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洋自然社区 首页
肖深根: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 用科技助力扶贫

来源:央视网 2018-10-29 第870期

现场指导嫁接

央视网消息:肖深根至今仍清楚地记得,第一次给湖南湘西自治州凤凰县雄龙村村民集中培训时的开场白:“我们今天是来认亲戚的,即使这个服务项目结束,科技助力当地产业对我们来说仍是一辈子的事。”

为了这句承诺,身为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的他,带领团队深入扶贫一线,开展针对贫困户的技术培训、田间指导,倾心帮助贫困地区对接、发展扶贫产业,在助力当地百姓脱贫致富的同时,获得大量宝贵的科技扶贫经验和一线教学素材。

结缘“科技扶贫”

2016年6月,有着多年产业科技帮扶经验的肖深根成为湖南省首批10个对口贫困村之一凤凰县山江镇雄龙村的省级科技助力专家组组长,实地走访贫困村、贫困户时,他被当地的贫困现状怔住了。

他深深感受到产业扶贫对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重要作用。但之前驻村帮扶工作并没有配备专门的产业科技专家,产业帮扶技术指导大都是临时性、后补性的,碎片化严重。产业扶贫的发展迫切需要事先的、系统的、长期的、稳定的科技指导。

入户赠送试栽新品种 

“第一次在雄龙村集中培训时,很多住得远的村民顶着烈日步行好几里路来到村部听课,由于绝大多数村民都是苗族,而且属于深苗区,他们不一定能完全听得懂我们讲的专业知识,但看到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看到因教室位置有限,村民站在窗外伸长脖子旁听的情景,作为一个农业产业领域的教育科技工作者,我深深感到把科技成果送到贫困地区、把科学技术传授给贫困村民应该是我接下来最值得做的事情。”

在肖深根的办公室里,有一份科技扶贫工作台账,里面是肖深根和专家组的帮扶记录。两年多来,肖深根分别以省科技助力专家、省科技特派员、省三区人才、省万名工程专家等身份,在凤凰县雄龙村、胜花村、竹山村等10多个贫困村及诸多农业企业进行产业科技帮扶,每年科技帮扶时间超过50天,培训新型农民与贫困户2000余人次。

扶贫先扶志

“讲技术指导,我更愿意在田间现场示范操作。培训会上我更多地给乡亲们讲市场,讲如何当一个受企业欢迎的农业产业工人。扶贫先扶志,对产业扶贫来说,这是更根本更长远的规划。”肖深根说。

初与村民们接触时,肖深根和专家组也曾受到过村民的质疑:他们不是搞科研的吗,真能帮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真能带着我们脱贫致富?肖深根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作了回答。

 现场示范指导樱桃番茄育苗

2018年7月19-22日,肖深根带领18人博士团,在凤凰县进行了为期4天的科技培训。在竹山村走访结对帮扶贫困户时,遇到了一个非建档立卡村民,他种植了一片弹珠子苗木,希望肖深根能给他推荐一个懂嫁接技术的专家。

“不用推荐,我现场给你示范如何嫁接!”

冒着酷暑,肖深根现场给村民示范了切接、劈接、T形芽接、嵌芽接4种嫁接方法,并告诉他怎么提高嫁接成活率。“专家们不只会坐在实验室和课堂上,还能解决田地里的真问题。”在场的村民们都心服口服。

初见龙先茂时,肖深根最大的感受是“心酸”。56岁的龙先茂,是家中唯一劳力,家中共有七口人:78岁的老母亲常年多病;5个弟弟妹妹中3个残疾,智障,另外2个弟弟外出打工10年未取得任何联系。房子破旧得几乎没法住人。

在专家组的帮扶下,龙先茂成为贫困户中结对培养的5名科技示范户之一,加入了村里的合作社,人均年收入从两年前的1804.5元达到3328.8元。

介绍情况时,肖深根语气中满是欣慰。

 村民站在走廊上听课

产业铺就“扶贫路”

“只教村民如何种,虽然工作简单,但不能适应新的形势。产业扶贫必须引进产业龙头企业和商业资本,抓住‘种什么’‘如何卖’两个关键,走市场化培育特色长效产业的路子。”

麻阳苗族自治县谭家寨镇楠木桥村原本以发展水果为主,没有任何蔬菜产业,每到水果集中上市时,常常遭遇即便低价也很难销售的尴尬境况。肖深根通过引进一家龙头企业,采用“定品种、定面积、定价格、定标准”“四定”的订单农业生产模式,打出地方特色高山绿色蔬菜品牌,发展特色荷兰豆、樱桃番茄、红菜薹等。

楠木桥村的蔬菜产业从无到有,从开始的不看好,到老百姓自发主动要求加入,目前已发展到500亩规模,樱桃番茄亩产值可达1.2万元以上,每亩收益可达5000元以上。

销路打开了,当地百姓的种植水平和对农产品高品质标准的认识也有了很大的提升,楠木桥村目前已成为这家龙头企业的稳定的、长期的、高品质高山蔬菜供应基地,还计划采用连村联创的模式扩大生产规模,基地现代育苗温室和产地加工冷链配送中心主体工程也已初步建成。

肖深根和专家组在“如何种”的问题上也下足了功夫。“雄龙村玉竹曾经难以防治的根腐病,如今已得到很好控制。我们将发病玉竹取样带回湖南农业大学实验室进行分析诊断,然后从种茎优选和运输、地块选择、播种到田间管理,一路生物综合防治到位。”肖深根说。

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肖深根用行动诉说着一个科技产业扶贫工作者的“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