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城村 首页
Udacity:职业培训怎么样?就业才是硬道理

Udacity:职业培训怎么样?就业才是硬道理

美国时间11月11日,三大慕课平台之一Udacity获得贝塔斯曼领投的1.05 亿美元的 D 轮融资,正式宣告自己进入互联网学习领域的“亿刀”俱乐部。而更早些时候,小伙伴Coursera也宣布拿到了最新6110万美金的C轮融资。

早已让人绝望的MOOC吹起一阵暖风,把正在资本寒风中挨冻的创业者们拉回现实,我们突然发现两年线上线下的折腾,从O2O、拍照答疑摸索到AR\VR,最后还是要面对这样一个尴尬的状况:最原始的课程形态,依然在拿最多的钱。

你是在瞎折腾吗?

Udacity的起点是斯坦福大学教授AI的在线课程,Coursera的经历也差不多。最初,慕课平台的竞争主要是拓展顶级名校教学资源,这引起了一阵教育骚动,但是骚动之后,他们都发现彼此有一个共同的敌人“课程完成率”。

“完成率”是一个很神奇的敌人,他的幕后藏着最真实的人性。Coursera最早发布的4%完成的数字,可对标社会中勤奋自觉人群的比例。尽管慕课平台都宣称“完成率”对终身学习的在线教育没有意义,依然不能阻止这种形态在投资人眼中的掉价。克服人性,是MOOC面临最大的挑战。

Coursera选择的方法是继续扩充高校资源,并用“授学位”试图打破僵局,这对应国内的微学位。这确实是一个提高完成率的方法,只不过打通渠道、学位变现都存在不确定性。和政府合作有稳定性,但这实现起来并不容易。很多事,全球第一慕课平台Coursera可以做,其他人就未必,这是他值6110万美金的原因。

Udacity类似Coursera的尝试完败。2014年秋天,他选择和Coursera的理念分道扬镳,开始Nanodegrees项目,配合企业的招聘需求配置课程,把人才资源池做到了各家公司的大门口。美国电信企业AT&T作为第一家合作公司,首次在线招生过万,1000人完成了课程,大部分进入了AT&T工作。

此次尝试之后,Udacity从高等教育开始向职业教育转型,在过去他们积累名校教学资源,现在,拓展全球最影响力互联网公司成为重点。目前已建立合作的有Google, AT&T, Autodesk, Cloudera,Salesforce,Amazon, Facebook。

有了名企就业的职业资格,完成率的问题迎刃而解。Udacity在过去一年反败为胜,目前主要以IT技术为主,依靠企业标准设置的课程开始盈利。

Udacity最成功之处,在于打通了全球名校的教育资源与全球顶尖企业之间的共赢通道,他既不像Coursera一样阳春白雪做学术,又不像Udemy一样人人为师做职业培训,介于两者之间,他走通了一条路。

此次D轮融资过亿美金,验证了一条真理:慕课怎么样?就业才是硬道理。

最后,解决一个问题。国内是否有职业教育在线平台可以成为中国的Udacity?

目前,国内有可能的两类公司,其一是IT培训在线平台,其二是招聘类网站。

第一类的代表有极客学院、51CTO、麦子学院、萝卜网等,他们的特点是重培训,但并没有接上就业。尽管有一些公司宣称就业一条龙,但现实是你想招程序员,他们也表示无力推荐。而他们手里的用户资源,要么是大学生LEVEL不够、自投简历,要么是炙手可热的程序员还没出锅就被朋友转手。

没有企业目标,没有强目标驱动,用户学习就是面对零散课程、按需参与。非针对性、体系化的培训缺乏对优秀企业的吸引力,更要命的是,培训讲师的水平参差不齐,教学效果也没有办法衡量,毕竟一个程序员只要愿意写,一台电脑立刻上岗。

那招聘网站是否有机会向下延伸,为企业订制培训呢?手里没有教学资源…

第三条路,如果双方合作,就像Lynda和Linkedin一样?国内招聘企业实在不够争气,在线求职行业萎靡,与此相应的是,平台培训鱼龙混杂,质量难以保证,大型公司和在线职业培训的合作信任感无法有效建立,更别说合作。所以看起来顺水推舟的事情,反而重重屏障,挂满此路不通的牌子。

从这些角度分析,Udacity的未来反而明朗,优秀的模型和标准认证体系一旦建立,不仅是美国本土,通过企业合作开课,扩张全球市场的机会也很大。毕竟,除了语言障碍,最好的IT教育资源依然在美国。当然,国内的IT在线培训也各有各的活法,只是,要不要趟就业这条路,走这条路难度多大、价值多大,真要认真考虑考虑。至少目前来看,这个领域能像Udacity一样有价值的公司还没有浮出水面。

来源:腾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