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澜社区 首页
巨头们纷纷进军农业,他们究竟看到了什么?
巨头们纷纷进军农业,他们究竟看到了什么?
2017-09-26 腾农在线

    前不久,无印良品正式开卖有机蔬菜的消息刷爆了朋友圈。

这家著名的日本零售品牌,在其东京旗舰店开辟了40平米的蔬果卖场,并打出产地直送、纯自然蔬菜的概念。与此同时,在他们的二楼,还有一间小餐厅,消费者可以在这里品尝到一楼蔬菜制作的季节浓汤。

为什么无印良品会跨界进入蔬果销售?很多人会有这个疑问。其实近些年,跨界进入农业领域的各领域明星大佬不胜枚举。

无印良品的“菜市场”

2009年,网易创始人丁磊宣布要去养猪。7年后,这种蹲马桶、睡公寓、不打针、不吃药、听音乐的网易猪面市后随即一扫而空,销量自然不用说。最近的消息是,丁磊又种上了茶。

2011年底,赵薇耗资约400万欧元,买下了一座曾属于路易十三的法国葡萄酒庄园。据媒体报道,在2013年和2015年,赵薇又购下其他两座葡萄酒庄园。

2014年,刘强东宣布在京东上开售自家产的大米。据刘强东介绍,这款大米是京东在宿迁承包5000亩地,自己种植的“有机大米”。虽然每公斤售价超过25元,但销量非常可观。

也许是尝到了这个甜头,今年5月京东又在网站上开售自己的“跑步鸡”——所有出售的鸡子都走了100万步以上。

而近日,曾在《康熙微服私访记》里扮演三德子的著名演员赵亮,也被爆出在四川走马坪建了一座近千亩的生态园,主要养鸡。

除了这些以外,海尔45亿进军农业、宋卫平进军“农业小镇”、董明珠进军电动农机领域、褚橙柳桃潘苹果等等新闻,也都不断见诸报端。


这么多明星大佬不约而同地跨界进入农业,无疑是看中了农业的潜力以及消费升级的风口。

但作为庄主,我们更关心的是,巨头巨资的进入后,究竟会给这个行业带来什么变化?对于传统种植养殖出身的庄主,我们该如何应对?

目前,在电商、互联网、娱乐、家电等越来越多的企业跨界进入农业和乡村时,我们发现,原来定义清晰的行业,正在变得边界越来越模糊。

我们越来越不好去定义,现在的农业到底是生产粮食的地方,还是休闲业、娱乐业、教育业、文化业,甚至是一个寄托了情怀的特殊硬件?

微鲸的民宿内部

但这种“看不清”、“不好定义”似乎并不是一个贬义词,因为我们无法说这种跨界融合是错误的。

在越来越多元的世界中,现在的主流消费者正在变得越来越不可捉摸。他们喜欢苹果的简单极致,又偏爱瑞士军刀的复杂融合。他们有时候能在迪厅晚上通宵,也愿意到乡村体验静谧。

生长在互联网时代的他们,思维是既单向又冲突,即清晰又模糊的。那么,我们就不能够用单纯的一元思维去寻找方向,而应建立一种“三只眼睛”,即多向跨界的思维模式。

同时,传统农业在经过现代化的技术升级后,无论是土壤分析、品种优育、种植技术、加工包装、物流运输等等产业链,都已经趋于成熟。

这时,“谁的果子更甜”这类品质问题,已经没有太大的技术壁垒和竞争门槛。那么未来农业比拼的,也就将是跨界的融合。

这时,谁能够用新的策划理念,通过嫁接其他行业的价值对农业进行创新改造,让原本毫无关系甚至相互矛盾的行业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并在这个过程中碰撞出新的火花,谁就能创造出商业奇迹。


巨头尚且如此,作为大多数中小庄主而言,更不能独身之外。

可以说,未来的农业,靠单一的种养模式,已经不会再有魅力,更不会有竞争力。那种只要埋头苦干不需看天,只要有好产品不愁卖不出高价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未来农业竞争的维度,将不再仅仅是品质,而更倾向于融合之后的休闲+、文化+、教育+、互联网+、娱乐+等等。

不图赚钱的巨头更可怕

这些巨头为什么要进军农业?通常我们的理解是因为农业的风口。

这么理解也没错,但更深层次我们要看到,他们并不是完全跨界,而是在自己主业延伸中,把农业当作其中一环。

比如刘强东做大米和“跑步鸡”,其实是其“京东生鲜”战略中的一个小部分。“跑步鸡”更是打出扶贫的旗帜,声称不图盈利。

丁磊养猪和种茶,看似和网易主业没关系。但如果看看网易热推的“网易严选”业务就不难发现,猪肉和茶叶也只是网易业务转型的一个推手。

而海尔45亿进军农业,更是和其电商平台以及终端的智能冰箱(智慧厨房)业务紧密相关。


从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巨头的跨界牵手农业,并非是完全把农业当作其未来战略的核心板块,而更像是一个道具。

换言之,他们完全可以不图这个赚钱,只要能够实现其更大的商业目标,也能赚得盆满钵满。

就像跨界进入民宿的外婆家创始人吴国平所说:我的民宿定价两万一晚,但是前期大家可以免费来住,不要钱。

这句看似任性的话,对吴国平来说只是毛毛雨,但足矣让同行吓出一身冷汗。所以,把农业当道具,不只图赚钱,才是巨头的真正可怕之处。

我们应该怎么面对巨头们进军农业?

1、主动做长尾市场的小而美

任何行业走向成熟后,都会成为一个生态。就像森林一样,有参天大树,也有丛生杂草,还有低矮蘑菇,他们共生共存,才能形成一个循环的生态空间。

在未来的休闲农业,也会形成一个这样的生态。

巨头们会携资金、品牌、渠道优势在金字塔尖形成一定的垄断。但是在更大的细分长尾空间,也会形成许多“小而美”的庄园。

就像餐饮行业,有海底捞、西贝莜面村、王品这样的连锁巨头,也有沙县小吃、黄焖鸡米饭这样的街头小店。


2、用线下体验做差异化

当京东把“跑步鸡”卖到平价的时候,毫无疑问,普通的农场散养柴鸡无论在品牌信任和渠道上,都毫无还手之力。

但是如果一个农场把自然教育、休闲体验等活动融入到其中,形成线下场景化营销时,这些大佬似乎又无计可施。

所以,未来在成熟生态中,中小庄主的核心竞争力,不是拼规模、拼建设、拼硬件、拼价格,而是拼运营、拼服务、拼温度、拼场景塑造、拼休闲娱乐、拼场景设计……

别忘了,这些差异化的小而美,才是长尾理论中占据80%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