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坪村 首页
空心化农村将何去何从


记忆里,曾经农村的热闹程度一点也不比都市差。虽然地方小了点,但是大街小巷会有很多人,有赶去农忙的、有走街串巷的、有坐街聊天的、还有嬉戏玩耍的孩子们……到了赶集的时候,那真的是十里八乡的人都来,做买卖的能把街道摆满,甚至摆到了小道上都没有地儿;赶集的人们看戏、看商品,妇女们看有什么时兴的衣服和饰品,男人们喜欢聚集在手表、五金、农具摊旁,棉花糖、玩具枪、套圈游戏等则对孩子们格外有吸引力,戏台边坐满了老人们,还不时的对出来的哪个大花脸指点一番。  


热闹的农村曾经离我们并不遥远,时光拨回10年前,很多农村就是这样的热闹与喧嚣,但也就是在那时,农村在细微之处的异动,却悄悄改变着农村的模样。那时的农村虽然热闹,然而逛街、赶集的却是中老年人,年轻人都出去上学和工作了;即使留在家,成长与网络时代、见惯了市面的年轻人也对逛街、赶集彻底无感了,就连年轻人爱去的游戏厅、网吧也没有了多少生机。以年轻人的离开为开始,由于人们种地的收入低廉,很多中年人也开始离开农村,一些发达起来的农民们索性在市区、县城买了房子,除了留在农村的年迈的父母之外,便彻底和农村断了联系。尽管国家在农村投入了很多,比如建设了很多公共健身器材,打了水泥路,宽带下乡也变得简单,但是依然改变不了农村正在成为空壳的现象。“外面像个村,进村不见人;老屋少人住,地荒杂草生。”是当下所有偏远农村的真实写照。不可否认,的确有一些挨着城市近的农村依然还是很热闹,甚至有所发展;也不能否认一些喜欢上农村生活的城里人和已经到城里的农村人,又回归到了村里;但大部分偏远农村,已经成为一具躯壳,甚至很多农村已经消失了。

    农村空了,房子闲置了,然而虽然有部分农民卖掉了宅基地,搬到了城里。但是绝大多数的农民的宅基地仍然闲置着,不愿退出也不愿意流转,这是受深入到中国人骨髓里的儒家文化的影响,在农村有一套房子就有一个根。不过,新一代搬到城里的年轻人,很多已经没有了这样的意识,很有可能再过十年,当老一辈人走了、现在的青年人步入中年的时候,农村售卖宅基地的风潮将会大规模的涌现。除了宅基地,还有农村的农田,农村的农田基本都是中老年人耕种,青少年除了会偶尔回家帮帮忙,已经不会留在村里边种田了;除了中老年人耕种之外,现在农村的很多农田由国家、企业或者个人通过出让资金的方式承包了,同时国家也出台了相关的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承包土地,达到百亩以上的还能够享受到补贴;这样让农村人的田地也获得了一份收入,不至于闲置,也有了大企业和个人发展的土地,可以说是一举两得的。  


  农村的年轻人都涌向了城市或县城,家里有钱的在父母的支持下安定了下来,有能力的也在城市扎下了根(但这样的年轻人很少,大部分都是普通人)。剩下的很多人,成为了漂一族,不论是漂在了北上广深,漂在了二线省会城市,还是漂在了村子所在的地级市,还是在县城里谋一份差事……国家有保障性住房的政策,很多省也有相关保障性住房的举措,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外来人口住房困难。但是进城务工人员是个庞大的群体,大多数人选择了租房,58同城、赶集网等网站给租房提供了方便,让很多进程农民有了居所。


  农村的空心化,农民进城务工,早已成为了趋势,很多媒体和专家对此进行了解读,但是如果不是有过农村生活体验的人,很难切身的感触到农村的转变。现在,国家在帮助农民融入城市,比如民政部出台了《关于促进农民工 融入城市社区的意见》,其中提到了落户、解决孩子上学等一系列问题,解决了进城农民的实际问题,对农民来说是一件好事。未来的农村,是否会彻底没落,未来的农民,将何去何从,这是上到政府、下到社会都必须思考的课题,作为一个个体,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来源:故乡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