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岗社区 首页
【唐河云平台】圣诞节,抵制还是迎合?
来源:后沙 2017/12/25 09:48:28 作者:后沙月光

导读: 走在平安夜的华灯之下,不妨想一想,是谁在守护中国人的平安?

每年这个时候,关于圣诞节争论就会出现,有争论是好事,哪怕激烈一点,也无须害怕。无论如何,这说明中国人对“洋节”的盲从状态变得多了一份思考。

圣诞节在中国有许多构成因素,主要为三部份:

宗教,基督徒的一个神圣日子。

文化,西方文化全球扩张外在表现之一。

商业,无论美国还是中国,绝对是商家促销好时机。

然而,还有一个因素却几乎不被提及,那就是政治。

正是因为是政治松绑才使得圣诞节重新迈开了脚步。

从松绑到流行

朝鲜战争时期,中国借此机会,断绝了国内宗教组织与西方联系(领导与被领导关系),清理了宗教背景的学校,医院,慈善机构。宗教组织必须遵从三自原则(“自治、自养、自传”)才能合法存在。

那么圣诞节何时重现于中国社会生活之中呢?

1980年圣诞节,是八十代第一个圣诞节,座落在北京八面槽的东堂(圣若瑟堂)修缮一新,赶在圣诞节之前对外开放。

玻璃是新的,油漆是新的,祭台是新的,跪凳也是新的,这意味着新政策的落实。

耶稣以前在中国混不开,怪谁?怪谁都不合适,必须是“四人帮”迫害耶稣。

下午四点开始,东堂陆续挤进了八千多名神的儿女,还有五百名国际友人,月亮门上方“庆祝圣诞”四个金色大字高高挂起,两旁对联写着:

天主受享荣福于天,

良人受享太平于地。

傅铁山,杨高坚,宗情德,涂世华四大主教分别主持两堂子时和天明大弥撒,教友们跪在马槽前,眼含热情诉说对圣婴的感激和爱慕之情。

圣诞祝词由傅铁山宣读,其实就是用宗教语言表达政治立场,“四人帮”是撒旦,现在大家能隆重庆祝圣诞节,要感谢政府落实了宗教政策。

上海徐家汇大堂,还有青浦朱家角圣堂也对公众开放,大家一起欢渡圣诞。

京沪两地向来是中国政治风向标,1981年开始,圣诞节就在全国各地教堂恢复庆祝活动,武汉,长春,重庆,杭州,广州等地都进行了相关活动。

为什么要重提往事?如果不提,很多人会以为圣诞节这么大影响力,是因为文化,商业等因素促成,其实归根结底还是政治。

圣诞节是宗教活动之一,这个没有任何异议的。接下来,它就要向社会扩大影响,吸引更多的人参于进来,在八十年代,这事比较困难,因为中国人对宗教比较冷漠,顶多是庙里烧香拜佛,求财求子这种功利行为。

圣诞节就和“学雷锋,做好事”结合起来,这样做政府也是持欢迎态度,不会将它归到封建迷信活动中去。到了1991年,北京教区的教友们口号还是“学雷锋,学焦裕禄”,免费提供医务咨询,理发.电器维护,手表,自行车维修等惠民行为。

随着社会越来越开放,圣诞节传播就不再需要雷锋,焦裕禄他们开路了,2001年,圣诞节已经具有全国效应,今天,变成全民派对。这是否理性?它对中华文化传承是否具有伤害性?都回避不了的问题。

因为洋节商业化,所以不必过多焦虑,毕竟中国是个无神论为主的社会结构。持这种观点,心有点大。说白了,你可以没心没肺睡大觉,可宗教传播是处心积虑的。

我个人认为还是要保持警惕,特别不能让下一代人陷入盲从盲信之中,再温情再动听的传说,也只是传说。

耶诞还是圣诞?

