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边社区 首页
明年迎“二孩”入园小高峰 粤需增30多万个学前教育学位

    省环保厅厅长鲁修禄答记者问。

    省农业厅厅长郑伟仪答记者问。

    “2019年有一拨‘ 二孩’入园小高峰,需要增加30多万个学前教育学位。”昨日上午,广东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第二场记者会举行。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环保厅、省农业厅厅长回答了记者提问。省教育厅厅长景李虎介绍,广东将启动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工作计划,三大组团高校将获得新一轮大投入。省科技厅厅长王瑞军表示,正研究制定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政策包。谈及治水,省环保厅厅长鲁修禄透露将首先在东江和韩江探索实行省内生态补偿机制。省农业厅厅长郑伟仪介绍,广东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金目前总规模达440亿元。

    省教育厅厅长景李虎

    “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

    三类高校将获新一轮大投入

    景李虎在会上透露,省委省政府按照十九大精神将重点解决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原来高水平大学、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基础上,对全省高等教育进行统筹规划,整体推进。

    推动高等教育再大踏步发展

    不久前,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关于2018—2020年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工作计划及资金安排的方案》,全省高校将根据不同特点进行分类,分成“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三类发展,不同类型高校确定不同目标。他表示,省委省政府将相应增加投入,把“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工作做好,在未来几年推动高等教育再次实现大踏步发展。

    景李虎介绍,“冲一流”高校,就是原来高水平大学、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高校,作为省高等教育“冲一流”的梯队,在原来三年建设基础上,继续加大力度、加快发展,要在全国、在世界争一流。

    “冲一流”高校包括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汕头大学、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广州大学、广州医科大学。

    “补短板”即粤东西北高校振兴计划。“粤东西北高校综合实力相对较弱,要把这个短板补起来。”景李虎说,这一类高校主要包括粤东西北地区的高校以及珠三角边缘地区的高校,比如广东海洋大学、韩山师范学院、嘉应学院、广东医科大学、岭南师范学院、韶关学院、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肇庆学院、惠州学院等。“对这个团组会明显加大投入,一方面要提升学校教学、科研人才水平,另一方面要特别注意跟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创新驱动发展需求相融合,带动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

    “强特色”则是支持行业特色非常鲜明的高校发展,把特色做得更“特”更“强”,在自己所处的学科领域里面占领制高点。这一团组高校包括广东财经大学、广东药科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星海音乐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广州体育学院、广东金融学院、广东警官学院、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广州航海学院、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等。

    科学预测未来五年幼儿园和中小学学位需求

    “2019年有一拨‘二孩’入园小高峰,需要增加30多万个学前教育学位。”记者会上,景李虎回应南都记者提问时说,随着“二孩”政策实施、户籍制度改革、城镇化进程加快,学前教育学位供给压力越来越大。

    景李虎说,2017年底全省学前教育三年在园幼儿441万,根据预测,预计2018年底达到461万,到2019年底预测达到498万,到2020年预测达到519万。他表示,按正常增长速度看,我省学前教育每年要增加20万个学位。

    他介绍,2017年底《关于增加幼儿园中小学学位和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的意见》发布,要求科学预测未来五年幼儿园和中小学学位的需求。

    “根据经验,每一千人口需要幼儿园的学位有40个,义务教育小学阶段需要80个,初中需要40个。”景李虎说,意见要求以县为单位,对每个乡镇、每个行政村、每个街道、每个社区、每个居民小区、每个大型楼盘准确预测未来五年幼儿园和小学学位需求,提前做好准备。

    景李虎强调要落实幼儿园学校的建设用地。“老城区、新城区、城镇、乡村情况不同,在新城区、开发区、新型工业区、大型楼盘里,必须预留足够的教育用地。如果教育用地没有预留够,项目是不予通过批准的”。

    不过他表示,在老城区新增教育用地相对困难一些。“因为老城区的建筑密度非常高,要通过‘三旧’改造和建筑功能的一些置换,来增加幼儿园和中小学学位的供给。假如还不行,希望高中往城外迁,初中稍稍迁得远一些,把小学和幼儿园留在老城区的中心,因为幼儿园和小学孩子的自理能力比较弱,只能就近入读。”通过梯次置换校舍的办法,让老城区幼儿园和小学的学位得到保证。

    景李虎同时指出,要鼓励多元办学,在办好公办幼儿园、公办学校的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办教育,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办幼儿园。他指出,保障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学位供给是硬性要求,要达到公办幼儿园30%的比例,达到公办幼儿园和民办普惠性幼儿园80%的比例。

    省科技厅厅长王瑞军

    正研究制定

    广深科创走廊的政策包

    2017年9月底,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广深科创走廊是打造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的一个‘牛鼻子’。”王瑞军说,广东正研究制定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科技创新政策包,为走廊建设提供政策支撑,“这些政策包是强有力的,科技厅正在会集相关省直部门进行研究,大家都非常支持。我们希望2018年年中到年末期间,政策包可以推出。”

