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镇 首页
传承广东宗祠文化、美丽乡村建设留住“乡愁”~太平镇禤村德仲邝公祠重光庆典隆重举行
       太平盛世,乡村振兴。新兴县太平镇禤村美丽乡村建设密锣紧鼓进行中。2018年11月28日,彰显该村传统文化传承的“德仲邝公祠重光庆典”隆重举行。
  
       禤村,地处新兴县东南部。近村域有60年代中全县各界人民“大会战”建成的大型水利工程,称之为新兴“红旗渠”的“东山渡槽”及引灌渠。村内民居显具明清时期岭南建筑特色。地灵人杰,英才辈出。 

       已有八百多年历史的邝氏,自十二世祖迁来新兴罗陈,新兴邝氏已有五百年历史。从开基罗陈始,后人外迁至禤村(含伦范)、社圩、云敏、布夏、平岗、簕竹塘、茅园等村,不断繁衍。其中二十一世祖朝彰公在两百多年前(清.乾隆年间)自罗陈迁往上禤村,历尽艰辛、拓基开族,现后裔已经有500多人。名门望族、孝子贤孙不忘祖恩始建德仲邝公祠,以表彰朝彰公父亲德仲公之功德。
       德仲邝公祠现已有一百余年历史。由于年代久远,宗祠很多部位日显残旧。2017年,由邝氏族人宗亲同心同德,筹集资金三十多万元,重修宗祠,以表子孙后代孝心,同时也使之成为村中民俗活动场所,凝聚族人团结和谐,树家国民族正气的“文化祠堂”。
       现在,上禤村德仲邝公祠已被新兴县人民政府列为新兴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祠堂又称宗祠,祠室,家庙,是古儒家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 它记录着家族的辉煌与传统,是家族的圣殿,也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象征与标志。家族祠堂,更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文化的延伸。修缮祠堂不仅是对中国历史遗迹的补救,而且也是对家族祖先长辈的缅怀和尊敬。
  
       据中新网2017年4月20日电报道,由广东省文明办、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等主办的第二届广东祠堂文化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广东祠堂文化的保护和利用。广东省文明办副主任刘海斌称,按照规划,广东各地级市每年建成10个以上文化祠堂,到2020年全省将建成1500个文化祠堂。
       德仲邝公祠的重修本着留住“乡愁”,修旧如旧,保存原有的建筑特色,尤其是岭南古建筑的“镬耳”,彰显名门望族气势。 
  
  
  
    吉日喜庆,邝氏宗亲族人和来自四面八方的嘉宾,接踵而至,云集祠前广场,喜气洋洋。
  
     “拜太公”啰!奉上金猪,献上供品,缅报先祖。邝氏宗亲纷纷到来礼拜祖先,祈福国泰民安,许愿邝氏宗族人旺家旺事业旺。
  
  
  
  
  
    
   
       邝氏外出工作或创业的杰出乡贤、外嫁女回乡参加庆典,和村中父老兄弟姐妹共度吉庆,欢聚畅抒喜悦情怀,细诉德仲邝公祠重光由来点滴,同宗血脉之亲溢于言表。
    

  
  
  
  

        德仲邝公祠重光,成为尊祖敬宗,纪念祖先的场所,发扬祖先的爱国主义,艰苦创业的精神;成为寻根问祖,联络宗亲的场所,通过祠堂文化内涵,匾额、楹联、碑记,以及族规家训,如爱国、孝悌、敬业、诚信、友善,勤劳、俭朴等道德风尚,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礼让宽容等,发扬文明道德、和谐友好新风尚,起到联络感情,增进宗亲邻里情谊的作用,让子孙后代了解邝氏族群新旧历史和民俗文化。
       上禤村乡贤邝氏宗亲邝乃强先生(下图),关注家乡建设,关心支持德仲邝公祠修缮重光。
  美女主持靓丽登场,拉开了庆典帏幕。
       鼓乐齐鸣,瑞狮拜贺,歌舞升平。德仲邝公祠重光,呈现邝氏宗族生机勃勃,富家强邦更有作为。
    

  
  
       甘培旭副会长(前左二)代表县文学协会赠送墨宝,以表祝贺。
       广东凌丰集团副总裁邝乃强乡贤(中)与到贺嘉宾县旅协原秘书长陈宗铭(左)、云平台嘉舜恒主编黄希明(右)并合影。
       杰出乡贤邝海飞(左) 、邝乃强(左三)与到贺嘉宾合影。
  
       县文学协会秘书长谢子辉(右)到贺,与邝乃强乡贤合影。
主宾畅聚甚欢。 

  
  
    
  

    

       邝氏宗亲青年作家邝海飞乡贤(前排左三),热心家乡公益,为德仲邝公祠重光做了大量宣传工作。图为他在庆典现场作指导。
       德仲邝公祠重光,上禤村邝氏宗亲族人将顺其势而为,不负先祖,不忘初心,团结奋进,爱村爱族群,为己为家为国,再铸辉煌。
  
  

联合采编:云平台嘉舜恒黄希明
                  大稳乡贤海歌
部分摄影:李少雄、甘卓行、新州尖士邦
                  谢子辉、无名网友
编辑合成:云平台嘉舜恒黄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