“圣”这个字,在中国有特殊涵意,像孔子就被尊为“至圣先师”,还有武圣关公,而且它是皇家专属的话语体系,比如,圣旨,圣意,圣上,帝王生辰也称为圣诞。

中国皇帝生日,属国就得庆贺,比如“高丽国王遣其臣荣胤伯奉表来贺圣诞节”。这个圣诞节就是指中国皇帝生日。

宗教话语体系中,“圣”就比较滥用了,道教,佛教,有西方三圣,还有孙大圣,基督教更多,圣彼得,圣约翰,圣马丁,圣后沙,巴黎圣日耳曼,圣洛伦索……

把耶稣称圣,也并无不可,毕竟人家是一派宗教老大,为什么中国的台湾地区又管它叫耶诞节呢?因为1934年12月25日,蒋介石发了文告《耶延节告全国教会书》。

以蒋介石身份,耶诞节就成了官方语言,所以国民党去了台湾不但带去了基督教,也带去耶诞节这个称谓。老蒋本人也是基督徒,他是为追宋美龄而改的。碍于身份,他总不能说我是为了泡妞信上帝,必须扯上心灵感悟这一类东西。

叫耶诞,叫圣诞,无所谓,本质并不会因此改变。解放前圣诞节圈子很小,但在上层人士和传教士的推进下,变成了一种“时髦”,不过,也没有今天全民共举盛襄的局面。

朱自清《伦敦杂记》中有一篇《圣诞节》,写于1934年12月底,记述了他在伦敦房东家里过圣诞的经过,写得很平实。朱自清以中国人的角度去理解圣诞节,那是洋人的春节,分点福气。

反而是八十年代后的一些中国文人,特别喜欢从圣诞节得出一些心灵感悟,人间大爱,把洋节崇高化,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谁抵制圣诞节?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无神论思想占主体的国家,但对宗教很宽容,反而是西方国家从宗教逻辑出发,视无神论为仇敌,包括中东也一样。

他们在宗教思维捆绑下,根本不了解无神论。逻辑就是,你不信神,你就是异端。

无神论,简单理解就是:我不信教,也不拦着你信教,但你不要到我这里来唧唧歪歪,强行洗脑,拉人入伙。

对圣诞节,中国人向来持平和态度,只是现在火爆得有些失控,平安夜变成街头狂欢,这必须刹一刹车了。

真正抵制圣诞节,并把过圣诞节的人抓起来坐牢的,罚款的,并不是中国,而是美国。

很多人并不知道,以前美国是敌视圣诞节的。

17世纪,居住在北美新英格兰地区的白人,一直抵制圣诞节,1659年,马萨诸塞州殖民当局明文规定,民众不得庆祝圣诞节,违者轻则罚款,重则坐牢。新罕布什尔,缅因等州也是如此。当时,你跟美国人说什么圣诞节传播爱心什么的,没用。

在清教徒眼中,圣诞是个异教庆典,是迫害者的节日。必须说NO!

美国独立后也是如此,那么是什么时候允许圣诞公开庆祝呢?是在南北战争之后,南方保守势力被打败,美国社会有动荡危机,出于社会稳定需求,宗教是麻醉民众的首选工具。

所以美国对圣诞节解禁,跟欧洲一样,这一天,成了中产阶级家庭对幸福渴望的表现,室外严寒和室内温暖---象征着和睦家庭和冷酷社会的巨大反差。

另外一个很重要因素:美国对于移民来说,不是一个社会,而只是一个挣钱的地方,劳动者迫切需要一个假日,来放松身心。虽然资方并不想让工人们放假,但圣诞节是个无比强大的理由,双方形成了默契后,这个节日愈加发扬光大。

说到底,美国过不过圣诞节,也是取决于政治需要。

最后从圣诞节本身面目不清,耶稣生日无法确定,12月25日是个牵强的纪念日,圣诞老人把礼物放进袜子里的传说也是怪怪的。

640.webp

这事情吧,你越想越不对劲。什么老头会在半夜三更爬人家烟囱?大半夜摸进女三姐妹闺房的老头是来做好事?他真的在长统袜里放了金子?为什么对女孩长统袜感兴趣?

这样思考的人,是不是思想龌龊?谁不龌龊谁把这事情跟警察解释一下?

哄小孩是可以,因为小孩子喜欢浅薄的东西,我们都是这么过来的,从天真到成熟。

《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都详细记载了耶稣诞生的过程,但决没有提到时间。那么耶稣生日是在十二月二十五日记载在圣经中的哪一卷里呢? 圣经连一个字都没有提。耶稣降生确切日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宗教传播需要一个共同节日。

圣诞节泛滥的严重性在于它是“宗教”节日,本质是一种宗教文化。这不是文化高低的问题,而是中国文化自身保护问题。

抵制,并不是针对圣诞节本身,而是针对宗教的泛滥。

迎合,是因为娱乐气氛,但要警惕掉进宗教陷井。

走在平安夜的华灯之下,不妨想一想,是谁在守护中国人的平安?


来源: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请告知,立即删除。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