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江路居委会 首页
教育部简报〔2017〕第51期 江西省运用“互联网+就业”新模式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江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教育领域重要的民生工程,运用“互联网+就业”新模式,以信息化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智能化、服务精准化、帮扶个性化,努力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完善智能化就业管理体系。开发“江西微就业”公众号,整合就业信息管理网络和就业服务网络功能,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实现了就业协议书网上申请、就业信息个性化定制、就业质量调查、报到证遗失证明网上自助办理等功能齐备的就业管理“一站式”服务。该公众号目前已有近30万用户,基本覆盖全省所有高校毕业生。2017年率先使用微信平台对毕业生就业状况数据进行实名制确认,七成毕业生参与,进一步提高就业率统计精准度;开展就业质量网络调查,有17万高校毕业生和1.6万家用人单位参与,为编制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积累了丰富数据,也为优化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提供了决策依据。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虚拟专用网络,与市县共享毕业生信息数据库,打通服务毕业生报到“最后一公里”,实现“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健全精准化就业服务模式。近两年举办了30余场全省性的“互联网+”大型专场招聘会,依托“江西微就业”公众号平台对接供需信息,实现“四个精准”,即精准采集毕业生求职信息和用人单位招聘信息,做到信息精准;通过数据后台自动比对,实施“人”与“岗”智能化匹配,做到匹配精准;将匹配信息实时推送给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高双方寻找“最适合自身信息”的效率,做到推送精准;分类统计分析毕业生就业状况,对大数据进行综合应用,做到统计精准。“四个精准”构建了一个完整的从省级管理部门到高校、毕业生、用人单位的就业服务闭环链,打造了一个提供优质公共信息服务的数据平台。

加强个性化困难群体帮扶。把帮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就业纳入就业工作评估指标体系,纳入与国有大型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逐校进行任务分解,并建立就业签约状况数据库,实行台账管理和跟踪服务,实施“一对一”和“多对一”帮扶,2017届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实现就业全覆盖。对家庭困难、就业困难、身体残疾等困难群体毕业生,采取定向重点推荐、及时发放求职创业补贴以及征集推广就业帮扶典型事例等措施,分类加强就业指导服务,2017届困难群体毕业生就业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对少数民族毕业生,从入校起就在学习、生活、思想、心理、风俗习惯等各方面给予特别关心,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和择业观念引导,每年举办“互联网+”少数民族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专程到西部省份引进适宜的就业岗位,2017届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率较去年提高1.7个百分点。

来源:江西微就业
整理转载:新余雲为媒
一审:林慧   二审:王世鹏
声明:分享而不忘尊重原创,转载《新余雲为媒》资讯,请 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