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湖镇 首页
因地制宜 大力推进稻渔综合种养

   江苏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重点是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形成“更有效率、更有效益、更可持续”的供给。稻田养殖满足了菜篮子、米袋子和“钱夹子”等多种需求,是当前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各地要加强宣传发动,落实好各项政策措施,因地制宜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模式,加快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一、充分认识稻渔综合种养的重要意义
当前,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和农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提升粮食等农业生产效益成为重中之重。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稳粮增收方面,各地要科学研判、深刻把握。
(一)稻渔综合种养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新途径。开展稻渔综合种养,可以节省农药、化肥、人工成本,收获的稻米优质优价,加上每亩养殖的龙虾、鱼、蟹等水产品,平均每亩可增加效益几百元,高的可达数千元,是单纯种植水稻收益的好几倍。在当前农业生产新形势下,千方百计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是重点任务,而稻渔综合种养周期短、见效快、效益好,能有效提高农民生产效益,是一项持续促进农民增收的新举措。
(二)稻渔综合种养是稳定粮食的新抓手。稳定粮食的核心是要稳住粮食面积,保住粮食面积的关键在于粮食种植效益,只有稳定提高粮食综合效益,才能有效调动农民积极性,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是一种稻渔共作的生产技术,通过稻渔结合,提升粮田种植效益,有利于稳定水稻种植面积,从而保障粮食生产稳定发展。
(三)稻渔综合种养是绿色高效的新模式。稻渔综合种养模式融种稻、水产养殖、蓄水、培肥地力为一体,通过水稻栽培、水产养殖技术的对接与集成,做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粮渔双赢、生态高效”。不仅能够大幅减少化肥和农药用量,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实现农业绿色化生产,还能有效提高农田利用率,提升农田综合效益。可见,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既是绿色模式,也是高效模式,有利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严格掌握稻渔综合种养的发展原则
当前,在新的农业发展形势下,围绕进一步做好稻渔综合种养工作,必须总结以前的经验教训,把握好四个原则:
(一)群众自愿。农民群众既是直接生产者,也是风险承担和收益者,开展稻渔综合种养工作必须要坚持农民自愿原则,尊重农民群众意愿,不能用行政命令推动这项工作,不能搞“运动式”、“刮风式”下指标、定任务,各地要以宣传引导为主,让农民群众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自主选择是否应用这一生产技术模式。
(二)因地制宜。一方面,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模式的应用要在水源充足、进排方便、周边无污染、交通便利的水稻种植地区开展。另一方面,发展稻渔综合种养要优先考虑冷浸田、中低产田、低洼田块等,原则上要尽量少占用土壤肥力好的田块。可见,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模式应用有一些特定的条件,各地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当地资源禀赋特点,加强规划,合理布局,在适宜的地区和田块发展稻渔综合种养。
(三)尊重市场。稻渔综合种养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容之一,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能看到一时一地生产效益好,就组织农民一哄而上,盲目扩大规模。一旦发展得过多,超过市场的消纳能力,就容易出现供大于求现象,导致产品卖不出应有价格,达不到应有效益,造成农民损失,反而影响这项工作的推进和发展。要充分开展市场调研,针对市场需求特点,引导农民适度发展稻渔综合种养。
(四)先试后推。对不少县(市、区)、不少地方而言,稻渔综合种养是一项新的技术模式,在当地从来没有应用推广过,开展这项工作的经验还不足。这些地区在开展稻渔综合种养工作时,要注意工作推进速度,不要急于求成,要由小及大,稳步发展,确保工作取得实效。要选择当地有代表性的区域或田块,加强小范围试验示范,在试验示范成功、积累一定经验的基础上,再逐步扩大发展规模。
三、扎实做好稻渔综合种养各项服务工作
今年中央和省委发布的一号文件以及去年国家和省出台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中,都将开展稻田综合种养纳入工作内容,并提出了明确要求,各地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统一思想认识,把开展稻渔综合种养作为推进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强化统筹协调,完成各项任务,确保取得实效。
(一)加强宣传引导。目前,全省稻渔综合种养应用范围还不广,应用面积不大,总共也就10多万亩,大部分农民不怎么了解这个技术模式,就更谈不上主动应用。各地要充分发挥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作用,辅以现场观摩会、技术明白纸等形式,切实加强宣传引导,突出典型宣传,让农民尤其是种植大户,充分了解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模式,了解其应用条件、技术要点、种植养殖效益等情况,为农民自主选择应用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模式提供信息服务。
(二)加强政策扶持。稻渔综合种养前期资金投入相对较大,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必要的资金投入予以扶持。省里将在今年省级高产创建专项经费中安排1000万元,选择10个稻渔综合种养试点县开展扶持,每个县要打造至少2个集中连片面积200亩以上的稻渔综合种养示范方。其他非试点县,可以结合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和模式攻关项目的实施,开展稻渔综合种养试点示范。各地要加强项目资源整合,在中低产田改造、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等项目中统筹考虑扶持。要积极争取地方财政支持,将稻渔综合种养作为农业调结构、转方式的优先扶持项目,加强扶持推进。要加强与金融部门沟通协调,完善信贷服务机制,为稻渔综合种养提供稳定及时的资金支持。
(三)加强技术攻关。稻渔综合种养是一项种植和养殖相融合的技术模式,各地要积极组织农业水产科技单位和科技人员,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种植方式、不同养殖方式、不同水稻品种、不同养殖种类、不同产量预期,以及稻渔综合种养技术难点,加强科技攻关,选育出一批适宜稻田养殖的水稻品种、水产品种,创新集成一批符合地方实际的综合种养技术操作规程,为加快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提供品种和技术支撑。
(四)加强指导服务。稻渔综合种养涉及农田基础设施改造、选种育种、苗种放养、水质调控、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环节,对于新应用这一技术模式的农民而言,想要一下掌握关键技术要领有难度。省农委和省海洋与渔业局将联合成立稻渔综合种养专家指导组,组织种植业和水产养殖专家开展具体技术指导工作,各级农业部门要切实加强与渔业部门沟通协调,成立相应专家指导组,并充分发挥各级农业、水产技术推广单位的作用,组织系统干部和科技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承包、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等服务,大力普及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指导农户提高种养水平。
(五)加强产销衔接。在努力做好稻渔综合种养的产前、产中服务的基础上,要切实做好产后服务。加快分析和开拓市场,加强市场信息服务,并注重培育配套的运销专业队伍、经纪人,拓宽购销渠道,帮助农民销售产品。要鼓励、引导农户组建专业合作社,把分散的农户、分散的田块组织起来,进行统一规划管理,促进稻渔综合种养向产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发展上规模的地区,要注重加强产品品牌创建,积极发展订单农业,提升产品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