    省级层面建协同机制出台统一政策

    王瑞军透露,这些政策首先是围绕着科技创新,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创新人才的引进、高端科研平台的建设等。在土地、人居环境等方面,也将有指导性标准及政策措施。

    建立内部协同机制也是重中之重。王瑞军分析,广州的大学、大院、大所、国家级平台多,深圳在硬件方面做得好,东莞制造业强,“过硬的创新,布局都不是在一个地方,企业合作的大学可能在广州,研发基地在深圳,制造基地在东莞,链条布局靠市与市之间、企业谈判落地,过程很长。”他说,省级层面将建立协同机制,出台统一政策,“一事一议、一地一策不行,宏观层面要有统一规划,让各地市各自发挥优势特点。”

    此外,王瑞军说,科创走廊也将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创新中心结合起来,将来广深科技创新走廊有延长线,也有辐射带,对粤东西北也形成示范带动作用。“在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资源形成集聚以后,才能形成重量级的创新成果的落地”。

    在2017年由科技部连续19年发布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7》中,广东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排名超过江苏,首次位列第一。王瑞军说,广东在企业创新、创新环境和创新绩效这三个指标上优势明显,在5个二级指标里有3个位列第一。

    但王瑞军说,广东在区域竞争中创新领先优势不明显、不牢固,在知识创造、知识获取这两个分项指标上常年落后于兄弟省市区。在一些三级指标里,比如创新的潜力、后劲方面排名还更靠后。

    王瑞军说,存在短板的原因,一是历史上国家在大院、大所、大校方面,在广东缺乏布局,这是一个天然的劣势。二是广东这些年围绕着产业、制造业,包括从投入、技术研发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是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投入和重视程度还不够,比如省的基础研究投入仅占全部研发投入的4 .23%,虽有了提升,但还没有达到全国基础研究投入5 .2%的平均水平,跟北京在基础研究占研发投入的比例达到14.22%、上海达到7.4%相比,广东的差距明显。“所以在2017年国家科学奖励大会上的颁奖当中,虽然广东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获得了38项奖项,但是其中28项是科技进步奖,10项是技术发明奖,在自然科学奖方面是欠缺的。”

    他说,接下来广东还要深化改革,实行“两个转变”:一是从科技管理向创新治理转变;二是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

    突破制度障碍

    解决科研经费跨境难题

    在《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中,提出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统筹利用全球科技创新资源,构建国际化、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

    王瑞军说,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让创新要素流动起来,创新资源配合起来,要解决多个问题。首先是资金过境的问题,“比如香港这么多创新主体,他们关心能不能申请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其次是人员往来问题,“香港研发人员到内地来虽然还不错,但仍有障碍,内地科研人员到香港会遇到很大问题,人员往来没有实现完全自由流动。”

    税收也存在差异。王瑞军说,在香港个人所得税为15%,在内地高收入可达45%,“这样他们只愿意在香港拿工资赋税,来内地是临时的。”

    王瑞军说,此前科技部带头尝试将部分科研经费,通过银行给香港承担科研项目的单位进行使用。广东规定财政科研经费支持的是广东的创新主体,“既然要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我们也要突破政策制度障碍,相信这些都能解决。”

    “并不是只有香港需要国家、广东的资金支持,我们希望香港的资金也可以支持广东的创新主体。”王瑞军表示,目前正在和香港的创新科技署及澳门的科技管理部门协调,希望制定政策,达成统一。

    至于税收,“事权不在省里,而在国家,我们要积极向上反映、呼吁和争取。”王瑞军说,在制度尚无变动前,也可以采取措施来解决,比如通过用人单位的协议增加科研人员补贴等。

    省环保厅厅长鲁修禄

    去年“大气十条”中期考核

    广东初步考核优秀

    鲁修禄总结道,2017年广东生态环保工作是新时代标志性的一年,重视程度前所未有,环境治理力度前所未有,环境质量改善之大前所未有。他说,大气方面,去年是国家“大气十条”中期考核年,广东初步考核为优秀,超额完成“大气十条”的任务。

    空气治理迈向“25微克的新阶段”

    他介绍,珠三角在国家三大重点区域中率先实现空气质量连续三年达标。全国四个一线城市中广州PM 2.5年均浓度首次“摸杆达标”,深圳、惠州等城市连续三年保持30微克/立方米以下。

    不过,达标天数上局部有所反弹。2017年全省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A Q I)89.4%,珠三角只有84%多点,低于90%,也低于2016年的92.1%。“在一定时期内要想压缩污染天气,尤其是基本消除重度污染天气,一方面要做好应急应对工作,更重要的是减少污染物排放”。

