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塔街道 首页
沈27人获评“辽宁工匠”补贴10万

    近日,辽宁省政府决定授予徐强等95名同志首批“辽宁工匠”荣誉称号,并奖励每人10万元生活补贴。其中,来自沈阳的“辽宁工匠”共有 27人,而他们中间出自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的人最多。昨日,本报记者采访到了其中的两位“工匠”,他们是李志强和栗生锐。

  新闻延伸

  沈阳技能人才

  培养政策措施

  职工参加技能培训给补贴

  一是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针对企业签订6个月以上劳动合同的技能岗位新招用人员和企业转岗人员可参加新型学徒制培训,由企业与培训机构共同培养学员,给予企业职业培训补贴;二是技师培训。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在职职工参加技师、高级技师培训的人员,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给予1600元和3000元的职业培训补贴。

  可申领技能提升补贴

  依法参加失业保险,累计缴纳失业保险费36个月以上,自2017年起取得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的企业职工,可申领技能提升补贴,补贴标准分别为1000元、1500元、2000元。

  建技能人才培养平台

  对技能人才比较密集、重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有符合领创条件的技能大师的企业,可以申请建立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政府给予一次性10万元建设经费。对年度评选优秀的,逐级推荐参评省级、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项目,获选的再分别给予10万元资金支持。目前,沈阳市共建38个技能大师工作室(站),为企业和社会培养大批技能人才。

  优秀技能人才奖励机制

  一是每年在全市评选出10名“沈阳市优秀技术能手”和10个“沈阳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先进单位”,并分别给予1万元奖励,优先推荐参加“辽宁省优秀高技能人才”评选活动;二是每年在全市技术工人中评选25名“盛京大工匠”,由市政府颁发证书,并给予一次性奖励;三是每年在企业职工中选拔推荐优秀高级技师参加“辽宁工匠”评选,省政府给予获选人员10万元奖励,并推荐参加正高级研究员职称评审。

  典型人物

  一家三代传承工匠精神

  李志强 黎明公司发动机装配厂总装工段李志强班班长,首席技能专家。曾荣获沈阳市劳动模范、辽宁省优秀班组长、辽宁省五一奖章、辽宁省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航空发动机的组装是一个复杂、系统的浩大工程,需要装配数万个零件,零件间的衔接非常精细,堪比瑞士机械表芯的组装精细度,又因其对质量要求极为严苛,要靠精密的手工操作一边调试一边积累。而李志强可谓是太行、昆仑、WP一7等系列发动机总体装配、管路故障分析与排除领域实际操作的首席权威。

  在太行发动机高低压叶片传感器反馈系统调整方面,他的操作方法比常规方法减少3个小时,提高效率75%。在一次产品排故中,李志强打破原有需将发动机分解后操作的做法,在零下近30℃的条件下脱掉棉衣,只穿一件内衣,从发动机尾喷口钻进发动机舱,裸露单臂从不到8厘米的管路间隙中伸手操作,凭他精湛的装配技艺盲排盲装,连续工作12小时,成功排除5架飞机的故障,保证了部队飞行任务需要。

  近年来,某重点型号交付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每年年底,发动机总装工序面临几乎不可能完成的工作量。李志强从提高团队工作效率、缩短装配周期入手,一方面把发动机装配的大序化分成若干道小序,明确了每序需装配零件种类及数量,控制每道工序装配时间,编成了“倒班操作法”,实现了两班制接力作业、接续生产,开创了国内航空发动机装配生产组织的先河。“倒班操作法”应用到现场后,单台发动机装配时间缩短43%,年节约工时11040余小时,累计节约价值超过200万元。

  另一方面,他根据班组员工的装配技能和熟练程度合理进行人员搭配,通过发挥人员的比较优势,提升班组中小团队的综合能力,大大地提高了装配效率。班组在2013年创造了连续99天完成相当于全年任务量的行业奇迹,并在近几年生产任务逐年增加的情况下,顺利完成各项生产任务,发动机交付记录不断被打破。

  提起李志强,还有一件事让人们竖起大拇指,就是他的家族有着航空报国的传统,三代人的青春和汗水都奉献给了祖国的航空事业。

  当年,李志强从部队转业回到地方,最开始他选择跟自己专业比较对口的公安系统,也通过了面试,但作为第一代黎明人的父亲知道后,语重心长地跟他长谈了一次,希望他能投身到祖国的航空事业中,因为航空事业的发展急需人才。最终,李志强听从了父亲的安排。李志强说,自己最开始是被动作出的这个选择,但后来发自内心地爱上了这份事业。所以,当自己的儿子毕业后,他又劝说儿子继续传承这份事业。

  技术能手工作16年没出过废品

  栗生锐 中国航发黎明加工中心操作工工种首席技能专家,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凭借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发现了100多处质量隐患,避免了几百万元的经济损失,16年没出过废品,他就是刚刚获得“辽宁工匠”荣誉的栗生锐。

  栗生锐多年来以过人的技术能力参与公司承担的国家重点型号“太行”、“昆仑”航空发动机某关键部件的研制与批产,承担第四代航空发动机、无人机关键技术的预研工作。直接参与60余项公司级及工厂级科研攻关项目和500多个件号、1000多个程序的工艺优化,技术革新100余项,总结绝招绝技50余项,取得两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发表国家级论文一篇、省部级论文一篇,通过革新解决了300多项技术难题,平均每年为单位节约成本200余万元,为企业完成销售收入数亿元,成为数控加工中心领域公认的新一代领军人物。

  航空发动机被称为制造业王冠上的明珠。近年来,中国航空发动机产业迎来大发展,发动机制造技术更加趋向于高精尖。新型航空发动机科研生产任务增加的同时,加工难度也不断增大。面对着多型号并举、任务日渐繁重的状况,栗生锐变压力为动力,不断汲取知识、提升能力,向制造技术制高点发起冲击。

  做世界一流的技能人才是栗生锐的志向。经过多年的知识积累,栗生锐逐渐掌握了FANUC、西门子系统加工中心的编程与操作。擅长钛合金、高温合金等难加工材料的铣削加工及精密孔加工,成为业内瞩目的技能人才。

  为了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栗生锐累计直接带徒弟21人,其中有徒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也有工艺人员。编写大量设备及零件加工操作说明书,负责全厂某重要设备自动换刀、检测、工作台交换系统编程、操作、维护技术支持。2011年开始出任公司技能培训班讲师,2015年出任中航工业集团培训基地客座讲师,平均每年授课十余次40多学时。多次对参加省市、国家、国际技能竞赛参赛选手进行培训,6名选手获得省、国家前7名,其中一人获得全国技术能手;2013年,出任中美国际数控机床技能大赛技术指导。2015年,作为领创人建立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面对行业和社会培养数控加工高技能人才。完成了《航空发动机》典型零件加工技巧解析出书工作。在行业、国家及国际都具有广泛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