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湖镇 首页
深入推进新一轮扶贫开发确保低收入人口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中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是着眼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发出的脱贫攻坚动员令、冲锋号。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所作的重要讲话,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提出了脱贫攻坚的大政方针、目标任务、总体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把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经济薄弱乡村加快发展作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使命,把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作为“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的重要内容,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更大力度做好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在减少相对贫困、缩小收入差距、促进共同富裕上取得更大成效。
一、牢牢把握“十三五”时期我省扶贫开发总定位、总思路、总目标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实施了多轮扶贫开发行动,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定位和目标各有不同,但是有稳定性、连续性,也是不断递进的。归纳起来看,大体上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主要是解决困难群众温饱,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第二阶段,2008年实施脱贫攻坚工程,主要是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第三阶段,2012年起实施脱贫奔小康工程,主要是解决帮扶对象收入水平低、发展能力弱的问题,增强社会保障兜底功能;第四阶段,就是“十三五”时期的扶贫开发,主要是减少相对贫困、缩小收入差距、促进共同富裕。与前三阶段相比,第四阶段的扶贫开发既要解决重点人群的增收问题,又要解决重点区域的发展难题;既要解决收入型贫困,又要解决因病因灾等支出型贫困;既要解决基础设施薄弱问题,又要解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问题。必须在多年来扶贫开发成效的基础上,着眼“两个率先”和“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进一步提升我省扶贫开发的质量和水平。
总定位:更加注重减少相对贫困、缩小收入差距、促进共同富裕。借鉴国际通行做法,根据“量力而行、规模适度”的原则,省委省政府明确“十三五”时期以人均收入6000元为新一轮扶贫标准。按照这一标准测算,目前全省共有农村低收入人口300万左右,占乡村人口总数的6%左右。同时,对占行政村总数6%左右、约800个发展最薄弱的村给予重点帮扶,对苏北六个重点片区和黄桥茅山老区强化整体帮扶。苏南、苏中要根据自身实际制定本地的扶贫开发标准,进一步提高扶贫开发水平。要统筹考虑社会保障水平和财政状况,既要体现发展水平和民生需求的不断提高,又不能脱离实际,提过高的目标和要求。
总思路:标准再提高、重点再聚焦、内涵再丰富、底线再织牢。标准再提高,就是要按照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百姓富”的目标,以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提高扶贫开发水平,补齐拉长“短板”,为全国率先探索减少相对贫困、促进共同富裕的新路子。重点再聚焦,就是要聚焦苏北低收入农户、经济薄弱村、重点片区和黄桥茅山老区,收拢五指、重拳出击,实行更加精准的帮扶,深入推进新一轮扶贫开发。内涵再丰富,就是要在提高低收入农户收入水平的基础上,切实改善经济薄弱乡村的基础设施条件,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底线再织牢,就是要继续推动“开发式”扶贫与“救助式”保障有效衔接,加大农村社会救助力度,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及时有效解决返贫问题,织牢农村低收入人口保障网。
总目标:在2015 年底完成4000元以下低收入人口脱贫任务的基础上,组织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提出的“一个不少、一户不落”的要求,确保低收入人口与全省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目标十分明确,就是到2020年实现“两个确保”: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摘帽。我省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提前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标。省委省政府明确,全省扶贫开发工作要确保完成三项目标任务:一是确保300万左右农村低收入人口人均收入超过6000元。二是确保省定800个左右经济薄弱村更高水平地实现新“八有”目标,村级集体收入达到18万元以上。三是确保苏北六个重点片区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12个省定重点帮扶县(区)分批全部退出。通过共同努力,争取2019年完成上述三项目标任务,2020年巩固提升、总结完善。
