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城居委会 首页
中国古代“解”的正确读音
         
pic

关于"解"姓的读音,古人是怎么读的呢?
  今天,"解"作为姓氏,我们在字典上只能查到他的读音为:xie,就连央视百家讲坛《百家姓》中的钱文忠教授他可能也还不知道在山西、陕西、湖北、重庆、云南等地还有另外一个读音hai,那这个姓氏在古代到底是怎么读的呢?或者这个姓氏产生初期他的原始读音到底又是什么呢?为什么在今天的字典中我们只能查到xie这个音呢?要了解"解"姓的读音,我们先得从这个姓的由来说起。
    
pic

解氏最早源出于姬姓。上古西周初期,周武王姬发的儿子唐叔虞之子姬良受封于解邑,姬良此后生活采食于解邑(今山西运城盐湖区解州镇),古称"河东解邑"。据史籍《万姓统谱》、《通志·氏族略》等记载,解氏出于姬姓,历史悠久,可追溯到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在解良的后裔子孙及族人中,多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称解氏,史称山西宗解,为解氏正宗。
  由此可见,"解"姓是以地名为姓,那"解"这个字在古代到底读什么呢?根据中国最古老的一部字典《说文解字》中可知,此字有两个读音,分别是gai和hai,作为地名在此处读hai,这也就是为什么今天在山西、陕西、湖北等地将这个姓读hai的真正原因,可见他有着悠久的历史。那为什么今天又有人将他读为xie呢?下面两篇文章中可能会找到答案。
文章一  
pic
  
