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仓村 首页
画家陈海安:愿把一生所藏献给家乡汨罗

汨罗时刻报道(记者 谢江)阔别家乡25年,定居北京的画家陈海安很少回到家乡汨罗。这次,他回来了!白水镇政府干部带着他绕白水一圈,看西长花海,游闵家新村,最后,陈海安的目光停留在越江村——这里有山有水,还有他少年的记忆。他的心里有一个计划:在越江村建个艺术馆,把自己一生所藏从京城搬回家乡。

越江的少年,清华的学子

“少年时期,我一口气从水库这头游至那头,一个小时靠岸,那是最快乐的时光。”说起家乡的故事,陈海安念念不忘的就是越江村的大水库。他16岁以前的时光,都留在了白水越江村。

陈海安(右二)和白水镇干部就艺术馆项目洽谈后合影

陈海安的人生履历其实也简单:16岁那年,从越江村出发,跟着父亲到了汨罗轧钢厂;十年后,26岁的他去了北京,开始了“北漂”,后来考上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成为了一名高级建筑装饰设计师,国家一级美术师。2000年后的十年里,他师承大美术家张仃先生。

“京城是心中的向往。”今年51岁的陈海安如今住在燕郊,成为一名职业画家。他说,“这条艺术之路,不知不觉就是一辈子。”出版了7本专著的他,被央美教授、美术家周令钊先生赞为“青年画家中的杰出代表”。

得张仃真传,专攻焦墨画

陈海安告诉记者,他这辈子最大的财富,就是拜张仃老先生为师,让他这个农村少年得以步入艺术的殿堂。

陈海安为恩师张仃画像

说起张仃先生,首先他就是新中国开国首席艺术设计家。全国政协会议、会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国大典、第一批开国大典纪念邮票等一系列关乎国家形象的重大设计,均出自先生之手;他还曾受周恩来总理邀请,和梁思成、林徽因、周令钊等一起参与国徽设计。上世纪八十年代,张仃先生担任了中央美术学院院长;1999年学院并入清华大学后,老先生复出,担任美术系第一工作室博士生导师。老先生后期创作多以焦墨作山水,笔力遒强,构图豪放,画面空灵,别树一帜,并将其发展成一套完备的艺术语言,开创了中国山水画的崭新风格,被称为20世纪中国的“大美术家”和20世纪中国美术的“立交桥”。

张仃先生赠予陈海安墨宝:书通天地人,寂寞百年心

2000年,陈海安成为张仃老先生的关门弟子,获得老先生真传,也陪伴了老先生人生最后的十年时光。“水墨为其肉,焦墨为其骨。”十年来,老先生对陈海安谆谆教诲。尽管在当代美术界,焦墨画显得曲高和寡,可是陈海安乐在其中。“转眼间,先生离开已经8年了。”陈海安的心中有着无限的追思,“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走遍万水千山,归来仍是少年

艺术永远在路上。这些年,陈海安走遍了世界各地,如今很多时间都在国外。谈及回到家乡建艺术馆的设想,他说,还是源于一种对家乡的情感,少年的初心。

陈海安作品:风帆掩映画图中

最初找到他的,是他儿时的小伙伴,如今越江村的村支书宋兵权。“后来,镇政府也表达了欢迎回家建馆的意愿,我就回来了。”

陈海安作品:汨罗江畔新市街码头

踏上家乡的山水,少年的记忆渐渐打开。“望得见故乡,留得住乡愁”。和镇政府干部一番彻谈之后,他的心里有了一个计划:先在越江村水库周边建一个艺术馆,把自己半辈子的作品和艺术藏品通通搬回馆里,然后在艺术馆的周边再建一个图书馆,拉上几卡车书来供家乡少年阅读。此外,他还设计在艺术馆里做一个书画展厅,为汨罗及周边县市书画艺术家免费办展;同时也将设计一个容纳500人的艺术讲堂,为家乡的孩子走艺术之路埋下种子……

当问及艺术馆的落地时间,陈海安回答:回京后他将马不停蹄开始总体规划设计,期待不久的将来,可以在家乡圆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