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吉拉沁社区 首页
“互联网+”时代别让老爸老妈OUT了

“没想到学习用智能手机的过程还挺辛苦。”前段时间,年过六旬的陈阿姨逢人就感慨。

“巴掌大的屏幕看起来耗费眼力,时间一久头晕眼花;几十年前学的拼音早已放下,手写输入法经常提笔忘字;没有网银,不会绑定银行卡,眼看着微信红包就是抢不到。”陈阿姨说,自己拿起年轻时在工厂里争当红旗手的劲头,向身边的人不停询问如何使用智能手机,就是为了能和身在北京的女儿每周电话报平安之外,还能通过网络与她隔空联系。为此,陈阿姨还专门报名参加了一次社区志愿者组织的智能手机使用培训班。

采访中记者发现,我市不少老年人都像陈阿姨一样努力学习使用智能手机,一来便于和子女朋友联系,二来不想使自己太落伍。

“孩子咋就那么迷手机?”

原本用老年机挺得劲儿的陈阿姨突然想换智能手机,触发点是独生女小林。小林大学毕业后在北京上班,可每次回到家,要么外出聚会,要么瘫进沙发里玩手机。

“她用手指划拉屏幕一划拉就是一上午,有时候还一个人憨喜傻笑。”陈阿姨说,她知道智能手机功能多、好玩儿,孩子爱玩儿不奇怪,但自己仅有的与孩子相处的那几天女儿都在玩手机让她很纳闷,“难道手机比妈妈还亲吗?”

“上次,她出差回家又玩手机,我一生气发了火,没想到她拿着手机和充电宝就出门了,回来后告诉我出门吃饭、打车全用手机,还给我带了一盒蛋挞,也是手机支付的。”凶完孩子后,陈阿姨心里懊恼也在反思,自己跟女儿之间隔着的不是一部简单的智能手机,而是一个时代,自己努努力也许能跟孩子“想到一起去”。

与陈阿姨不同,去年刚退休的老王与孩子沟通并没问题,他想学智能手机的初衷是艳羡孩子们在家里就能“买一切”的新鲜生活方式。“家里的一台电器坏了,需要换个零件,我跑了3趟商场没买着,孩子上网一搜,过了3天,坐在家里就收到了这个零件,几块钱的东西,对方还包邮。”从这以后,老王觉得自己说啥也要学会用智能手机。

“我也会操作了!”

“刚开始学的时候,连码都扫不上呢?”老王告诉记者,为了学会用智能手机,他特意让女儿把步骤打印在一张纸上,自己按照步骤操作,遇上问题就给女儿打电话,或者求教楼下的年轻邻居。通过不断学习,老王也终于可以熟练地使用智能手机进行网上操作了。第一次使用支付宝从网上购物后老王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老王坦言,从最早跟亲友视频、语音聊天,到现在熟练用表情包和孩子斗图,他几乎“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一开始我只会用鲜花、干杯、鼓掌等微信的表情,后来孩子们教我下载表情包,我发现还挺有意思。”老王说自己尤其喜欢“得得瑟瑟”的兔斯基、“民国小可爱”和“蘑菇头”,“有时候跟孩子聊天我干脆不说话,全用表情回复。”老王说,原来有的表情实际用起来跟它表面的表情是不一样的,读懂表情包的含义后,跟孩子的互动交流也多了起来,儿子把跟他的聊天截图发到朋友圈,引来好多赞,“你家老爷子真酷”“你爸真萌”,看着这些评论儿子似乎也颇为骄傲。

家住赛罕区某小区的居民张淑兰最近在小区出名了,出名的原因是她给小区老居民们建了一个微信群,成了名副其实的“群主”。“别看她60多岁了,不仅会网上购物,手机、平板也玩儿得挺溜。”邻居们这样说。张淑兰告诉记者,在子女的帮助下,自己微信聊天、抢红包、发表情样样会,现在她每天都要在小区的群里和家庭群里发发表情或提醒一下天气情况,虽然有时候邻居们和孩子们的回复很简单,但她心里很知足。

“每天都要@一下他们”

自从妈妈学会了使用智能手机,在北京工作的小林每天都能收到妈妈的“审问信息”。“上班了吗?”“吃饭了吗?吃的什么?”“回家了吗?”……在呼市的陈阿姨如果一天没收到闺女的任何回复就会无比焦虑,担心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小林说,她理解妈妈的牵挂,但天天回复她也会心烦。而时不时收到爸妈转发来的“养生秘笈”和各种“不看绝对后悔”的谣言,常常令她哭笑不得。

拥有“同款”爸妈的不在少数,今年32岁的张琪在孩子上大学后终于体会到父母对于孩子的牵肠挂肚,她开始耐心地帮助父母破解谣言和不靠谱的养生鸡汤,也会秒回父母的询问信息。

而陈阿姨学会用智能机后,除了微信问候和转发鸡汤,还学会了网购,天冷了,她在微信上频频提醒女儿添加衣服,还给她网购了新的羽绒服和毛衣。她把快递单号发给女儿后,女儿给她回了一个大大的拥抱表情,陈阿姨对着手机屏幕开心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