pic

  
pic

  解州"之"解"应保留hài (亥)的读音
  "解州"、"解县"、"解池"的"解",运城人读hài (亥)音,而各种辞书则注音为xiè(谢)。例如《现代汉语词典》:"解xiè①解池,湖名,在山西。②姓。"《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解,xiè,水名、地名用字。如解池,湖名;解州,地名。均在山西。"《辞海》"解池"、"解县"条亦均注音为xiè,等等。由于方音与辞书标音发生龃龉,使这个地名字的使用出现了一定的混乱。
  地名"解"读"hài (亥)"音的由来
  地名"解"为什么读"hài(亥)"音?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地名"解"是怎么来的。
  我们知道,"解"是一个十分古老的地名。《广韵》:"解,亦姓。唐叔虞(之子)食采于解,今解县也。"唐叔虞为周武王之子,这说明在西周初年甚或更早的夏商时代,河东就有了"解"这个地名。而关于地名"解"的起源,清乾隆版《解州志》有3种说法:一说上古黄帝与蚩尤大战,擒获蚩尤于阪泉(在今中条山下),将其肢解,故当地称为"解"。一说舜抚五弦琴,歌《南风》诗于此,诗中有"解吾民之愠"句,故当地称为"解"。一说上古三门未凿,河东到处是水天泽国,当地号为"勃澥","解"与"澥"通。三种说法中,学者多采信"勃说"。而"解"与"澥",《广韵》同注为上声蟹韵"胡买切"。所谓"胡买切",即是用"胡"字的声母h与"买"字的韵母ǎi相拼,读作hǎi(海)音。隋唐以后,浊音上声字变为去声,"解hǎi(海)"字便读作了去声的"解hài(亥)"。此外,《广韵》去声卦韵亦收有"解"字,注曰:"县名,在蒲州。"音为"胡懈切",亦读hài (亥)音,不过这里已读作去声了。这就是"解州"、"解县"、"解池"读作hài (亥)音的由来。
  辞书注音的依据是《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
  那么,各种辞书注音的依据又是什么呢?是国家公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为在全国推广普通话、规范汉语的读音,国家组织有关专家成立了普通话审音委员会,对汉语普通话异读词的读音进行了审订和规范,先后3次公布了《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初稿》。1963年1月又综合公布了《普通话异读词三次审音总表初稿》(见《中国语文》1963年第一期)。表中对地名字的异读也作了规范。1977年后审音工作恢复,对《初稿》进行修订,1985年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发布《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作为部颁标准,通令执行。这个表所审订的音,就成为规范普通话异读词读音的学术依据,也是今天各种辞书注音的依据。在1957年第一次公布的《审音表初稿》和1963年综合公布的《普通话异读词三次审音总表初稿》中,都涉及地名"解"字的订音。由于1954年解县和虞乡县合并成为"解虞县",《初稿》中列有"解虞"条,说:"解虞(山西,旧县名)①xièyú,ㄒㄧㄝㄩ。"应当说,这就是各种辞书将地名字"解"注为xiè音的依据。1985年国家三部委正式公布《审音表》,其中"解"字xiè音下面没有再列地名"解虞"的例子(解虞县1958年撤销),但各种辞书仍然依照《初稿》的意见将地名"解州"、"解县"、"解池"的"解"字注音为xiè(谢)。
  订"解"为xiè (谢)音违背了"名从主人"的原则
  那《审音表》为"解"字订音的依据又是什么呢?正好《总表初稿》"地名"部分前面的"说明",讲到了这个问题。
  "说明"阐述地名字审音原则时,在第三条举了"解虞"的例子。原文是:"凡地名某字在历史上有某种特殊念法而现在本地音和它相合的,一概‘名从主人’,不加改动。例如:‘栎阳’念yuèyáng,不念lìyáng;‘解虞’念xièyú,不念jièyú。"看到这里,外地人可能没有什么感觉,运城人却不能不感到意外:不是说"名从主人"吗?运城本地人什么时候把"解州"、"解县"的"解"念作xiè(谢)音了呢?没有啊!这里后边的例子和前边的原则不是自相矛盾了吗?这个疑虑是有道理的。
  我们知道,"解"字是一个多音字,古音属见、晓母二等字,读洪音,有gǎi(改)、gài(盖)、hài(亥)三个读音。后来,北京话见、晓母二等字由洪音变读为细音,gǎi(改)读作jiě(姐),gài(盖)读作jiè(借),hài(亥)读作xiè(谢),而运城方言却依然保留有洪音。当地地名字"解",由于它的内涵已远远超出一般的"字"或"词"的范畴,读音本身具有保守性、凝固性、传承性,故至今未曾改变。既不读作jiě(姐),也不读作jiè(借),还不读作xiè(谢),仍然读作hài(亥)音。因此,对照上面的审音原则,我们可以说,第一,"解"字在历史上确曾有过"hài(亥)"这个读音;第二,"解"字现在在当地人口语中依然读作"hài(亥)"音。根据"名从主人"的原则,"解州"的"解"字应当订为"hài(亥)"音。或者说,不管在历史上"解"字有多少种"特殊念法",作为地名字"现在本地音和它相合的",只有一个hài(亥)音,"名从主人","解州"的"解"字只能订为"hài(亥)"音,而不能订作"xiè(谢)"或其他什么音。《审音表》把这个比较特殊的问题作了简单化处理,一律取消了"解"字的洪音读法,从而在事实上违背了"名从主人"的原则。
  订音不当造成使用中的混乱
  几十年来,由于"解"字订音不当,对使用这个地名造成不少混乱。首先,当地人拒绝"解xiè"这个音读。在山西全省乃至陕豫各地,至今50年过去了,人们仍然称"解州"为"hài(亥)州"。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火车上列车员播报"解县站"为"xiè(谢)县站",遭到人们的反对;从上世纪80年代后,又改播为"hài(亥)县站"。外地客人来运城说要去"xiè(谢)州",当地人会不知所云;在弄清对方说的是"解州"时,多半会客气地纠正:"是hài(亥)州"!外地客人如果自称姓"解xiè",不见名片,百分之八十的运城人会误认为他是姓"谢",而很少会想到是姓"解"。一些出生在解州的人起名"解生",因"解"订音为xiè,为避免误读误写,遂索性改名为"海生"。运城日报资深编辑、关公文化研究专家孟海生先生,改名即缘于这种情况。"解"与"谢"同音发生混乱的情况在外地也有。据著名语言学家张清常先生《胡同与其它》一书载,北京有一"解家胡同",系从山西迁来的解姓人家的居所。由于"解"与"谢"同音,人们将其写成了"谢家胡同","解家胡同"则因此消失了。看来对地名字"解"的读音如何确定,对社会生活和人们的交往确实有着重要的影响。
  应当恢复地名字"解"hài (亥)的读音
  "解"不仅是一个古老的地名,而且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历史文化符号。黄帝、蚩尤、风后、舜帝、南风歌、盐池、型盐、解姓、裴氏、猗顿、李冰、关羽、柳宗元、包公、关汉卿、锣鼓杂戏、元杂剧、晋商、南风集团……许多重要历史人物,许多重大历史事件,许多重头的精神文化产品,都与"解"这个地名字息息相关。它几乎与华夏人文始祖相共生,记录了中华民族历史的变迁,见证了华夏5000年文明的演进,它是记载中华古老文明的化石,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而"解"字的读音,正是其中重要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2004年,国家启动了"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明确提出地名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要认真加以保护,不容随意变更。当年10月,民政部地名研究所专家一行3人来运城考察"解州"的读音。据说,省市民政部门还准备向国务院写专题报告,要求在辞书中恢复和保留地名字"解hài(亥)"的读音,以完整保存"解州"、"解县"、"解池"以及"解梁"这些古老的地名。希望各级地名管理部门,能本着尊重历史的精神,真正把这个问题重视起来,认真解决好,以保护好这份珍贵的地名文化遗产,同时也避免使用中造成的混乱,方便人们的生活。
  
