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手机继续浏览本文,也可以分享给你的联系人。
整齐连片的农田、笔直平坦的机耕路、排灌自如的沟渠、挂着幸福笑容的农民、机声轰鸣的热闹场景,描绘了一幅幅新农村的美丽画卷……立夏时节,走在水 北镇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处处都能感受到农业综合开发所带来的新变化。近年来,我区因地制宜、立足实际,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重中之重,大力推进农业 综合开发,不断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改造中低产田,积极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业合作组织,走出了一条发展现代农业的新路子,促进了生产条件改善和农业增 效、农民增收。
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让地生金
“以前田都是这一块那一块的,哪里有路,别说收割机什么的,连小板车都进不了,浇肥浇水全靠自己肩扛背挑。多亏了政府加大对土地整理的力度,前 几年村里建设了高标准农田,兴修了水利和道路等设施,现在看看咱们的农田,像格子一样整齐方正,机耕路四通八达,取水灌溉特别方便,种起地来省力了不少, 收成也翻了好几番。”看着自家长势正旺的稻田,水北镇楼山村委村民简根生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如今这是我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成区的真实写照。“过去,农民种田就是靠天吃饭,积极性不高,导 致不少农田都撂了荒,再加上基础设施薄弱,一直制约着农业发展。”楼山村委书记简小林告诉笔者,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后,切实加强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 了农业生产基本条件,田、水、路、林等相互配套,农民种田的积极性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也得到全面提高。
近年来,我区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结合优势主导产业,大力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采取以水利工程措施为主,农业、林业、科技等配 套措施为辅的办法,从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大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力度等方面着手,建成了一批配套完善、 高产稳产、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为农业产业发展夯实了基础。仅去年,我区就投入2470万元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0.9万亩,改善 灌溉面积1.2万亩,粮食生产能力年增244万公斤,直接受益农民达1970户。
项目扶持: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民增收
“创业以来,资金一直最大的难题。现在我们公司能发展成为拥有员工450多人、资产总额6500多万元、连片开发建设12000亩果园基地、年 繁育良种仔猪和出栏生猪20000多头的省级龙头企业,离不开农业开发项目的大力扶持。”新余市江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简润根说,“刚开始养殖生猪 时,因为资金匮乏,规模一直上不去。前几年,通过申报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得到了扶持资金,实施了年出栏2万头生猪养殖基地项目,使我们形成集繁 育、生猪养殖、销售于一体的规模化养殖企业,带动附近农民增收。”
农业产业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载体,是调整农业结构的突破口,也是实现农民增收的关键。在农业综合开发过程中,我区因地制宜地发挥资源优势, 坚持以项目为载体,以产业为支撑,围绕优质果业、绿色蔬菜、高产油茶、花卉苗木等特色产业,积极开展产业化经营项目立项扶持工作。通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加大对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一方面,积极发展壮大龙头企业,以龙头带基地、带农户,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另一方面,积极向上争项目、 资金,助推农业产业做大做强,对具有影响力和带动力的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大力扶持。
通过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的有力扶持,全区农产品的品种结构得到优化,品质、和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初步形成了区域化、规模化、产业化的 开发格局,一批在全区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因此也得到了蓬勃发展。仅去年我区就为3家农业企业争取到3个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项目,补助资金 735万元,这些项目竣工后,将大大提高了农业企业的生产能力、经济效益,以及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科技推广:良种良法架起致富金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在推进农业综合开发中,我区积极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大力推 广“良种、良法”,发展壮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有效地促进了一批规模大、标准高产业基地的迅速建成。去年以来,引进推广蔬菜新品种8个,如余干辣椒王、紫 色番茄、脆甜黄瓜、早丰辣椒、苏润大椒、常德早熟丝瓜、超大南瓜、湖南菜苔等,示范推广了连栋温控大棚蔬菜育苗和生产技术、罗坊湖头湖藕提纯复壮技术以及 膜下滴灌技术、节水灌溉、配方施肥技术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多项技术。
与此同时,加大对农民的科技培训,与基层农技推广相结合,重点对种养大户、农业企业带头人、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等进行专业性、实用性技术培训, 并充分发挥科技示范户的示范带动作用,切实落实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改革的各项政策。去年以来,全区共举办各类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110期,培训乡村农技人 员、种养大户等1万余人次。通过培训,为现代农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此外,我区还创新科技服务体系,积极推行科技特派员创业行 动,充分发挥农业局、林业局等部门优势,遴选、认定了122名科技特派员,分别在全农业企业及示范基地开展创业行动,共实施开发项目40项,开辟了一条科 技兴农的崭新道路。
据了解,通过科技示范推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农业新技术的覆盖面达80%,科技入户率达到98%,优良品种率达到95%以上。“你可别小看我 们农民了,现在种田,不掌握几项实用技术可不行,这可都是吃饭的家伙啊。用科技种菜,比起以前靠天种植,蔬菜长得好卖得也快,收成要好多了。”在界水联盟 蔬菜基地,当地村民骄傲地说道。
来源:江西渝水新闻网
新余雲为媒网络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