二、着力提高扶贫开发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扶贫开发工作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关键是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等核心问题。我们要坚持“五方挂钩”、帮扶到户到村等行之有效的做法,进一步创新思路、创新政策、创新机制,确保新一轮扶贫开发取得更加明显的成效,使低收入农户和经济薄弱乡村有更多获得感。重点在以下四个方面更大力度地推进。
(一)更大力度地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精准扶贫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要思想。要全面落实“六个精准”要求,推动扶贫开发实行“精确滴灌”,做到扶真贫、真扶贫。一要在精准识别上下实功。我省在全国较早实施建档立卡工作,我们要总结经验,进一步把这项工作做细做实。按照程序规范、数据可靠、群众认可的原则,组织乡村干部进村入户,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认真细致地进行排查,做到符合条件的一户不漏、不符合条件的一个不进。要通过建档立卡,把相对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为开展帮扶打好基础。对经济薄弱村的认定,要在省里初步筛选的基础上,由市县组织力量进行摸底排查,真正把发展水平和发展能力最弱的村找出来。精准识别才能精准扶贫,我们的工作一定要实而又实、细而又细,决不能大而化之、简单操作。二要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找准病因,才能对症下药。对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的帮扶,还是我们经常讲的两句话:有劳动能力的,要扶持其发展特色产业或实现转移就业;没有劳动能力的,要通过社会保障进行兜底。但这里的文章还需要进一步做深做透。要按照缺啥补啥的要求,帮助有劳动力的低收入农户解决好资金、项目、技能等方面的问题,鼓励他们因地制宜发展生产、转移就业,一家一户干不了的可以通过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来带动,“抱团”实现脱贫增收。要针对因病、因灾、因残等致贫原因,帮助无劳动力的低收入农户落实新农合、大病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低保、助残、社会救助等保障措施,单因素致贫的采取单项措施,多因素致贫的采取综合措施。对经济薄弱村的帮扶,也要区别情况,村“两委”班子素质较好但发展思路不清的,要帮助找对路子;班子总体可以但发展存在困难的,要在投入和政策上给予更多支持;班子软弱涣散的,该换人的要坚决换人,该派人的要抓紧派人。在集体增收具体路径上,过去搞物业效果不错,现在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一些地方已经建好的厂房租不出去。所以要转变思路,多方面想办法,多渠道增收。宿迁市搞“一村一品一店”,昆山锦溪镇搞集体合作农场,不仅集体增加了收入,而且有效带动了农民增收,值得各地学习借鉴。三要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推动财政扶贫奖补资金直接扶持到户,是我省实施精准扶贫的有效措施。要总结推广财政扶贫资金作为产业项目发展资金、合作组织入社股金、用工企业就业补贴、公益岗位工资补助、扶贫资产收益量化到户等有效办法,促进低收入农户直接受益。要进一步完善机关单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机制,经济薄弱村、低收入农户不稳定达到收入目标不脱钩。各类帮扶项目、帮扶措施最终有没有见到成效,要同农民一起算账,要低收入农户自己认可。对建档立卡的低收入农户,要实行动态管理,稳定脱贫的逐户销号,返贫的重新录入,做到有进有出、脱贫到人。总之,要通过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经济薄弱村破解发展难题,使低收入农户远离贫困底线,使已经脱贫人口免于因病因灾等返贫之忧,使低保人群没有生计之困。
(二)更大力度地推进重点片区整体帮扶。实施集中连片开发,是新形势下扶贫开发方式的重大创新。“十二五”扶贫开发的实践充分证明,对片区实行整体帮扶是行之有效的,“十三五”期间要更大力度地加以推进。根据片区发展水平和帮扶成效,省委省政府决定,对原有的六个重点片区,按照“有进有出、兼顾公平、合理调整、重在精准”的原则进行适当调整,对成效突出、变化明显的予以退出,并继续保留相关扶持政策;对虽有变化但仍需要努力帮扶的适当调整片区范围;对目前相比困难较大、低收入人口较为集中的地方列为重点片区。调整后,片区数量仍为六个,片区范围有所缩小,有利于表彰先进看到成效,有利于集中力量更好地开展帮扶。
