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胡良村 首页
致敬教师节| 尊师重道,饮水思源

1984年,北京师范大学前校长王梓坤教授,建议建立中国的教师节。1985年1月,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确定,每年9月10日为中国的教师节。

尊师重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时的夫子先生到今日的老师教授,多少年来,亘古不变。 

世界上许多国家也都设有教师节,尽管时间并不相同,但各国设立这一节日的初衷都是向教师这一职业致敬,并促使全社会更加关注教育问题。

1.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爱因斯坦

2.养体开智以外,又以德育为重。--康有为

3.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斯大林

4.假定美德即知识,那么无可怀疑美德是由教育而来的。--苏格拉底 

古希腊三贤: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苏格拉底,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贤”,被后人广泛地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柏拉图还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完整的学前教育思想并建立了完整的教育体系的人。

在师生关系上,亚里士多德不是对导师一味言听计从,唯唯诺诺,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敢于思考、坚持真理、勇于挑战。他那“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的品格,鼓舞着他把柏拉图建立起来的教学理论推进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 

海伦·凯勒:受家庭老师影响一生,继续传递光明和希望 

海伦·凯勒(Helen Keller),是美国盲聋女作家和残障教育家。1880年出生于亚拉巴马州北部一个叫塔斯喀姆比亚的城镇。她在一岁半的时候因为一次猩红热夺去了视力和听力,接着又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

然而就在这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七岁那一年,家里为她请了一位家庭教师,也就是影响海伦一生的莎莉文老师。跟随老师一起努力,她学会读书和说话,并尝试和其他人沟通。最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美国拉德克利夫学院,成为一个学识渊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 

1968年,海伦89岁去世,她终生致力服务残障人士的事迹,传遍全世界。她写了很多书,她的故事还被拍成电影。沙利文老师把最珍贵的爱给了她,她又把爱散播给所有不幸的人,带给他们光明和希望。 

居里夫人:学有所成,不忘恩师

1903年,居里夫人发现了一种新的物质——镭。这一发现,震惊了全世界。居里夫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金的科学家。从而,她享有盛誉,博得了人们的敬仰。

1932年5月,华沙镭研究所建成,居里夫人回到祖国参加落成典礼。典礼将要开始的时候,居里夫人忽然从主席台上跑下来,穿过捧着鲜花的人群,来到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老年妇女面前,深情地亲吻了她的双颊,亲自推着她走上了主席台。

原来,这位老年妇女就是居里夫人小时候的老师。居里夫人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之后,仍旧没有忘记曾经传授给她知识的老师。 

除了授业解惑之外,很多老师也是学生人生路上指路的明灯,他们教给学生课本外做人的道理,帮助学生建立优秀的品格。在中国,许许多多的作家都曾书写过自己的老师。

冰心:桃李满天下,难忘恩

冰心,中国诗人,现代作家、散文家。冰心先生在《我的老师》一文中就曾提到,她因自小接受私塾教育,上学后的一次代数考试不及格,她认为是自己底子太差,很多东西都不会。老师了解情况后,每天晚上便抽出时间来亲自辅导冰心。

冰心和她母亲甚是感激:“这当然是她对我格外的爱护,因为算术不合格,很有留级的可能;而且她很忙,每天抽出一个钟头给我,是额外的恩惠。我当时连忙答允,又再三地道谢。回家去同母亲一说,母亲尤其感激,又仔细地询问老师的一切,她觉得这位女士是一位很好的老师。” 

梁实秋:三尺讲台,一脉传承

“我在十八九岁的时候,遇见一位国文先生,他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至今不能忘记他。”

梁实秋,中国著名的现当代散文家、学者。在其著作《我的一位国文老师》中记录到:“三尺讲台,撑起知识的天空;一根教鞭,引领前进的方向。记语文老师,畅万千思绪。神采飞扬,兢兢业业。他有时却也幽默风趣,妙语横生。语文老师这样播撒知识,润物无声。一节节课下来,文化,还有那人性深处的情与暖默默传承

梁实秋再回故园,课上常不经意间谈起上学时的事与人,心中想的念的,便是曾经的老师,与这种传承所带给他们的感动。

鲁迅:求学历程中,感恩有您 

《藤野先生》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6年在厦门大学时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这篇散文主要是对作者留学日本生活时的回忆,以深切怀念之情,热烈赞颂藤野先生诲人不倦的精神及其严谨踏实的作风,特别是他对中国人民的诚挚的友谊。 

藤野先生是一位对科学知识充满热爱的好老师。他认真负责,没有狭隘的爱国主义,认真负责地为鲁迅的学习进行指点。

鲁迅在文中写到:“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和品德,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莫言:老师的付出与恩惠,终生铭记

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高密,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在莫言的现代文《我的老师》中,叙述了小学时期让他终生难忘的王老师为他做的几件事情:

当所有老师都认为“我”坏得不可救药时,王老师通过一件小事发现了“我”内心的良善,并在学校的会议上为我说话。

辍学后,路上碰见王老师,他用自己状况不好的自行车载“我”走了十几里路。 

“王老师是那样有地位的人,竟然冒着轧坏车胎的危险,载着我这样一个卑贱的人前进了十几里路。这样的事,不是一般的人能够做出来的。从那以后,我再也没见到过王老师,但他那张笑眯眯的脸和他那副一跃就翻过了一米七横杆的矫健身影经常在我脑海里浮现。”

默默耕耘,无私奉献

谆谆教诲,师恩难忘

我们遇见的每一位老师

都是人生路上的一盏灯

也许不是每一盏都很耀眼

却能够照亮我们前进的方向

编辑:tq

来源:建行私人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