    鲁修禄指出,当前广东空气治理工作迈向25微克的新阶段,“这个阶段预计要花10到15年时间”。力争到2020年全省PM 2.5控制在30微克/立方米左右。力争到2035年实现全省PM 2.5达到25微克/立方米以内,部分城市(比如深圳)达到15微克。

    治水方面,鲁修禄说,从去年起中小河流的全流域治理已全面展开。“广东的污水处理设施能力是基本适应需要的,但管网严重短缺,每万立方米的污水处理能力管网里程数只有27.6公里,全国平均数在2016年是36点多公里,导致污水处理厂进水CO D实际上平均浓度只有180毫克/升,设计标准为250毫克/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不过,他介绍去年管网建设创历史最高,新建管网达5900多公里,非常了不起。

    他透露,水质改善方面,去年地表水断面水质优良达标率、劣V类断面比例都达到国家考核要求。

    将先在东江韩江实行省内生态补偿机制

    鲁修禄介绍,下一步污染防治攻坚战将按“聚焦一个目标,突出一个重点,打好三大战役,强化四大支撑”思路推进。

    “突出一个重点”,关键是大幅度减少污染物。他介绍广东现在的污染物情况说:单位面积的CO D、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强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9倍、4 .6倍、2.0倍和2.9倍。珠三角单位面积的污染物排放强度是全国的4到7倍,其中深圳的单位面积COD和氨氮排放强度最高,为全国的21倍和30倍。单位耕地面积化肥施用量是发达国家警戒线的3.8倍,单位耕地面积农药施用量是发达国家限制的5.75倍,2016年这两项指标分别处于全国倒数第一和倒数第二,规模化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只占71%,畜禽粪使用于生产有机肥的比例不足10%。

    鲁修禄提出,打好“三大战役”,要力争到2020年实现“三个基本消除、两个提升”。“三个基本消除”,即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区的黑臭水体、中小河流劣五类水体、入海河流劣五类水;“两个提升”之一是提升大江大河饮用水源优良水体水质的稳定性。

    去年以来,广东还跟福建韩江、汀江,江西东江,广西九洲江进行了跨省生态补偿。“今年我们还要探索省内的生态补偿,首先想在东江和韩江实行省内的生态补偿机制”。

    省农业厅厅长郑伟仪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基金总规模已达440亿元

    “我们常说一个是看得见的污染,一个是看不见的污染,其实我担心的是作为农业生产方面看不见的污染更可怕。”郑伟仪表示。他就广东单位耕地面积化肥施用量、农药施用量全国最高这一数据现场回应说,“这有它的原因”。

    由省环保厅统筹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北方农业耕作时间是5到6个月,南方人则一年365天,除了春节和中秋节可休息几天之外,其他时间农村农民都在劳作。”他说,也就是说广东种植业的复种指数在全国是很高的,所以土地产出率在全国也是排在前三位。“因此同时施加的化肥农药,再加上气候问题,就特别多。看不见的就是化肥农药,它现在吸收不了,就通过地下水渗透成为污染,再通过地下水,通过地,再流到作物,就是二次污染,这是我们非常关注的”。

    郑伟仪说,2017年11月21日广东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金正式运行,为全国首个。其中就有一块是支持绿色农林渔业的发展,支持农业的清洁生产,“我们也将在省环保厅的统筹之下来抓好农业的面源污染治理”。

    他介绍,广东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金由省财政出资100亿元创建,该产业基金重点支持六大类对象,包括我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服务主体、农林牧与现代种业、农林牧与设施装备、农林牧渔业新业态新产业以及发展绿色农林渔业。

    郑伟仪介绍,目前这项产业基金各项工作运转顺利,首期确立了广州农商行、省农行、省中行等8个单位作为首批主要的设立出资人,基金总规模目前达到440亿元,向第一批36个入选项目发送了商业计划数,将对签约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力争尽快实现首批融投项目落地。

    到2020年全省化肥、农药利用率达40%以上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七大战略之一,也是七大战略当中唯一首次提出的新的战略。郑伟仪说,乡村振兴战略是“五位一体”的战略,是农业部门履行的重要职责,目前乡村振兴战略已有初步设想,今后一段时期将推出“8+10”的工作思路。“8”即抓8项重点工作,“10”即推进十项行动举措。

    十项行动包括岭南特色的优势农产品优质化行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标准化生产行动;科技兴种、强农富民行动;构建省市县质量安全监管网络行动;区域性重大动植物疫情绿色防控行动;节水节肥节药的行动等。

    郑伟仪表示,10项行动每项行动都有具体目标。比如岭南特色农产品优质化行动,到2020年特色水果优质率达60%以上;科技兴种、强农富民行动中,广东农业科技水平在全国仅排在江苏后面,去年农业科技贡献率为67%,目标是按照每年2%的速度推进。

    同时到2020年,全省化肥、农药利用率达到40%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5%以上,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100%达标。

来源:南方都市报

选文:承石小编  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