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庙子镇 首页
【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 奋斗在一线】黄河岸边的红酒小镇 村民致富的绿色田园
大学毕业后在外闯荡的女孩儿陈美萍,听说村里有了企业,就决定回家看看,这一看就不想走了。“挣的和外边差不多,还稳定,更主要的是回到了家乡,守着父母,多好。”村子重现了生机,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开始回来了,村里考出去的孩子也陆续回来了。

  陈美萍的家乡是乌海市海南区赛汗乌素村,所说的企业是乌海市阳光田宇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这是一家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林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产业,也是自治区级扶贫重点龙头企业,当地人都亲切地称之为“阳光田宇”。

  五月的微风吹过黄河岸畔的6000余亩葡萄园,绿浓似海随风波动。阳光下,赛汗乌素村村边巨大的风车格外醒目。红房绿树,花开蝶飞,水泥公路通向一个个法式风格的农家小院,一幅美妙的田园风光画铺展开来。

  正在葡萄园里查看葡萄挂果情况的村民李三旦说:“以前村子乱糟糟的,路也没有一条好走的,是阳光田宇公司来了才大变样。”李三旦是海南区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现在他和妻子都得到了公司的帮扶。

  公司董事长田旺荣就是本地人。前些年,一直在外地发展的田旺荣回到家乡,看到儿时繁荣的村子成了破败的“空心村”,十分痛心。便投资与当地政府共同改造村庄,在政府的支持下,村企共建,以土地流转、科技指导服务和订单模式发展起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产业。公司还与政府联手修路建房,改建了扬水站和供水管道。几年下来,将赛汗乌素村打造成了远近闻名的“红酒小镇”,与村庄融为一体的阳光田宇国际酒庄荣获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称号。

  在村庄发展过程中,公司通过精准扶贫等多种形式辐射带动当地500多农户共同致富。村民敖特根花一家就是受益者。她的丈夫身有残疾,全家4口人仅靠几亩地和每月几百元的低保金为生,2014年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考虑到她家的具体情况,公司与她家结成了帮扶对子。2017年,公司为她家提供了金融就业扶持和金融教育帮扶资金8000元。敖特根花和丈夫还被安排到公司工作,目前她家已经实现脱贫。

  公司综合部部长李明雪说,企业在2014年开始与村庄搞村企联建,截至目前共帮扶贫困户238户,对578人采取了不同形式的帮扶。

  曾任赛汗乌素村第一书记的刘占林告诉记者,阳光田宇公司在精准扶贫上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有劳动能力的如果愿意长期在公司干就签订长期劳动合同,每人每月平均工资约3000元。想打零工的只要全年干满15天,就可领取3000元工资。对于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则直接给予每年3000元低保慰问金,对于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正在上学的孩子给予每年每人1000元助学金。

  除此之外,如果建档立卡贫困户有意愿创业,公司更是积极扶持。村民郭琴则看到村子美了起来,城里人来得越来越多,想开个农家乐。公司就为她提供了3万元的无息贷款,她家很快就实现了脱贫致富。对于有种养殖技术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公司不仅提供3万元的无息贷款,还收购和帮助销售部分农副产品和牲畜。村民高志忠家是典型的因病、因学致贫的贫困户,夫妻俩都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和工作,孩子还在上学。看病欠下了一笔外债,儿子上学的花费也一度难以筹借。考虑到高志忠身体不好无法到企业工作的实际情况,2016年阳光田宇提供给他3万元创业基金养猪养羊,并签订了包销协议,公司来车拉货。2016年当年,他就收入5万多元。

  公司董事长田旺荣说:“这些人都是我的乡亲,我有能力了就要帮他们一把,让他们户户有收入,家家有保障,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村子越来越好,去年中央文明办公布的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名单里,赛汗乌素村榜上有名。如今,阳光田宇公司生态观光旅游园每年有2万名游客光顾。公司举办采摘节、大型相亲活动、公路自行车比赛、户外拓展等多项活动,让周边农户在土地流转和在企业做工之外又多了旅游收入。(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王静宇 于海东 李倩)