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东街道 首页
十大元帅,和十大将,是怎样评选出来的?
十大元帅和十大将,为什么只有他们才能享有这一殊荣?你认为呢?
    自评衔授衔起,十大元帅和十大将就有了说不完的话题,人们谈论最多的一点往往是,为什么只有这二十人才能享有这一殊荣?

按照规定,元帅、大将的人选必须由中央书记处提名,尔后再经中央军委讨论。当时的书记处一共有五位书记,分别是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陈云,称为“五大书记”,也就是说,十将十帅的人选主要由他们五人考虑。

“五大书记”提名人选不能随心所欲,要受到其它多种客观因素的制约,首先不能回避的就是名额的限制。

作为一开始就定下来的标准,十将十帅一个不能多,一个不能少,没有变通的余地。这其中又涉及到了一个很少有人想到的问题,即起义的国民党高级将领如何授衔。当时在解放军内,陶峙岳、陈明仁、董其武等都有军职,必须授衔,而且也已决定授予上将,但比他们地位更高、贡献更大一些的起义将领就比较难安排了,比如傅作义。

曾有人提议授予傅作义大将军衔,棘手之处在于,傅作义还不是地位最高的起义将领,程潜、龙云、卫立煌等尚在他之上。由于实在没法处理,中央最后只好“一刀切”,对这几位原国民党高级将领都不再授衔

      在数量限定的前提下,提名者除要逐一衡量入选者的资历、威望、才能、战功外,还必须进行综合平衡,其中就包括“照顾山头”。

所谓“山头”,是战争年代根据地的俗称。当年各个根据地都长期处于被分割的状态,在艰苦而又严酷的环境中,根据地军民建立起了不同寻常的感情关系。毛泽东从不否认“山头”,建国后有一次接见陈士榘,他曾微笑着对陈士榘说:“假如说党内有山头的话,我们还是一个山头哩,都是井冈山的嘛。”

作为历史的产物,可以说,没有“山头”就没有中国革命,它与拉帮结派的“山头主义”根本不同。早在1945年七大召开时,针对有人提出“不应该照顾山头”的意见,毛泽东便认为,这“也是一个理想,但事实上行不通,事实上还是要照顾才好,照顾比不照顾更有利益。”

十元帅的提名,充分考虑到了“照顾山头”。中国革命在各个时期都有不同的“山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有三大方面军、南方游击队和陕北红军。对照元帅名单,贺龙曾是红二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是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陈毅是南方游击战的代表。

抗战时期,有八路军、新四军。十元帅中的大部分人都能代表八路军,作为新四军的代表,元帅中仅陈毅一人。

解放战争时期,有一野(西北野战军)、二野(中原野战军)、三野(华东野战军)、四野(东北野战军)和华北野战军。几位元帅,彭德怀可以代表一野,刘伯承代表二野,陈毅代表三野,林彪代表四野,聂荣臻代表华北野战军

       除“照顾山头”之外,其它需要综合考量的因素也不能忽略。比如罗荣桓是政工元帅,代表着解放军的政工特色,又比如叶剑英长期任总参谋长,论在党内军内的地位,十元帅中仅次于朱德、彭德怀。

可以看出,元帅人选确实全都经过精心酝酿和选择,换谁上来都可能引发新的不平衡。这其中,陈毅一人就代表了南方游击战、新四军、三野三个方面,这应该也是周恩来极力主张授陈毅元帅衔的原因之一。

在战争年代,粟裕一直都只以陈毅的副手身份指挥作战,虽然他同样可以代表三个方面,但由于陈毅的元帅身份已定,加上自己主动辞帅,便被放到了大将一栏。

河北华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范胜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