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手机继续浏览本文,也可以分享给你的联系人。
对于贾跃亭的功过是非,我不想有太多的赘述,因为自从事情发生以来,已经有太多的分析与揣测,时至今日,关于他在美国的一举一动,都会在媒体的视野下暴露无遗,不论这一次的汽车事业结果如何,对于这个不忘初心的人,我都表示尊敬。所以说对贾跃亭,既不要在乐视红火时,将其捧死,也不要在其出现问题时,将其一棒打死。
贾跃亭不是一个最优秀的人,却是一个很实在的人。我想,在中国企业家受到争论那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没有一个企业家会像贾跃亭这样,对他的评价两极分化如此严重。
有人说,他是战略家,是引领时代的颠覆者,是继马云之后的最伟大造梦者,有情怀的创业先锋……
有人说,他是大骗子,大忽悠,画饼大王,下一个唐万新,乐视就是下一个德隆……
但或许,就像梁启超所说的那样:“天下惟庸人无咎无誉。”但凡有大作为的人,一般也是最有争议的那个人。别忘了,在马云还没成为今天的“马云”的若干年前,有多少人说过他是大骗子,是大忽悠……今天,他的每次演讲、语录,又被多少人争相分享、收藏,被多少人当神一样膜拜……
贾跃亭的悲剧是从他开始涉足汽车行业开始就有了苗头。2016年11月,贾跃亭亲口承认乐视面临资金链问题。从彼时起,乐视系项目如同踩到连环雷,丑闻不断。先是被曝出拖欠供应商款项资金链紧张后,股价大跌,在长江商学院的一群“同学”帮忙下,宣布获得6亿美元投资,让资金链趋紧的风波告一段落。而后又相继爆出乐视汽车工厂所在地美国内华达州财长“希望乐视不要再提建厂”,旗下并购的手机生产商酷派出现巨亏……进入2017年后,乐视的负面新闻从来没有停止过。素有上市公司终结者的人大知名学者刘姝威更是从财务上公开炮轰乐视,乐视的美国总部更是被人曝光一片荒芜。有媒体曾总结乐视过去一个月的主旋律,高层离职潮、跨国收购计划夭折、移动换帅、海外裁员卖地、供应商讨债无果。
人们把一切悲剧的来源对归咎于他身上,人们说贾跃亭每次到KTV都会点汪峰的《北京,北京》,因为他曾在而立之年只带着司机一名,孤身离开山西来到这座繁华的城市。站在华灯初上,车流如织的长安街上,对身边友人发誓,我贾跃亭,总有一天要在这里出人头地。十三年过去了,贾跃亭的乐视大厦伫立在朝阳公园桥边,成为了北京难以忽略的风景。即使是在互联网圈英雄辈出的过去十年里,乐视的发展都是让人瞠目结舌的。它并非阿里、腾讯那种沉稳有力的伟大,而是离奇与诡异。
贾跃亭给乐视的定义是以垂直整合的生态链和横向开放的生态圈构建的生态系统。商业是有逻辑,有规则的;生态,是没有边界的,肆无忌惮。以2010年乐视网创业板上市为起点,乐视帝国的魔幻现实大戏开始进入狂飙期。影视、电视硬件、汽车、手机、金融……乐视的生态系统仿佛百无禁忌,触及并吸纳了整个世界,形成了三大板块七大子生态的商业矩阵。一场场绚丽宏大的发布会,一个个令人费解的名词噱头,就在大多数人还没搞明白乐视某一项业务的运作流程时,它的新业务发布会就轰轰烈烈上线了。贾跃亭就像每个时代都会出现的人物,雄心壮志,野心勃勃,甚至有些狂莽自大。你在他身上能看到时代更迭的狂飙突进,也能看到盛世之下所掩饰的惴惴不安。
不同于阿里、腾讯、网易等企业在扩展业务线时的稳扎稳打或者现金流充沛的优势,乐视版图的扩张几乎是没有节奏和根基的。巨额的补贴和宣传费用让乐视产品快速进入市场,但产品产出和运营维稳能力并不足以支撑其后续发展。如烟花一般,璀璨之后,不了了之。
贾跃亭做的事,是许多人都在做的梦;贾跃亭的身上,背负着我们内心深处的疯狂。可能这个梦会在实现的时候充满着未知的障碍和困难,甚至赌上自己的一生,但是,他会一如既往的做下去,时间很快,但它也很慢,它会让人在磨练与收获中得到升华,拥有一颗宠辱不惊的心态,我们可能只是看到了贾跃亭的疯狂与欺骗,但是,他所做的,也正是很多企业家都想涉及的,只不过是他可能走了很多的弯路,但是他的心是不会变的。也许,我们该再给贾跃亭一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