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城村 首页
非遗印记走进涿州“十不闲!霸王鞭! 打铁花!”

为进一步普及非遗知识,展现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使更多民众了解、认识其存续现状,以期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近期,久裕传媒承办的涿州三城第二届灯会就带来了多种非遗民俗表演,现在小编就带大家走进三城灯会,走进涿州传统文化!

涿州十不闲

十不闲是产生于明末的一种说唱艺术,常活跃在民间花会表演中。十不闲的主要道具是一个方形架子,架子上拴有锣、鼓、钹等打击乐器。表演时由一名表演者操作,手打脚踩,可谓手脚不什闲(一齐忙),故名十不闲,又称什不闲。另一说法,最早出现的十不闲架子上拴有十种乐器,所以得名十不闲。十不闲有说唱型十不闲、歌舞型十不闲、戏曲型十不闲等几种表演类型。


十不闲是典型的说唱艺术,唱词古朴、合辙押韵,且又明白如话,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音乐曲调也比较简单,唱法为清唱式,上下句来回翻。演唱时不打十不闲乐器,唱完一句则在强拍上打一下,故有“唱不打家伙,打家伙不唱”之说。

涿州十不闲传统曲目有《赴会》、《小拜年》、《妞儿要婆家》、《双灯记》、《朱洪武放牛》、《小天台》、《赵美容吊孝》、《春天段》、《秋天段》、《摘棉花》、《小姑贤》、《小姑不贤》、《四卖》、《王小赶脚》、《丁香割肉》等20余个,这些曲目按表现内容的不同,采用男女配戏、歌伴舞、打板唱曲、唢呐伴奏等多种形式进行表演。




霸王鞭

“霸王鞭”别名“地落子”是流传民间比较广泛的一档花会。形成于清道光年间,兴盛于清代至中华民国。据考证章吉营村的“地落子”是邹、武两姓祖传会档,邹家表演的叫“大落子”,武家表演的叫“小落子”,两档落子各有特色,为取长补短合二为一:即霸王鞭。当时的表演形式为一男一女或二男二女,男为丑,女为丑婆。男持霸王鞭,女拿竹板,边唱边舞,加上打击乐的伴奏,男女演员表演戏斗、磕鞭、压鞭、打八下、二踢蹦子等独特的动作,还要完成走八字、套葫芦、龙摆尾、倒脱靴、串黄瓜架、编排子等整个套路。现在的霸王鞭表演也非常有特点,节奏明快,奔放粗犷、干净利落、潇洒大方、滑稽幽默、板鞭流畅。表演风格技巧要求较高,必须做到:夹胯提气稍含胸,耸扣错肩要放松,戳鞭有力用脆劲,双膝弯曲有弹性,打鞭必须有力度,风格体现技巧中。

霸王鞭(地落子)作为河北民间舞蹈的种类之一,已于1983年编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河北卷和承德分卷。1984年经过县文化部门的挖掘整理,对“霸王鞭”(地落子)进行了改革创新,1985年以“地落子”为素材编排成群舞“端午之夜”代表承德地区参加河北省首届舞蹈大赛,获得编导、表演二等奖,1989年改编的双人舞“霸王鞭”在河北省民间舞蹈交流会上获“燕舞”奖,1991年河北省第三届-会开幕式上进行表演,获开幕式优秀团体表演奖,2003年“霸王鞭”获得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表演项目二等奖,2008年以霸王鞭为素材编演的“鞭韵乡情”荣获河北省第九届燕赵群星三等奖。目前“霸王鞭”已成为隆化县全民健身和民间舞蹈的传统保留项目,使这古老的民间文化艺术得到了推广和传承。




打铁花

打铁花,是流传于豫晋地区民间传统的烟火,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它的采矿炼铁业几乎与中华民族的冶炼史同步兴起。丰富的煤炭和铁矿资源,为冶炼业的发展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 鼎盛于明清时期,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

确山打铁花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而且,这一千年绝技本就起源于老乐山道教文化,是一种由民间工匠及老乐山道人共同祭祀道教始祖太上老君而举行的活动,后来演变为综合性民间传统庆祝仪式。目前是河南省仅存的大型民间传统焰火,素有"民间焰火之最"、"中原文化奇葩"、"中华第一铁花"的美誉,于2008年被国务院和文化部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怎么样?

看了这么多,是不是想体验下现场的精彩表演呢?

还等什么?

相约三城建红农业观光园灯会

地址

涿州市东城坊镇三城村建红农业观光园(园内)

乘车路线:

乘坐2路公交车到三城村下车即到

售票时间:

15:00—22:30

入场时间:

17:30—22:30

咨询电话:

17171227187 13303126328

编辑:三城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