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显镇 首页
同安区扶持特色农业发展

【核心提示】


“三农”工作的核心,就是促进农民增收。这几年,同安区紧紧围绕这一核心,投入巨资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强无公害基地建设及管理,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特色农业。


去年该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456元,同比增长11.5%。从今年开始,该区每年投入100万元打造农业品牌,通过实施“一村一品”工程,大力发展高优特色农业,每年投入100万元左右发展无公害基地建设、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促进农民增收。


高山芥菜。


村民种茭白,腰包鼓起来


日前,记者来到同安区汀溪镇顶村采访时看到,虽然已经过了盛夏采收旺季,但该村村民马前还在田里忙碌着。作为全村最大的茭白种植户,马前一家共种植了5亩多的茭白,每年有七八万元的纯收入。


马前欣喜地告诉记者,顶村的茭白颜色白润口感纤细爽口,在市场上很受欢迎,销售价格也比其他品种的茭白要高。马前还兴致勃勃地说,顶村地处山上,水资源环保,且气候温度适宜,有利于茭白的种植。


顶村村党支部书记马铭飘说,顶村的茭白很嫩、很脆,小时候煮稀饭时,在锅里放几条茭白,捞出来后放点酱油就可以当下饭的菜了。同安区启动、推动“一村一品”工程后,农业部门帮助村民们改良品种、引进技术,目前全村95%的农田都种上了茭白。2007年8月,村委会注册了“绿茭林”这个品牌,体现优质优价,种植茭白的村民成为最大的受益者。每公斤从原来的一块多钱,上涨到现在的两块多,也就是每亩可以多赚3000元至4000元左右。


目前,只有570人口的顶村,全村95%以上的农户都种上了茭白,村里单单这项农产品就种植了530亩,年收入就达到400万元至500万元。再加上芋头、地瓜、冬蜜、地瓜粉等其他特色农产品,一年的收入能达到600多万元,农民的“钱袋子”一天天鼓起来了。


设百万基金,促“一村一品”


谈到“一村一品”工程给农民带来的好处,同安区农业局局长彭明赞话语里充满了由衷的自豪。他告诉记者,同安区实施的“一村一品”工程,就是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创新经济增长方式。


彭明赞进一步指出,从今年开始,同安区财政每年拨款100万元建立“一村一品”奖励基金,采取以奖代补形式,专项用于扶持“一村一品”特色农业发展。今年奖励扶持无公害产品、产地认证2个,村委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注册集体商标12个,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0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农民合作组织示范单位3个。扶持项目包括打造优质产品、培育农产品品牌、建设示范基地、承担试点示范和发展合作组织。


据了解,目前同安共有蔬菜12万亩,茶叶2万亩,40多万头商品猪生产基地,各类专业村29个,拥有紫长茄、生姜、岩葱、芥菜、地瓜、芦柑等特色农产品30多个,“一村一品”专业户达16366万户,总产值达到1.6亿元。全区农产品注册商标共有327件,其中荣获中国驰名商标2件,福建省著名商标11件,厦门市著名商标16件。


【关键词1 】


订单式农业 农民尝到甜头


目前同安区已有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基地27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企业11家


最近,厦门青田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又在同安区莲花镇租赁了400亩基地。该公司除了在漳浦、古田、晋江、内蒙古等有基地外,仅在同安就拥有2000亩的基地。据介绍,该公司每年向日本、阿联酋、法国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无公害蔬菜3万吨。


近几年来,同安区农业部门依托出口企业走农业产业化道路,积极引导菜农规范种植,无公害蔬菜的订单量每年都在不断增长,农民的腰包也越来越鼓了。


成立于1993年底的厦门青田食品工业有限公司,把目光投向海外绿色无公害蔬菜市场,从2003年起就在同安区竹坝华侨农场、汀溪镇、五显镇以及晋江、石狮等地租赁耕地和撂荒地3000多亩作为公司无公害蔬菜生产种植基地。据介绍,该公司出口的果蔬,除部分由公司基地生产外,大部分来自农户的订单。合同订单生产,使企业在实现赢利的同时也带动农户稳定增加收入。


据悉,该区正积极抓好龙头企业和扶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推广无公害果蔬种植,实现订单式农业的转型,让农民实实在在地尝到甜头。今年上半年该区实现农业总产值6.17亿元,同比增长20.7%。目前该区已有27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基地、11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企业,今年还将建设市级无公害生产基地、种苗基地10个,项目规模3600亩。


【关键词2】


专业合作社 带动农民致富


这几天,明溪村马豆自然村的傅水力经常逗留在自己的15亩野蕨菜地里,看着长势良好的野蕨菜,脸上洋溢着舒心的笑容。他说,野蕨菜的生长周期只要50天,这个月20日左右,这些野蕨菜就可以采收了。


今年45岁的傅水力,种了10多年的菜,这几年最为舒心。他说,十多年前自己就种了15亩的蔬菜,每天起早贪黑,又要跑市场,市场价格又不稳定,一亩仅2000元左右的收入,有时还要亏本。


2005年,傅水力加入当时的同安明溪蔬菜协会,从此种菜轻松多了,收入也高多了。他说,加入蔬菜协会后,大多是订单式种植,施肥、打药以及销售都由协会统一安排,价格也比自己到市场卖还高出不少。平均每亩蔬菜每年可以种植3季,纯收入比以前翻了一番,达到4000元。


近几年来,自己共种了23亩蔬菜,每年的纯收入在8万元左右。


2007年9月3日,同安明溪蔬菜协会登记转型为“厦门三秀山蔬菜专业合作社”,成为我市首家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像傅水力这样的专业种植农户在该专业合作社里就有150多户。


据三秀山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郭永远介绍,明溪片区位于同安区三秀山下,是同安区重要的蔬菜基地和精致农业、设施农业规划区,片区内有农户近千户,耕地面积3000多亩,从事蔬菜种植的农户占80%以上。今年,厦门三秀山蔬菜专业合作社被农业部定为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示范点。


专业合作社的运作,使得组里管不了、村里统不了、一家一户做不了的生产经营方式,得到了很大改变,它把零散经营的农户从单一的生产经营转到合作化的方式上,有专业植保员指导,统一制定生产标准,统一组织农资供应,统一种苗繁育,统一打造产品品牌,统一组织产品销售,既降低了种植成本又规避了市场风险,取得了稳定收入。


值得一提的是,该合作社成员辐射到周边乡镇,带动周边农户800余户。目前,同安区正发动专业村成立专业协会或农民合作社,使会员资源、信息、技术、销售渠道共享,避免恶性竞争。现已有农民合作社6家,专业协会15家,共有成员1580户,辐射带动非成员农户5200多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