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边社区 首页
马唯中:水墨本身就是跨国界的

    刘国松《澄者自澄》,1965年。

    策展人马唯中,毕业于哈佛大学历史与科学系及纽约大学博物馆学研究所,并获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艺术史、理论与评论博士学位。

    参与策划“M+”2015年的“艺活”和规划2014年的“M+思考:战后日本、韩国及台湾的抽象艺术”等,担任艺术家蔡国强纽约工作室项目总监及洛杉矶当代艺术馆策展统筹,获第五届“Yishu当代中国艺术评论奖”。

    南都讯记者朱蓉婷发自香港 香港西九文化区M+博物馆首度展出其水墨藏品———“似重若轻:M+水墨藏品展”近日在M+展亭开幕,并延续至2018年1月14日。展览以跨国界及跨媒介为特色,展出1960年代至今,42位艺术家约60件绘画、书法、装置、摄影及流动影像作品。他们来自中国内地及港台、日本、韩国、印度、美国和西班牙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水墨”这一泛指亚洲传统书法及山水画的概念,在过去六十多年间已发展出新的表现方式和技巧。“水墨不单为媒介,也是当代视觉文化中重要的美学。”策展人马唯中反复强调艺术家对笔墨这一语言的重新审视,以及由此带来的美学的诠释与应用。展品不限水墨媒介,视水墨为兼容并包的美学,其架构依照传统水墨书画的形式和哲学底蕴,展名“似重若轻”道出水墨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张力。

    马唯中将“似重若轻”划分为三大主题:第一部分“字迹、符号、笔划”探究艺术家如何透过叛离、重新诠释与创造,从事书写或涂绘点和线,直接或间接地与书法及绘画对话;第二部分“山水的念头”则表现山水和它所启发的形形色色当代艺术表达;第三部分探讨艺术家研究墨、水和纸的物质性,命名为“物·外”。

    参展艺术家中,既有吕寿琨、刘国松、王无邪这样的上一代水墨运动的开拓者、变革家,也有比田井南谷 、白 南 准 、李 禹 焕 、K rishnaR eddy这样生活在世界各地的艺术实践者。从马唯中的策展思路中可以看到,多元性和国际化是一条重要线索,它们引领观众以全新、开放的角度去欣赏和思考水墨这一世界视觉文化中的重要领域。

    展览以韩裔美籍艺术家、影像艺术先驱白南准的《平方根》(1961年)拉开序幕。马唯中认为,“白南准用箱头笔在立轴上草草画下平方根符号,犹如禅宗公案的手法,表现艺术的无限可能,充分体现了‘似重若轻’的展览理念。水墨虽负传统之重,但本身轻盈洒脱。”

    对话策展人马唯中

    南都:在展览中,东西方艺术家理念相通之处是什么?

    马唯中:有些西方艺术家是特意从中国传统山水画里汲取部分,也有艺术家是我们用策展人思考囊括进来的,他可能自己本身没有想过和东方笔墨有任何关系,但从策展人的角度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

    南都:你的视角是跨国界的,你觉得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家如何共同表达了“山水的念头”?

    马唯中:第二章节里,刘国松、王无邪与邱世华的创作背景各不相同,他们都有意选择了山水画来表达个人身份和文化认同。但山水画不是一直在画山之高、水之深,而是人对于它的投射,他们探索材料、技巧和构图手法,融会西方抽象艺术,不囿于固有技法,展现出传统山水画令人敬畏的惊叹之貌。

    我自己本身是学美术史的,我觉得有必要把顺序交待清楚,从刘国松到这些当代作品,我们看到艺术家更多地透过对山水(画)的描绘、记录和挪用,深思在历史、传统和大自然力量下人类生活的意义。

    南都:在世界艺术评价体系中,中国当代水墨的地位如何?

    马唯中:西方的收藏,一直认为古典的才是东方的,不会对东方的当代艺术有特别大的兴趣,但这个展览很难得的是,可以看到水墨和西方艺术的互相影响其实一直都没有停过。

    水墨本身就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意义和变化,这个展览有一个主轴就是抽象,艺术家从书法到山水,对道家佛家思想都有着墨,但事实上,抽象的意念和表达方式是非常强烈的,这在全球艺术史里比较少讨论到,抽象作为20世纪最大的艺术运动不只是在西方,东方的抽象运动也非常蓬勃。

    有些西方艺术家对东方哲学有兴趣,东方艺术家也在不停地看西方的东西,水墨本来就是跨国界的东西,只是媒介让大家误以为它是有国籍的。

来源:南方都市报

选文:承石小编  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