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庄村 首页
太极拳发源地:唐村千载寺

                              太极拳发源地:唐村千载寺                                                    2017-09-08 魏美智 千载寺武术文化交流推广平台

                  追溯内家拳法渊源  解绎王堡枪法正宗

 美国著名汉学家、纽约大学教授戴福士,著名史学专家、河大历史学院教授牛建强等考察千载寺              千载寺位于博爱县城南8公里唐村西北偶的博内路东畔。

2005年6月,唐村村民在河中掘得《北魏僧惠造像记》残碑一段。这段残碑仅是原碑的五分之二,尚有五分之三埋在地下。道光五年版《河内县志》载有该碑的全文。该碑文称,千载寺为“无极之乡”、“无极故里”。无极,始见于《老子》:“复归于无极”,即回到宇宙最原始的无像无形的本体的意思。宋代哲学家周敦颐根据道士陈抟的《无极图》在其《太极图说》中提出“无极而太极”之说。朱熹认为,无极即无方所,无形状,是太极的形容词,无极就是太极。关于无极与太极的关系,《周易·序》说得更为透彻:“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极者道也,两仪者阴阳也。阴阳一道也,太极无极也,万物之生,负阴抱阳,莫不有太极,莫不有两仪,氤氲交感,变化不穷。”

说太极,不能不说太极拳。太极拳源于无极养生功和无极拳。千载寺既然被称为“无极故里”、“无极之乡”,肯定与太极拳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千载寺原名为“无极寺”,始建于东汉永平年间,距今约1940余年,是佛教传入我国后建立最早的寺院之一。北魏时更名为千载寺,是太极养生功的最早的发祥地。东汉末年,曹魏谋士徐庶的母亲曾亲笔题撰石碑一通,内有“祈求佛菩灵,愿大佛慈悲,盼无极养生,保三鼎一统,佑草木繁兴,鉴忠奸分明,树贤良千秋”之句,据此可判定,无极寺建庙的宗旨便是无极养生,由此而下,一脉相承。

大唐贞观年间寺僧十力和尚创造了无极养生武功,和无极养生医鉴。在千载寺,有一通刊刻于清康熙五十四年的《千载寺唐僧十力和尚传碑》。据碑文记载:“大唐贞观赐李氏名孺,字道武,游化号十力,河内人,隋大业十年二月二日……诞世。”“少即聪,目过不忘,文、武、医、易,博艺皆修,涅磐、摄论,黄老经通,弘扬释、道、儒三教融易,以大明度无极经、易筋经、千金翼方、导引吐纳,创艺无极养生武功,研传千载养生医鉴秘决。”是著名的无极拳、无极养生功的创始人。《中国佛教大辞典》对十力也有记载:“十力。唐僧。氏里师承不详。通《涅磐》、《摄论》。武德末居京师。德齿俱尊。贞观中依慧震住樟州通泉寺。后不测所终。”可见十力和尚确有其人,《千载寺唐僧十力和尚传碑》所载是十分可信的。

十力和尚的雅号不是自己所命,而是僧众和百姓赠送的雅号。何为十力?据《增一阿含经》和《大智度论》释义:一是知觉处非处力;二是智之进业报智力;三是知禅解脱三味智力;四是知诸业报胜劣智力;五是知种种解智力;六是知种种界智力;七是知一切所道智力;八是知无眼无碍智力;九是知宿命无漏智力;十是知永断习气智力。可见十力和尚是位博大与高深的圣僧。十力和尚“功惊武林,诏住京师,造像西山,化名隐籍,艺传通泉,医游扬州,授贤大明,庐山传艺,塑艺少林,晚秋黄叶,归故育弟。”他与当时的武林各大门派都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晚年又回到了千载寺,育弟传拳。十力和尚师道尊严,告戒门弟:“无极养功,严律武风,勿为霸腐,权为民生,三教互尊,养生共修,以柔克刚,舍己从人,未成功器,勿名师门。”(以上引文具见《千载寺唐僧十力传碑》)


