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手机继续浏览本文,也可以分享给你的联系人。
渝水区是全国100个水稻生产机械化示范县(区),也是全省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县(区)。近年来,全区农机产业发展起步早、进步快,结构优化,服务能力、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农机总量稳步增长。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已达到36.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6%。拖拉机拥有量6205台,其中大中型286台,配套农机具 6205台;农用排灌机械19853台,滴灌设备3255亩;水稻插秧机353台,联合收割机677台,粮食烘干机14台。先进、高效、适用的农机社会化 服务,为全区粮食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农机化水平稳步提高。2014年底,全区机耕面积42374公顷、机插面积3985公顷、机收面积39876公顷,机耕、机插、机收水平分别达到80%、6%、70%;农机化作业面显著扩大,农机作业量显著增加,农机化水平显著提高,农机化管理工作卓有成效。
3、农机购置补贴规范有序。2014年完成补贴资金558.39万元,补贴农户和专业服务组织2087个,购置农机具3260台(套),其中补 贴水稻插秧机6台、联合收割机115台、大型拖拉机24台、手扶拖拉机955台(套)、抗旱设备677台(套);2014年完成补贴资金1170.62万 元,购置补贴机具3426台、收益农民2049户。其中补贴大中型拖拉机56台,手扶拖拉机960台,水稻插秧机30台、联合收割机154台。通过农机购 置补贴,有效优化和改善了农机结构,同时农机购置补贴更加规范有序,方便群众。
4、农机队伍建设不断壮大。随着“政府购买服务”全程社会化服务项目的实施,全区农机服务组织正在逐步完善,以机耕、机收、统防统治为主的农机 专业化合作组织不断发展,其中农业机械化服务专业合作社16个,从业人员1361人;农机大户52个,人员2100人;农机服务专业户5616个,从业人 员6522人。以农户为主体的多元化农机经营体制得到巩固,农机经营和农机作业效益明显增强。
5、农机大市场稳步推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行政策资金扶持、项目倾斜、搞好专业服务,农机大市场以青园国际农商广场为主体,立足于南方地区 农机机电大流通龙头地位,打造集农机、五金、机电、配件供应与维修为一体,具有产品展示、交易、物流“一站式”流通服务,农机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着力打 造“想企所想,急企所急”的优质服务平台,实现农机大市场建设的稳步推进。
来源:江西渝水新闻网
新余雲为媒网络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