推进片区帮扶关键要抓好三件事。一要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片区发展的最大瓶颈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要统筹推进安全饮水、交通出行、电力通信、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从片区发展的实际看,最紧迫的还是“修路”和“改田”两项任务。要抓住当前建筑材料价格较低的时机,加大投入力度,把乡村道路建设好,使之真正成为致富路。要全面兴修农田水利,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发展现代农业夯实基础。二要大力推动产业发展。推动扶贫开发由“输血”向“造血”转变,关键在于培育和发展产业。要坚持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要求,根据各地自身条件、产业基础和农民意愿,因地制宜发展产业项目,带动农民就业增收。要支持片区城镇化建设,提高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增强产业发展和人口集聚功能。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引导农民自主创业、返乡创业,让更多的农民在家门口转移就业。要多在“农”字头上做文章,充分利用农业农村的各种资源,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农业服务业、乡村旅游业、农村电子商务等,通过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片区发展、农民增收。要特别强调的是,抓发展、抓扶贫开发,一定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决不能破坏生态、牺牲环境。开展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兴办工业园区,都要注意保护好生态环境。三要大力兴办民生事业。发展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事业,能够有效防止贫困的延续和发展。要下大力气统筹抓好片区民生事业发展,使教育、社保、就业、医疗、住房、养老“六大体系”覆盖到全体农民,并不断提高水平,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为推动片区整体帮扶、连片开发,对新调整的六个重点片区,继续实行片区整体帮扶联席会议制度,由省四套班子办公厅和省综合部门分别牵头。各牵头单位要会同所在市县,抓紧研究制定片区新一轮整体帮扶规划,谋划实施新的关键工程,省财政要切实加大投入。要坚持“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基本思路,继续加大对苏北发展的支持力度,组织实施好关键工程、重大项目,推进“四项转移”和南北共建开发园区,为片区扶贫开发创造良好的条件。要深入实施黄桥茅山老区富民强村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推动老区全面小康建设。
(三)更大力度地推动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社会扶贫是我国扶贫开发的一条成功经验,也是我们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的重要体现,必须长期坚持。现在社会上有能力、有意愿参与扶贫的企业、组织、个人越来越多,社会扶贫蕴藏着巨大潜力。要建立有效的机制和平台,落实社会扶贫各项鼓励政策,畅通社会力量扶贫的渠道。要创新慈善事业制度,使慈善事业与社会保障救助制度互补衔接。积极推动企业与经济薄弱村结对帮扶,发挥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在帮扶发展中实现共赢。要发挥各人民团体、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和驻地部队的作用,开展好“扶贫日”“光彩行动”“春蕾计划”“三支一扶”等社会扶贫活动,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扶贫事业。全国道德模范赵亚夫,几十年如一日带领农民发展现代农业,许多低收入农户、纯农户在他的帮助下脱贫增收。对社会扶贫的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要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加大宣传表彰力度,树立脱贫致富光荣、扶贫济困光荣的鲜明导向,凝聚起社会扶贫的强大正能量。
组织省级机关部门、部省属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苏南发达县市,与苏北经济薄弱县建立“五方挂钩”机制,较好地整合了多方面扶贫资源,已成为我省推动扶贫开发的重要品牌。在新一轮扶贫开发中,我们要很好地坚持并不断完善。根据中央要求和我省实际,省委省政府决定调整苏北重点帮扶县(市、区)“五方挂钩”关系,不再保留未派驻省委帮扶工作队的县(市、区)“五方挂钩”协调小组,将相关单位充实到派驻省委帮扶工作队的县(区),推动优秀民营企业、省级农业龙头企业等加入“五方挂钩”帮扶行列。调整“五方挂钩”帮扶关系,是为了集中资源要素深入推进帮扶工作。各帮扶单位要按照既定的时间节点,把该负的责担当好,把该派的人派出来,把该出的钱出到位,同挂钩帮扶的县(区)一道,推动各项帮扶措施落实。要进一步强化南北挂钩协作,苏南不仅要帮钱帮物,更要推动产业层面合作;不仅要推动市县层面的协作,而且要推动镇村层面的结对。各单位要继续发扬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加大帮扶力度,在推进“两个率先”、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和苏北经济薄弱地区携手前行。