  
pic


文章二 
                    解州之"解"(hài)乃古音
                   □文史考辨 □张号立 张 卓
  解州之"解",《现代汉语词典》注:"解,xiè,解池,湖名,在山西省。"可是运城和周边省市的人一直读hài,其因何在?笔者浅议如下。
  《说文解字》注:"解,佳买切又胡卖切。"按反切法推理,解,①佳买切,即gǎi mǎi切,发音gǎi(《说文解字》注"佳,古切",声母为g)。②胡卖切,即hú mài切,发音hài。推理表明:"解"在上古时读音为二:⑴gǎi,即江南人读解放军之"解"为gǎi的音。⑵hài,即今运城和周边省市人读解州之"解"的音。
  《唐韵》注:"解,佳买切。"依反切法,发音为:①gǎi ②jǎi(中古以后出现了由声母g分化出的声母j)。
《广韵》注:"解,古隘切。"依反切法,即gǔ ài切,发音gài。
  《集韵》《韵会》注:"解,举切,下买切,居隘切。"依反切法可推出4个读音:
  ⑴举切,即jǚ gǎi切,读jǎi。
  ⑵下买切,读为二音:①下买切,即hà mài切,发音hài(从上古至今运城人读"下"为"hà",故声母为h);②下买切,即xà mài切,发音xài(xiè)(运城以外有些地方人中古以后读"下"为"xià",故声母为x)。
  ⑶居隘切,即jū ài切,读jài。
  《正韵》注:"解,佳买切,胡卖切,居拜切。"依反切法,读为3个音:gǎi,hài,jài。
  从上述5部工具书可以看出:中古"解"发音分别是gǎi、jǎi、jài、hài、xài,其中gǎi、hài保持上古读音, jǎi、jài、xài是新出现的读音,即《现代汉语词典》对"解"的3种读音注释的依据。
  上古声母喉音gkh,在中古时,对应分化出jqx,所以,就有一批"xiè"系列词出现,如"蟹""懈"就是由上古音hài演变为xiè音。"解"由gǎi、gài分化出 jǎi(jiě)、jài(jiè),由hài分化出xiè即属此例。从此可知,中古时,对"解"字,有些地方已随着音变读成xiè。这就是当代有些地方读"解"为xiè的源头。
  《康熙字典》载:"《正韵》‘解,胡买切音蟹,州县名。春秋为晋之解梁城,战国属魏,汉为解县,属河东郡,五代汉始置解州,治解县,元属平阳路,明因之。’"《说文解字》载:"蟹,胡买切。"依反切法音hài。由此可知,上古时"解""蟹"同音,至今运城人,尤其是老年人,仍读"螃蟹"为páng hài。此注告诉我们,运城及周边省市人读"解"为hài,和清代最权威的工具书的注音是一致的。
  在上世纪50年代推广普通话活动中,国家职能部门规范语音时,采取了学术界的共识,确定了一条约定成俗的原则,就是地名读法尊重本地人发音的习俗。根据最新辞书记载,当前我国有近90个地名,是按本地人的读法注音的。从上古到中古,各辞书注音和运城及周边省市人一如既往的读法,证明解州之"解"读音为hài。《现代汉语词典》注"解,读xiè",用以专指解州之解湖。笔者认为,编者可能不清楚运城及周边省市人对解州之"解"一直读上古音的真实情形,而是根据一般原理推出来的,当是误会,实属遗憾。
王保军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