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边村 首页
回归农村,下塘摸螺,嗨翻天

小时候,住在农村,每逢暑假就要去水塘、田里捉鱼,摸田螺、河蚌,那时候更多的是把它当做一种娱乐,吃不吃倒显得并不重要了。时隔十几年,彼时的孩童都已经走上了工作岗位,平时忙于工作,几乎没有时间下塘,去感受那水里的清凉和泥巴的土腥味。

如果把摸田螺、河蚌当做是工作的一部分,那该是多么有趣的一件事情。小编一行来到了原黄塘乡谭亭子,由住在附近的同事浓情推荐,采编组来到了村里的一口池塘,听说这里有很多田螺和河蚌。

站在池塘边,放眼望去,池塘四周草木茂盛,郁郁葱葱。水面波光粼粼,水质还算清澈。不时有凉风送爽,吹走身上的燥热。

采编组的同事脱去衣物,迫不及待的下水。池塘的水不是很深,对于摸田螺、河蚌来说再好不过。他们半蹲在水里,边蹚水边摸,不一会儿,就有收获。

他们“越战越勇”,渐入佳境,你看他们娴熟的动作,个个是好手,小编站在岸边拍摄,不时就能听到他们的惊叹声。原来是摸到了“巨型”河蚌,果然当河蚌被举在手中,都跟人脸差不多大了。

岸边围观的群众越来越多,住在附近的爷爷奶奶们都出来看热闹了,他们侃侃而谈,回忆起从前关于这池塘,村子和摸田螺、河蚌的故事。

的确,田螺、河蚌和鱼,在二十年前都是村民们的家常小菜,那时候,都是全家出动一起享受捕捉的乐趣。而如今随着社会发展,时代变迁,这种原始捕捉的乐趣早已被替代。人们的娱乐方式也越来越多,而下塘下田与泥巴打交道的方式变得多么不堪。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摸索,两位同事向我们展示了满满的收获,看着桶子和盆里大大小小、形状饱满的河蚌、田螺,大家都有些小激动,因为这些已经足够吃大餐了。

满载而归之后,在同事家里,我们准备现做现炒,尝个新鲜。但没想到处理起这些河蚌、田螺却是如此繁琐。

河蚌田螺炒制过程

美女同事亲自上阵,架柴烧火,体验农家生活。

首先需要将它们洗净放进锅里,通过柴火加热,煮沸煮透,然后进行壳肉剥离,再除内脏,加盐、醋揉搓,同时用水反复清洗,这样又花了将近一个小时,总算可以下锅了。

首先需要将它们洗净放进锅里,通过柴火加热,煮沸煮透,然后进行壳肉剥离,再除内脏,加盐、醋揉搓,同时用水反复清洗,这样又花了将近一个小时,总算可以下锅了。

还得感谢同事,是他带领我们体会了一把儿时的乐趣。当然,采编组要继续努力,不断发掘其他有趣好玩的活动,比如捉鱼、采菌子啥的,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