍固执而笃定地对记者说。时隔20多年,儿子崔巍的离开依旧深深地刺痛着这位母亲。

  因家庭不睦出走

  “爸、妈、姐,你们好。对不起,请原谅我的不辞而别,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要去闯一闯。有一天,我会回来的,你们不要伤心,不要找我。我爱这个家,愿这个家变得安稳幸福。不孝儿子小冬(崔巍的乳名)”。这是崔巍23年前离家出走时留下的纸条。3月20日,记者在乌兰察布市兴和县电力小区张秀珍家采访时看到,这张纸条因为年代久远已经泛黄,上面还有不少水渍和烟头烫过的痕迹,但是依旧保存完好。

  谈到崔巍离家出走的原因,张秀珍一家人又一次湿润了眼眶。张秀珍和丈夫崔文仁膝下有一儿一女,崔巍比姐姐崔娟小两岁。在外人眼中,这本应该是一个幸福的家庭。但是在崔娟的记忆中,尽管衣食无忧,可是她和弟弟从小到大过得并不快乐。

  “我爸以前酗酒成性,一喝醉回来就和妈妈吵架、打架,摔桌子砸板凳,我和弟弟几乎就是在这种叮叮咣咣的吵闹中长大的。1994年12月22日,那天下着大雪,爸爸又一次喝醉酒回家和妈妈吵架,弟弟上前劝说,反被爸爸一顿斥责。”崔娟告诉记者,她永远记得那一天,崔巍在被爸爸斥责后就把自己关在了卧室里,过了很久,他出来向妈妈拿了260元,称要去集宁市(现集宁区)教育局取学校的派遣证,没想到,这一走就再也没有回来。

  同年12月26日,崔巍离家几天未归,一家人这才发觉有些不对劲儿,急忙发动亲朋好友外出寻找。他们赶到当时的集宁市教育局才知道崔巍压根没有去取派遣证,后来在兴和县崔巍的一个同学处,他们终于打听到了崔巍的消息,当时崔巍已经离开了,临走时只留下一个书包让同学帮忙转交给父母,纸条就是在书包里找到的。

  父亲性情大变

  “北京、上海、杭州、无锡、湖南、西安……为了寻找儿子,我们已经不记清跑了多少大大小小的城市,只要一听到有崔巍的消息,不管有多远都立刻动身去找。在车站、地下通道、天桥、大街小巷,只要看到流浪汉和乞丐就跑过去辨认。”张秀珍苦笑着说,她已经记不清这20多年是怎么熬过来的。张秀珍的头发很黑,一种看起来不真实的黑,她说其实早在崔巍最初离开的那几年就白了,可为了让儿子见到她能一眼认出,她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去把头发染黑……

  崔文仁脸上的皱纹如一道道沟壑刻满了沧桑,几年前还患了脑梗,半个身体不受支配,一度说话都不太利索,在儿子离家出走和病痛的双重打击下,这位年逾古稀的老人身体每况愈下。23年里,他的每一天都在自责与愧疚中度过。从崔巍失踪那天开始,崔文仁的性情大变,不但彻底戒了酒,还变得沉默寡言。

  “我……对不起……儿子,对不起……这个家啊。”崔文仁很吃力地说,他一边说一边呼哧呼哧地直喘气,放在一侧的手不住地在颤抖。

  “要不别找了。”有人这样劝他。每每听到这句话,崔文仁的眉头就会锁起来,他知道,这句话的另一个意思是“崔巍可能死了”。可崔文仁和张秀珍不愿放弃,依旧固执地坚持寻找,崔文仁以前常说的一句话是:“做父母的,哪有不管自己孩子的道理,眼下没有坏消息,就说明儿子还在。”

  母亲落下腿疾

  每次出门找崔巍,张秀珍都带着儿子留下的纸条和他的照片,小心翼翼地放在一个夹子里,然后揣进兜里,这是崔巍留给这个家最后的一点讯息,他们异常珍惜。在兴和县周边几十里、几百里之外的镇子、城市,他们一次次凑到陌生人身边,指着照片询问:“你见过这个人吗?这是我儿子……”