(四)更大力度地推进行业扶贫。长期以来,省市县各行业部门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参与扶贫开发,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低收入农户脱贫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减少相对贫困、率先全面小康,需要行业部门继续勇挑重担、合力推动。各行业部门要把扶贫开发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加强对本部门本行业扶贫开发的组织领导,运用好部门职能和行业资源,加大对经济薄弱地区倾斜和支持力度,做到扶贫项目优先安排、扶贫资金优先保障、扶贫工作优先对接、扶贫措施优先落实。发展改革、经信、财政等综合部门,要从制定政策、编制规划、增加投入等方面加大支持,推动更多资源向经济薄弱地区聚集;交通运输、住房城乡建设、水利等专业部门,要帮助经济薄弱地区加快道路、农田、饮水、电力、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农业、渔业、林业等农口部门,要帮助经济薄弱地区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带动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教育、卫生、民政等民生部门,要帮助经济薄弱地区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开展行业扶贫,党政机关、各行各业都要立足自身实际,选准突破口,找到结合点,办好事、做实事,有力有效地加以推进。从低收入人口贫困现状看,特别要重视办好这样几件事:一是教育扶贫。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要继续从教育经费、办学条件、教师队伍等方面,加大对经济薄弱地区教育的支持,从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和“两后生”职业技能培训等方面,加大对低收入农户学生的政策支持,让经济薄弱地区的孩子和其他地方的孩子一样接受良好教育,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二是健康扶贫。一方面,要大力支持经济薄弱地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加大农村全科医生培养和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力度,提高经济薄弱地区医疗服务能力。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医疗保险要对低收入人口倾斜,在实现全覆盖的基础上提高实际保障水平。财政对低收入农户个人交费部分要给予补贴。对报销之后自负部分还有困难的,要加大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慈善救助等帮扶力度,解决好因病致贫返贫问题。三是保障扶贫。筑牢社会保障“安全网”,就兜住了经济薄弱地区民生底线。“十三五”期间,要继续实行农村扶贫标准和农村低保标准有效衔接,发挥低保线兜底作用。要继续加大社会保障投入,逐步提高农村低保、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水平,积极推动苏北以县为单位实现城乡低保标准一体化。建立健全“救急难”工作机制,全面实施临时救助制度,对因灾等造成的临时困难群众要及时给予救助,稳定解决低收入群众基本生计问题。其他方面的行业扶贫,如金融扶贫、旅游扶贫、光伏扶贫、电商扶贫等,都大有文章可做,我省各地也有一些很好的做法,要认真总结,积极加以推动,探索多渠道、多元化的行业扶贫新路径。
三、切实加强对扶贫开发工作的组织领导
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的目标已经明确。各地各部门必须坚定信心、勇于担当,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把脱贫职责扛在肩上,把脱贫任务抓在手中,全力推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一)严格落实责任,强力推进脱贫帮扶工作。要建立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任务到人、考核到位。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扶贫开发政策制定、关键工程规划、重大问题协调,抓好目标确定、项目下达、资金投放、组织动员、监督考核等工作。市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上下衔接、域内协调、督促检查等工作。县级党委、政府承担主体责任,做好精准识别、进度安排、项目落地、资金使用、人力调配、推进实施等工作。扶贫开发任务较重的县(区)党委政府,要把扶贫开发作为“十三五”时期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亲自安排部署、推动落实。各级领导干部要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经常深入低收入农户和经济薄弱乡村调查研究,因地制宜提出措施办法。要充分发挥各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作用,加强扶贫机构队伍建设。省委、省政府已经明确,把扶贫开发列入市、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考核的重要内容,未完成6000元以下农村低收入人口脱贫任务的,不能宣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为了把扶贫开发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要层层签订脱贫致富奔小康责任书。省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要抓紧制定责任书,由苏北五市和扶贫开发任务较重的县(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签字。责任书就是军令状。有关市县每年要向省委、省政府报告扶贫开发工作进展情况,省里依据责任书对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进行考核。有扶贫任务的市县,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层层落实责任,传导压力。要建立扶贫工作督察制度,省对市、市对县、县对乡镇、乡镇对村实行督察问责,未完成年度任务的要对主要领导进行约谈,形成“五级书记抓脱贫、上下齐心帮致富”的局面。要完善对扶贫开发重点县党政负责同志的考核,提高减贫、民生等方面指标的权重,引导县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把精力聚焦到扶贫开发上来。坚持在扶贫一线考察识别干部,把经济薄弱地区作为锻炼培养干部的重要基地,把脱贫实绩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对扶贫工作成绩突出的要及时提拔重用,激励各级干部到扶贫开发一线干事创业。
