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房社区 首页
于都这个村竟频出名校大学生,如今更是出了一个北大的!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小小村庄践行着自己的教育观,一代代优秀人才从这里涌出。如今更是出了一个北大学子。这个村庄何以成为人才“高产区”?小墨这就带您揭秘。
“财生叔,您儿子是我们村第一个考上北京大学的,请谈谈您对他的教育方法!”2月25日,于都县贡江镇河田村委会会议室里,30多名村民聚集在一起,他们并非来此喝茶闲聊,而是请村中培养出优秀大学生的家长分享一下育子心得。
2009年,村民袁经贵的女儿袁思婷考取了湖南大学;2010年,袁志经的儿子袁多伟考取中南大学,后被保送到加拿大留学,硕博连读……现场,村民们在盘点近十年来河田村出了多少名大学生,今年全村又有多少名学生参加高考,预测谁家的孩子能考上名牌大学。
“2009年是独岭子组最丰收的一年,5个人参加高考,全部考上一本。”袁财生说,自己儿子袁惠邦就是其中之一,且也是村里第一个考上北京大学的。
袁财生说,河田村最早的大学生是1947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的袁文山。袁文山经常教导村民“读书使人进步”,他谨记袁文山的话,自己一直努力读书,却因为家庭原因错过了读大学的机会,后来带着遗憾在广东务工。1995年,儿子袁惠邦到了上学的年龄,袁财生放弃当时每月3000多元的高薪工作,回到于都县城出租摩托车,妻子则在县城卖菜,为的就是更好地照顾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钱是赚不完的,不能为了赚钱而耽误了孩子的前程。”袁财生说,他从不强迫孩子读书,更多的是潜移默化、言传身教。他自己特别喜欢看书,也会经常带孩子去新华书店看书、买书,每次带孩子逛街,他们必逛书店。受此影响,儿子从小就爱看书,学习也很自觉,最终如愿考上北京大学。
受袁财生的影响,在河田村,不管生活再困难,也不管生意、工作再忙,家中有孩子上学的,夫妻俩都会留下一个在家陪护照顾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河田村党支部书记袁经勇说,河田村民注重教育,村民们比的不是谁家赚钱多,也不是比谁家的房子建得漂亮,而是比谁家培养的大学生多。村民们聚在一起,聊得最多的便是孩子的教育问题,如谁家的孩子考取了什么名牌大学,谁家的孩子为国家作出了哪些新贡献。孩子们聚在一起,谈得最多的也是学习上的问题,谈各自的理想,希望将来考取什么大学,想从事哪方面的工作等。
袁经勇的大儿子袁蓝杰2015年考上上海交通大学,小儿子袁蓝飞现在于都中学读高三,成绩非常优秀。
“这是最令我骄傲的事。”说话间,袁经勇拿出了厚厚的两包奖状和荣誉证书,这是他两个儿子努力的见证。
袁经勇特别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孩子上小学一年级开始,他就和孩子一起制订学习计划,并且一式两份,孩子房间贴一份,家长房间贴一份,帮助孩子树立中远期目标,合理安排时间和任务。寒暑假也一样要制订假期计划,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做好复习和预习工作。他还特别善于为孩子找出身边的榜样,帮助孩子树立学习目标;善于激发和保持孩子的学习兴趣,从不强迫孩子学习,只是善意地提醒。
家长们聚在村委会二楼会议室里交流育儿经验,七八名在校大学生也没闲着,他们在走廊上和今年即将参加高考的几名学生交流学习心得体会,传授学习经验。
为了树立榜样,“育儿经验交流会”结束后,村民们计划今年在村里建一个励志馆或文化墙,把全村考上大学的学生照片和事迹一一张贴出来,营造比学赶超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