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溪镇 首页
陈世景和他的63本教案

陈世景老师从教41年手写的教案。

1978年陈世景用毛笔写的教案。


大田五中展出退休教师教案。

    ●本报大田记者站 林起煌 蒋先茂 文/图
    “陈世景老师63本的手写教案,如印刷一样工整,太震撼!”日前,大田五中年轻教师李序达在朋友圈里感叹。
    新学年伊始,大田五中档案馆近期展出部分退休教师的教案、科研日志实物。其中政治老师陈世景全手写的教案本,印刷体一般的文字、不同颜色和粗细的线条绘制的插图,如此认真的教案让人赞叹。1975年至2015年,陈世景从教41年,他写的教案成了教坛法宝。
    视教案为法宝
    1975年6月,陈世景从大田一中高中毕业,正逢“文革”,无法再深造,便回村务农。三个月后,因为他在校学习成绩优秀,大田一中召他回校当民办老师,教语文。初为人师,他视教案为从教法宝,为备好一节课,他常常是先花二天时间查找资料准备,写好教案再向资深老师请教,多次修改才会安心去上课。
    一学期后,政治学科缺少老师,陈世景又被转去当政治老师。新学科,他又重新学习,认真做起了新教案。
    陈世景说:“严格把好备课关,从不马虎一节课,写好教案是首要条件,也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基础。”
    在大田一中当了7年民办教师,陈世景教的班级中考政治成绩名列全县前茅。1982年他顺利转为公办教师。
    1982年大田五中筹办,学校缺骨干教师,陈世景被抽调到该校担任初中政治老师,并先后担任多种行政职务。
    “认真教书,教好书”。三十多年来,陈世景认真备课,认真写教案,认真写板书,用心把课教好。翻开他写的教案——清晰整洁的钢笔字犹如印刷上去一般;每本教案都体现教学进度、课程、作息时间、学生名单等;既有新授课的教案,也有复习课、试卷讲评课的教案;试卷讲评课内容有试卷与参考答案、试题分析、学生成绩情况、教学存在的问题、今后改进的措施等;他在教案的每一环节都下了很大的功夫,结合学生实际,与时俱进,科学合理。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陈世景基本在初中毕业班任教,连续数年中考政治学科成绩名列全县前茅,成为大田县政治学科的名师。
    手写教案成习惯
    今年3月12日,陈老师退休。退休前几天,他把凝结着他全部心血的63本教案捐给学校。
    这些教案从1975年9月至2015年7月,每本教案不少于5万字。陈世景说,从教41年,一共写了72本教案,遗憾的是前期部分教案在多次搬家中丢失了。
    他说:“编写教案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需要。正是坚持这样的认识,最终习惯成自然。”
    陈世景的第一本教案是用毛笔写的,装订成线装书,纸张泛黄,边角已磨损,但墨香悠悠。
    当年,他才17岁时,在大田一中当民办老师,师从名师连新献。“每天,我在连新献的家里学习上课,每次上课前都写了很详细的讲稿。当时我思量需要把老师的讲解消化吸收,于是课后进行整理,学习到他的作风,后来慢慢就形成了习惯。”
    每次翻阅海量的资料后,他都会把要讲的内容搞懂、写详细,后来干脆整理成系统的讲稿才上讲台。“虽然比不上连新献的精神,但我至少要做到不误人子弟。”
    从教41年,每天晚上7点多吃完晚饭,陈世景就会坐下来翻阅最近的书报更新教案,一弄就到晚上11点多。他的教案上,上下位置都故意留出一些空白,这样他可以在一旁备注当下需要增加的要点、讲课内容的出处等等。很多页,贴着不少小纸条,边边角角都有加注的笔迹。
    一堂课的时间只有短短45分钟,但陈世景准备的时间却十倍于此。
    传承严谨教风学风
    陈世景的教案影响着一代代大田年轻教师。
    大田县教师进修学校教师柯永桌至今还珍藏着上世纪90年代他刚从师专毕业后师从陈世景手写教案的副本。偶尔需要查找资料时,他还会取下厚厚的教案副本寻找答案。
    如今,多媒体教学已成为学校教学课堂的主要手段,手写教案和板书还有必要吗?
    初三学生林新滨说,给他们上课的教师年龄集中在30-40岁之间,也会更多使用多媒体教学。但林新滨表示,比起PPT,他更倾向于老师上课主要用板书。看PPT很容易走神,板书的话就不会,而且跟着老师的思路一起走,容易听懂。
陈世景老师教案在学校展出,许多同学们看了都深受震撼,不少学生说在手写教案的影响下对书法产生了兴趣,开始有意识地多写多练。
    大田五中校领导表示,现在最有意义的事情,就是整理陈世景独特的教学风格,希望对年轻的教师有所帮助。
    “读书人离不开写字,现在虽是多媒体时代,但我希望保留一些我们中国文化原有的东西。”陈世景说,手写教案不能丢弃,更不能遗忘的是一种严谨的治学精神。

    (来源: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