  在寻找崔巍的过程中,来自无数陌生人的信息一次次温暖着这个家庭。

  1997年,崔巍失踪3年后,这个家庭一度看到了希望。当时一位老乡称他在北京街头偶遇过崔巍一次。一家人随即连夜赶到了北京。然而,偌大的北京城,找一个人如同大海捞针一般,他们去到车站、汽车站,跑遍了大大小小的公园、广场、旅游景点,哪里人多往哪里去,可依然没有看到崔巍的身影。在北京逗留了一个多星期,钱也花光了,幸亏遇到一位好心的女士资助了他们300多元,才买了车票回家。

  2011年,张秀珍突然接到一个来自广东清远的电话,电话是一名中年男子打来的,他在电话中询问:“你们是崔巍的家人吗?是不是在找崔巍?”当得到肯定的答复后,这名男子便挂断了电话。等张秀珍回拨过去,电话已经关机了。再以后,这个号码便成了空号。尽管与提供线索的人失去了联系,但这个电话却又一次给了这个家庭希望。张秀珍和丈夫决定亲自去一趟,就这样,两人乘坐火车奔赴千里之外的广东清远,在大街小巷一连徒步寻找了十几天,到了人多的地方就拿出照片凑过去问:“见过这个人吗……”在路人一次次的摇头中,一家人再次陷入深深的绝望。

  从清远回来后,张秀珍落下了腿疾,疼痛一度让她无法下地走路,但比起身体上的疼痛,儿子的离开更加让她痛彻心扉。

  “弟弟, 你的怨气该消了吧?”

  崔巍离开后,照顾父母的担子便落在了姐姐崔娟一个人身上。看着父母渐渐老去的身影,想起逢年过节父母拿着弟弟的照片偷偷抹眼泪的情景,崔娟既心疼又无奈。 

  崔娟和崔巍都毕业于内蒙古电力技校,学习的都是无线电专业。在崔娟的记忆中,弟弟性格内向,不爱说话,但是非常要强,在学校的时候学习成绩很好,还经常帮助身边有困难的同学。她怎么也想不到,那个帅气又热心的弟弟竟然这么狠心,一走就是20多年。“自从弟弟离开后,我们家就失去了往日的欢声笑语,父母已经老了,找弟弟的责任就落在了我的肩上。我希望能早日找到他,可是中国这么大,茫茫人海,我去哪里能找呢?”说到这里,崔娟有些哽咽。

  在结束采访时,崔娟对记者说,她希望通过《北方新报》向弟弟说一句话: “弟弟,如果你看到这篇文章请速与家人联系。这么多年过去了,你心里的怨气也应该消了吧?家中父母姐姐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你,这么多年从来没有停止寻找你的脚步。弟弟,即使你不想回来也没有关系,只要给我们打电话报一声平安就行。”

  【记者手记】

  “儿行千里母担忧”,一句话道出了父母对离家在外儿女们的深深牵挂。本报特别在此呼吁,如果您见过崔巍,或者有他的相关线索,请速与本报或者他的姐姐联系,联系电话:0471-6651113、15848469798。

  从未放弃寻找

  “崔巍,男,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人,出生于1975年1月18日,身高172厘米,偏瘦,离家时留的是中分,性格内向,非常要强。于1994年因家庭琐事赌气离家出走,至今杳无音讯。望知情者提供有价值的线索,劝其回家。”在中国失踪人口档案库,这样记载着崔巍的信息。

  “我就想在有生之年找到儿子,哪怕他不愿意回来,至少让我知道他过得好不好。”65岁的张秀珍一边翻看着儿子的照片一边抹眼泪。在崔巍刚刚失踪的那几年,这位固执的母亲寻遍了儿子曾经的同学、老师,把儿子的照片印在A4纸上,在路上逢人就发,在周边大大小小的镇子、村落的外墙、电线杆上不知贴了多少张寻人启事,发动所有的亲戚朋友在北京、安徽等地寻找,却都杳无音讯。

  23年里,张秀珍一直没有放弃寻找儿子,只要听到哪里举办寻亲大会,她和丈夫便不远千里跑去参加,从那些失踪人口中挨个辨认,只为能寻到儿子的身影。后来,她听到张宝艳的宝贝回家亲子网、沈浩寻人网帮助很多人找回了失散的亲人,又去网站寻求帮助,然而依然没有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