从唐宋而到明季,无极养生武功的传承绵绵不绝。到了明万历年间,无极养生武功不仅得到发展,而是出现了我国目前最早的太极拳理论《无极养生拳论》。《无极养生拳论》载之于新发现的康熙五十五年李元善所修撰的《唐村李氏家谱》,为无极拳大师李春茂于明万历十八年春在太室祠的传拳训论。据清康熙五十五年所撰《唐村李氏家谱》记载:“李春茂名叶蓁,中贡后入千载寺、三圣门、太极宫,拜师博公武道,习拳渡剑,看星相,读兵法,弘扬三教合一论,无极养生功、十三势拳、剑、枪艺,誉传神功,游教传拳于晋、鲁、陕、浙、湖、广数省,赫名焉。”他的《无极养生拳论》宗旨是“揽阴阳,夺造化,转乾坤,相气机,于后天中返先天,复出归元,保合太和。”认为“无极养生功乃人之无意、无形联先天极妙之主体冲和之本始,阴阳动静之初源也。万物之生,负阴抱阳,人之真元所从而来,灵明所从而抱,无极生太极矣。于此而与五行八卦元通,通则变,完全人身之阴阳而保此灵明者也,永人之天年,畅达人之血脉筋骨,欲从后天返先天而卫生之术无极养生功者也。”由此可见,无极养生武功,重在养生。该家谱还载有十三势行功歌残篇一则:“十三拳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隙,变换虚实须留意,气遍身躯不少滞,静中触动动犹静,因故变化示神奇,势势存心揆力意,得来不觉费工夫,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闻静气腾然。尾间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仔细留心向推求,屈伸开合听自由。入门引路须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若言休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推用意络何在,益寿……”以下残缺。

李春茂是陈王廷的舅舅,李春茂在三圣祠作《无极养生拳论》训论十一年后,即明万历二十八年,陈王廷方才出生。因此,这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太极拳理论。

太极拳创艺于千载寺、三圣门、太极宫。李岩、李仲是李春茂的儿子,二人与陈王廷为姑表兄弟。陈王廷字奏廷,其母亲系李春茂的胞妹,陈王廷幼时便学拳于千载寺。据清康熙五十五年《唐村李氏家谱·序》载:“九世公讳仲、讳信(李岩)结陈沟姑表陈公讳奏廷三表兄弟太极门拜师结义,树志文武,竞功成名,创艺太极养生功,练传无极功十三势、通臂功、考举选贡,诱闯贼营,文武智杰,威振贼雄。”可见,创艺太极拳的是陈王廷、李岩、李仲姑表三兄弟。李岩、李仲于崇祯十三年参加明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崇祯十七年李岩被牛金星谗杀。李仲远逃浙江避祸;陈王廷逃李际遇农民起义军中避祸。

千载寺是由千载寺、三圣门、太极宫三座寺庙共同组成的三教合一的寺庙群,占地约五百四十亩。寺庙中殿宇巍峨,碑碣林立,古柏森森,既庄严肃穆,又生机盎然。

寺庙群的西侧是千载寺。由绩善亭、无极殿、三教堂、天王殿、大佛殿等佛教殿宇组成。殿后侧是练武堂,是历代高僧、道人与俗家弟子演武的地方。寺庙群的中间是三圣祠,由孔圣殿、伏羲殿、文王殿、女娲池等儒教诸神的堂殿;山门之前是博鳌潭,相传是伏羲观鱼画八卦图的地方。祠后的运粮河上有座桥,名为女娲桥,是伏羲、女娲桥上相会研究如何造人的地方。寺庙群的东侧是太极宫,由八卦门、太极殿、老君殿组成的道家诸神的殿宇。在千载寺与三圣祠之间是碑林。碑林中的许多碑碣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和历史价值。如东汉末年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徐庶的母亲撰题的石碑,考古学家认为,三国文物碑全国稀见,中国古代女名人的碑撰更为罕见,属国宝级之物。此外,寺内还有《千载寺唐僧十力和尚传碑》、《北魏僧惠造像碑》、《洪洞移民舍善传拳功德碑》以及道家宗师王重阳、丘处机的撰碑,无极图碑、司马懿衣锦还乡寻根碑等。


千载寺在历史上曾经数次遭到破坏。在清朝时,清政府曾因该寺出过“贼”即李岩、李仲、李牟等九人参加过李自成领导的明末农民起义而毁坏过该寺;文化革命将该寺彻底破坏。寺中殿宇被诉除,碑碣被当作水打磨的基石埋在地下。

盛世修志,盛世修寺。千载寺作为太极拳发源地逐渐被人认知。太极拳现在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拳种。不仅中国各城市、乡村到处都有太极拳爱好者,而且世界各地都有太极拳爱好者的队伍。追根求源,是一切爱好科学探索的人的共同的志向。随着太极拳的日益普及和太极拳理论研究的日益深入,千载寺作为太极拳的创拳地、发祥地将日益受到国人和世界太极拳爱好者的关注。世界各地和国内各地的太极拳爱好者的寻祖认宗活动将逾来逾频繁,前来参观和科研的各界人士络绎不绝。重新修复千载寺已迫在眉睫。一个全新的千载寺寺庙群,将会在不久的将来重新耸立在千千万万太极拳爱好者的眼前!


千载寺武术文化交流推广平台

联系电话:15839166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