(二)适应扶贫开发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扶贫开发投入,必须与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目标相匹配。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财政增收不容乐观,但财政扶贫资金投入不但不能减少,还要明显增加。省级财政要继续加大扶贫投入,实行一次预算安排、分年度落实到位。市、县要建立与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扶贫开发任务相适应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将专项扶贫资金列入财政预算。苏北五市、扶贫开发任务较重的县(区),要下更大的决心增加扶贫投入。苏南市、县(市、区)既要增加本地扶贫资金,也要增加对挂钩帮扶的苏北扶贫开发任务重点县(区)的投入。其他参与“五方挂钩”帮扶的企业、单位,也要按照这个原则,相应增加扶贫资金。对明确退出的扶贫重点县和重点片区,各方面要继续给予支持。
落实扶贫投入,光靠财政资金毕竟有限,要吸引金融资金和社会资本参与扶贫开发。要做好金融扶贫这篇大文章,通过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促进普惠金融覆盖经济薄弱乡村和低收入农户,推动各类金融机构实施特惠金融政策,加大对扶贫开发的金融支持。重视发挥政策性金融和开发性金融支持扶贫开发的作用,吸引社会资本成立小微型金融机构,增加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发挥政府出资的担保机构作用,吸引更多信贷资金支持低收入农户发展生产和创业就业。进一步完善扶贫小额贷款政策,提高贷款额度,延长贷款周期,扩大贷款规模,让更多的低收入农户得益受惠。
在增加扶贫资金投入的同时,要加强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益。要支持县一级将专项扶贫资金、相关涉农资金、社会帮扶资金整合起来捆绑使用。加强扶贫资金阳光化管理,严格监管,确保扶贫资金切切实实地用在低收入农户和经济薄弱村脱贫致富上,决不能出现跑冒滴漏。对挤占挪用、层层截留、虚报冒领扶贫资金的,要从严惩处。
(三)发挥主体作用,激发内生发展动力。低收入农户和经济薄弱村脱贫致富,离不开外部的支持帮助,但根本的还要靠自身艰苦奋斗。要做好经济薄弱乡村干部群众的宣传、教育、培训、组织工作,以全面小康的目标凝聚人心,以勤劳致富的典型激发活力,让他们的心热起来、劲鼓起来,依靠辛勤劳动实现脱贫致富。脱贫致富的道路千条万条,关键是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子。要引导低收入农户和经济薄弱村更新观念、拓宽思路,发挥自身优势,通过改革创新让农村的土地、劳动力、资产、自然风光等要素活起来,走出富民强村的新路子。
经济薄弱地区干部群众是脱贫致富的主体力量。要把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同扶贫开发有机结合,选好配强经济薄弱乡镇一把手和领导班子,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经济薄弱村工作,实现经济薄弱村派驻“第一书记”全覆盖。要切实爱护基层干部,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好“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的帮扶引领作用。要尊重低收入农户的主体地位,各类扶贫项目和扶贫活动都要围绕扶贫对象来进行,同他们商量着办,真正帮到点上、扶到根上。
(四)大胆改革创新,健全扶贫开发长效机制。做好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必须在创新体制机制上下功夫。要善于学习借鉴,勇于实践探索,创新扶贫路径和方式方法,为扶贫开发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过去,我们在精准扶贫、挂钩帮扶、资产收益扶持等方面,探索了一些有效办法。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结合实际,与时俱进地创新政策,使各项扶贫举措更有针对性、更切实管用。要尊重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支持他们改革创新,鼓励他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宿迁是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要抓住机遇,先行先试,力争多出成果、多出经验。《江苏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已正式施行,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宣传贯彻,坚持依法行政,强化法律监督,注重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抓扶贫开发,推动扶贫开发走上法治化、规范化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