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社区 首页
呼和浩特的幸福“密码”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提升群众幸福感

QQ图片20180220084418

res01_attpic_brief

在玉泉区青少年宫,学生在测试工程机器人。丁根厚摄

    教育是编织美好生活的重要环节,也是让居民感受幸福的重要源泉。近年来,我市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逐步构建起从幼儿园、小学、初中到高中的优质教育“一条龙”服务体系, 紧紧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工作目标,坚持让每一个孩子享受更为公平、更加均衡的教育资源,藉此提升千千万万家庭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QQ图片20180220083851

    2007年毕业于内蒙古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方伟,毕业后创办了内蒙古十八方商贸有限公司。上大学期间,因家庭经济困难,学校对其减免了所有学费。事业成功后,方伟积极回馈社会,在内蒙古农业大学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设立勤工助学岗位,并出资设立十八方助学金。

    “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这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各项学生资助政策的基础上确立的目标。我市各旗县区全面落实“两免一补”等国家各项资助政策,及时足额发放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严格执行国家、自治区家庭困难学生资助政策,构建关爱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并对执行情况进行公示,做到了客观、公正、合理资助。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在更高水平上实现了“三个全覆盖”,即所有学段全覆盖、公办民办全覆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

     仅2017年我市用于教育的财政支出就达53.56亿元。我市积极落实各项教育经费保障政策,促进教育事业健康有序发展。扩大高中阶段“两免”政策实施范围,使全市53526名普通高中学生和29798名中职学生全部享受 “两免”教育惠民政策。进一步完善教育资助体系,对蒙古语授课幼儿园实施每年每人免保教费550元的政策;对2507名义务教育阶段双语授课住宿生、53986名高中阶段学生的助学金、住宿费及高等职业教育奖助学金等予以保障。市本级财政进一步加大对旗县区教育补助力度,累计下达旗县区教育补助资金159867万元,有力支持了旗县区教育事业发展。

QQ图片20180220083940

    从刺绣到书法,从舞蹈到乒乓球、足球,只要孩子们想学就有老师免费教。如今走在我市的农区学校,一所所乡村少年宫格外惹人注目,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令人目不暇接,学习之余忙“选课”也成了农区学校孩子们的特色。教师认真备课、悉心指导,学生积极参与、乐在其中,每周至少两节课,校园一派热闹景象。

    作为赛罕区一所农区学校,航天小学举办了“践行核心价值观,共筑七彩中国梦”主题校园社团文化艺术节,过去腼腆的乡村孩子们大胆地走上舞台,用艺术演出和作品展示秀出自己的风采,赢得了赞誉。学校开设了足球、电脑、剪纸、日语、英语、彩盘画、彩泥、乒乓球、美编、小记者等活动项目,全校502名学生都积极主动加入到乡村少年宫和学校社团队伍中,并热情参加各项活动,让老师们看到了乡村学生对文艺、体育课程的渴求。

    我市近年来加快实施均衡教育与特色学校建设相结合,出台了《呼和浩特市教育局关于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幼儿园)开展特色学校建设活动的实施方案》。按照“全面启动,分步推进,定位选项、树立品牌”工作要求,以“学校有特色、教师有专长、学生有特长”、学校均衡发展、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通过开展特色学校建设活动,形成了学校个性化、特色化发展机制,全面提升全市中小学办学品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缩小校际、城乡之间差距,促进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对于喜欢运动的孙佳懋来说,在校足球队踢球让他如鱼得水。我市将“健康第一”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按照国家课程计划要求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开课率达100%。同时全面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认真组织课外体育活动。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市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合格率达到85%以上。同时,我市正在积极部署,逐步推进“每天一节体育课”的实施进程,争取在2020年各学段全面实现每周五节体育课。我市在继续保障各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每周一节足球课、两次课外足球活动课的基础上,通过组织足球夏令营、冬令营、轮训等多种形式的技能训练,提升校园足球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回民区在球类、武术类、棋类、形体健美类等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清水河县各校充分保证学生每天在校的体育活动时间;土左旗95%以上的学校活动场地能够满足校园足球活动的需要。

    我市坚持特色发展,坚持“一校一品,一校多品”战略,如今已创建特色学校73所。新创建国家级校园足球特色校26所、自治区级特色幼儿园26所,学生综合素质逐年提高。

QQ图片20180220084035

    为保障随迁子女教育机会均等,我市各旗县区认真贯彻落实“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政策,有效解决了随迁子女在当地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同时,在提升教育保障能力上完全突出民生导向。办学行为更加规范,深化考试和招生制度改革,坚持阳光招生,严禁择校,确保适龄人口入学率达100%。关停无证办学幼儿园33所,进一步规范了民办学校办学行为。为严格规范中小学招生行为,市教育局2016年起进一步确定“优先安排本区户籍且户籍地与实际居住地一致的适龄儿童相对就近入学,然后再根据学校招生规模在辖区内统筹安排其他适龄儿童入学”,保证了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入学需求。我市要求市区公办初中招生,严禁以学校为单位自行招生和跨区跨片招生;要实行均衡常态分班,不得举办重点班、实验班。2017年,我市出台关于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工作的通知,要求各旗县区出台本地区消除大班额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原则,从规范办学行为、严把招生关入手,通过学校建设、全面改善农村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等措施,做好消除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工作,到2018年,各旗县区基本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额;到2020年,基本消除56人以上大班额。此外,从2015年起我市取消了普通高中择校生,规范了学校办学行为,体现了上学机会上的“公平公正”;推行了网上填报志愿和网上实时动态录取模式,体现“阳光招生”;取消“分招”录取最低控制线,把市区8所自治区示范性高中50%的招生计划直接分配给市区所有初中学校进行“分招”录取,将“分招”政策落到了实处。

    今年,我市将稳步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巩固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强化教育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安排教育事业费1.24亿元,对于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配套资金、蒙古语授课学前免费教育资金、中职学校两免资金、普通高中两免资金等多项中央、自治区及我市教育政策所需资金都给予足额保障;安排教育费附加资金2亿元,主要用于我市中小学标准化建设补助、全市中小学重大教学科研活动、民族教育、特殊教育等方面。

呼和浩特日报记者 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