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墩镇 首页
淮安:好水好土好生态 做绿做特做品牌

 “淮安大米”“洪泽湖大闸蟹”“淮安茶馓”“涟水捆蹄”……说起淮安食品产业发展,不得不提这些响当当的特色农产品品牌,这是食品产业发展的根基。

  近年来,随着我市特色农产品培育推广力度不断加大,一批优质特色农产品走出淮安,叫响全国。2018中国(淮安)国际食品博览会召开在即,我市特色农产品将迎来更大的展示舞台和新的发展机遇。食博会举办之际,记者对我市特色农产品培育发展情况进行了采访,探寻淮安特色农产品的独特魅力。

  “淮水润良田,鲜美传千年。”正如我市“淮味千年”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宣传语说的那样,淮水流淌,滋养着淮安良田沃野,为淮安农产品生产提供了优良的土壤。据介绍,我市耕地保护任务714万亩,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为592万亩,其中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380万亩。目前,设施农业面积约126万亩,设施农业比重达17.79%;全市拥有3个国家级农业园区平台(淮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级农业创业园淮阴台湾农民创业园、洪泽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11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拥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47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88家。

  好水、好土、好生态,让淮安成为优质农产品的集聚地。全市粮食种植面积990.57万亩,单产472.01公斤,总产93.5亿斤;蔬菜播种面积145.65万亩,产量393.05万吨。全市水产养殖面积73.06万亩,水产品总产量25.95万吨,其中鱼18.38万吨、河蟹2.24万吨、虾类4.15万吨,渔业总产值115.2亿元;全市果树种植面积13.6万亩,产量13.1万吨。全市生猪存栏159万头,家禽存栏2424万只,奶牛存栏6029头。全年肉类总产量达36.66万吨,猪肉总产量23.72万吨,禽蛋总产量达9.27万吨,牛奶总产量达2.2万吨。

  丰富而优质的农副产品为我市农业产业特色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15年,市委、市政府出台“4+1”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增效发展意见,高位助推做大做强农业主导产业,一大批特色农产品随之巩固优势、创新发展。

  总体上来看,我市特色农产品呈现四大特点:品类多、支撑强、效应好和品牌响。从品类上来看,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好水、好土、好气候、好生态”资源优势,依托每年市财政5000万元“4+1”产业资金,支持扶持优质稻米、高效园艺、规模畜禽、特色水产和休闲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发展,因地制宜、重点培植了一批特色农产品,如“淮安大米”“洪泽湖大闸蟹”“淮安茶馓”“淮安红椒”“淮安黑猪”“涟水捆蹄”“金湖莲子”等,其中登记注册的特色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就有120件,数量全国设区市第一,覆盖到全市7个县区,“一县一特”、“一村(镇)一品”发展格局正在形成;获得农业部地理标志农产品8件,中国驰名商标6件,有效“三品一标”认证数过千,并因独特的区域特色、质量安全和口味风味,深受市场和消费者的青睐,特色农产品不仅“产得优”,还“销得畅”,带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从支撑上来看,至2017年底,“4+1”产业占农业总产值之比达79%,预计2018年将提高到80%以上,产业支撑现代农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根基更加牢固,特色农产品富民增收作用连年显现。从效应上来看,“盱眙龙虾”品牌价值近170亿元,常年养殖面积20万亩,从业人员20万人,先后培育千万和百万身价的“虾王”630多人,富民增收效应达百亿级。“淮安红椒”亩效益过万元,“稻渔综合种养”亩均增收2000元,“淮安黑猪”肉每斤高达80元,“淮安大米”年助农增收过亿元。从品牌上来看,为进一步树起打响淮安特色农产品品牌,实现“品牌兴农”、“品牌富民”,我市制订了全市农产品品牌战略发展规划,特别是今年3月15日在京对外发布了“淮味千年”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成为全省第二个市域公用品牌,找准了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方向,着力以“淮味千年”区域公用品牌为统领,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地理标志等特色农产品,满足人们优质化、多样化、个性化消费需求,提高“淮字头”农产品市场占有率。

  展望未来,在“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的时代背景下,我市还将从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特色种质创新、质量安全、项目支撑、市场营销等多方面工作入手,着力培育形成质量安全、生态绿色的优质特色农产品,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和食品产业发展,从而实现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